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開始發展斜槓人生,好像不太專注於現在的工作,不過,組織內的員工向外經營第二曲線,對雇主而言就一定是壞事嗎?
台積電、聯電、聯發科、鴻海、廣達、仁寶、宏碁、友達,半導體、電子科技業大缺工,紛紛祭出了搶才策略;金融業、電信業也在搶人,到底都在搶什麼樣的人才?
好人才,不一定要跟競業搶!想找有即戰力、潛力的人才,根據我的經驗,這些辦法比起在 LinkedIn 或人力網站撈海量履歷更來得精準有效:
Google宣布今年在美國加大投資95億美元,投資重點將集中在擴增數據中心及辦公室,預期將至少創造1.2萬個全職工作機會。
大回鍋潮來了!麥肯錫調查報告指出,47%離職員工將返回就業市場,企業能否藉機填補大離職潮、大缺工潮造成的人才缺額?3原則教你該如何積極留才!
台灣的勞動力市場也出現「加薪潮」,台積電宣布擴大徵才近 9000 人,不僅是半導體業需才孔急,這波大徵才、大調薪也擴及了其他產業。
美國矽谷中的Netflix只要成功A咖,其餘免談,CEO海斯汀甚至直言我們不是一家人、別稱兄道弟,強悍的企業文化是怎麼形成的?
台積電招募政治博士引起軒然大波,從遊說專家到資料科學家,台積電人才布局背後要解決哪些問題?
最近幾個月Meta至少有4位知名AI科學家離職,這些人都發表過數十篇學術論文,並取得多項突破,用於加強Facebook和Instagram。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台廠回流、晶圓荒、少子化、理工生銳減,形成半導體人才荒,台積電、聯發科聯袂調薪、放寬徵才條件,前進私立大學、科大搶學生。
職場工作久了,容易成為別人 reference check的對象。如果你也成為別人的推薦人,可以就求職者的適任性、發展性,與新雇主分享如何幫助他上手。
大離職潮來襲,企業紛紛提出留才措施、留才計畫,其中又以教育訓練、薪資獎金為中,但其實這些方法,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除了被解僱的門檻較低以外,試用期勞工的權利與正式勞工並無二致,雇主不能因為試用期,就對員工有差別待遇。延長試用期,更要有白紙黑字的書面紀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第一層級是生理需求。《動機與人格》指出,生理需求不被滿足會讓人更有動力工作換取金錢,比較沒動機追求食物以外的報酬。
大缺工潮後,各家企業如何搶人才?104人力銀行特助教你用四大維度建立雇主品牌,奪得Z世代求職者的好感關鍵!
未來人才重視什麼?LinkedIn 調查報告顯示,去年8~10月轉職人數比前年提升25%,而且不再把薪水視為首位。企業想在搶才大戰中勝出,有哪些關鍵?
藝珂(Adecco)執行長與《哈佛商業評論》預測,這 5 個工作趨勢,將改變 2022 以後的職場
《富比士》整理了 2022 年重要的 10 大人力趨勢,發現疫情後,混合辦公成為主流,人才對雇主也有了不同的期待
遠距辦公、居家上班的情況下,勞資雙方最常產生4大問題!發生勞資糾紛時,員工和老闆分別需要注意哪些事?《勞動基準法》又是怎麼規定的?一次解惑:
國泰金控成立人才分析暨策略夥伴小組,並著手彙整旗下員工的性格評測、績效表現等數據資料,打造供管理階層參考、輔佐帶人的人才數據資料庫。
在面試場合中,雇主請秉持一個大原則:與工作專業無關的問題,就通通不要問。保持風度,別把刻板印象及個人情緒放到面試中,尊重他人,才能贏得尊重。
如何解決疫情帶來的「大離職潮」?如果說疫情教會我們什麼,就是員工想要薪酬、福利和津貼,但也希望工作能提供成就感、和同仁建立人際關係、公司能帶來歸屬感。
一家專營企業網站設計製作的新創公司企業主,面對近幾個月缺工又徵不到人的困境,決定放手一搏,將全體員工薪資加好加滿,對外提高產品服務報價,背水一戰。
辨別新進員工究竟適不適合公司,透過試用期、大量培訓等常見的方式之外,直接給予想離開的新人一筆高額的離職津貼,更有助於招聘到願意長期留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