大缺工潮後,各家企業如何搶人才?104人力銀行特助教你用四大維度建立雇主品牌,奪得Z世代求職者的好感關鍵!
未來人才重視什麼?LinkedIn 調查報告顯示,去年8~10月轉職人數比前年提升25%,而且不再把薪水視為首位。企業想在搶才大戰中勝出,有哪些關鍵?
藝珂(Adecco)執行長與《哈佛商業評論》預測,這 5 個工作趨勢,將改變 2022 以後的職場
《富比士》整理了 2022 年重要的 10 大人力趨勢,發現疫情後,混合辦公成為主流,人才對雇主也有了不同的期待
遠距辦公、居家上班的情況下,勞資雙方最常產生4大問題!發生勞資糾紛時,員工和老闆分別需要注意哪些事?《勞動基準法》又是怎麼規定的?一次解惑:
國泰金控成立人才分析暨策略夥伴小組,並著手彙整旗下員工的性格評測、績效表現等數據資料,打造供管理階層參考、輔佐帶人的人才數據資料庫。
在面試場合中,雇主請秉持一個大原則:與工作專業無關的問題,就通通不要問。保持風度,別把刻板印象及個人情緒放到面試中,尊重他人,才能贏得尊重。
如何解決疫情帶來的「大離職潮」?如果說疫情教會我們什麼,就是員工想要薪酬、福利和津貼,但也希望工作能提供成就感、和同仁建立人際關係、公司能帶來歸屬感。
一家專營企業網站設計製作的新創公司企業主,面對近幾個月缺工又徵不到人的困境,決定放手一搏,將全體員工薪資加好加滿,對外提高產品服務報價,背水一戰。
辨別新進員工究竟適不適合公司,透過試用期、大量培訓等常見的方式之外,直接給予想離開的新人一筆高額的離職津貼,更有助於招聘到願意長期留任的人。
金百利克拉克在人才招聘方面,透過召開工作坊、多輪決策制,讓標準不一的無意識偏見現形。
要察覺自己的判斷偏見、聘任與自己預設立場不符合的候選人成為工作夥伴,沒有想像中容易,美光嘗試導入人工智慧(AI),找到招聘文宣上的性別偏見用詞。
CMO 一職成新趨勢!疫情下順勢興起,被稱作醫療長、健康長的 CMO 負責什麼?美國運通、PwC、Salesforce 為何都愈來愈重視員工心理健康?
員工只有三人要投保嗎?雇主沒幫員工投勞健保、提撥勞退會怎樣?一旦發生職災,小心賠不完:
員工只有 3 人不用投保?職災發生時,雇主後悔也逃不掉的 4 種責任
我輔導的一個創業團隊,過去這幾年一直在找高階主管,希望把公司內的管理工作全部交給他,但連續用了2個人,都以失敗告終,浪費2年時間與金錢。
「大離職潮」持續蔓延,而薪資竟不是多數人在意的點,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大家離職呢?
勞基法第29條主張,只要公司有賺錢,就應該要發年終獎金;但這裡說的「獎金」,可不是一般我們所說的年終獎金。
有很多人認為,公司支付的薪水跟自己貢獻的業績及利潤,相較之下根本不成比例,所以「應該要加薪!」然而,經營一間公司其實涉及各種成本。
Google 對於應徵者的知識背景、領導力的期望和多元化的觀點都設定了高標準。面試時,Google 主管會觀察六件事
花旗員工未接種疫苗「將被開除」!雇主可強制員工接種疫苗、結束遠距辦公嗎?員工不配合,能解雇嗎?
年前轉職潮來臨,104 公布工作者轉職主因以及夢幻企業特質 TOP5,其中「願和員工共享獲利」居冠
數位轉型成了顯學之後,雇主對於數位人才的需求暴增,但BCG與The Network合作調查有4成數位人才積極尋覓跳槽機會、7成預計在2~3年換工作。
採訪當日,遠東銀行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戴松志,正坐在開放辦公室角落用著筆電。副總沒有獨立辦公室嗎?戴松志說:「實施混合辦公後,數金就取消固定座位,我也要早點來才能先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