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寫給正在創業的、創業很久的老闆、以及專業的經理人。先分享我認識的三個老闆經營企業之心路歷程。
如果員工都待不到一年就想離職,主管就要特別小心了!《Inc.》整理出主管常犯、導致員工離職的7大管理錯誤。
千禧世代(Millennials)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族群之一,指的是在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期間出生的年輕人。他們的魅力、職場能力隱憂及酷愛表現自我的種種特質,早引發上千萬次激烈討論。身為老闆,已不能忽視這股力量,必須學會與千禧世代溝通的秘訣。
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在公司當上小主管,管理年紀比自己大上一輪的同事。這時候光靠頭銜,是無法帶得動部屬的,該如何做才不會被輕視,能贏得部屬的尊重呢?
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是歷史上的明君;然而,他能打造盛世不只是靠自己的能力,更多時候是靠著大臣的直言進諫,修正不好的行為,開創和平安穩的朝局。
我們往往認為一個公司的總裁富有魅力,擁有常春藤大學學位,偉大非凡,雜誌和電視也是這麼宣傳的。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當主管罵部屬時,部屬即使不敢當面反駁回嘴,私底下仍然會抱怨、口服心不服,糾正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身為主管,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當時的執政者魯哀公問孔子,要怎麼樣才能讓百姓信服於政府,孔子則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美國知名人力資源網站 BambooHR 日前進行一份調查,訪問全美超過 1000 名員工,關於主管人員在經營管理上最討人厭的行為,結果發現,有 63% 的受訪者認為「愛搶功勞」的主管最讓人無法接受,甚至有七成女性認為「有他就沒有我!」會因這個「人」而考慮提辭。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孫子提出必須具備的「智、信、仁、勇、嚴」到底是什麼呢?
憤怒不是一種好感覺,若在工作場合抓狂,通常也沒有好下場。不僅可能在氣頭上做出錯誤決定,更可能傷害你的人際關係,讓你變得沒朋友。
許多企業會為高潛力主管或員工,提供教練(coaching)計畫,期望能提升他們的領導溝通能力,或是協助他們突破困境與盲點。這麼做真的有效嗎?畢竟,許多專業經理人沒教練帶,照樣表現優異;而且人們也很難推論是因為教練做過某些事,才使得學員的表現變好。
說到莊子,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許多人的答案應該是書裡最有名的故事──莊周夢蝶,講述莊子有天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醒來後分不清是在夢境中成為了蝴蝶,還是原本就是蝴蝶,只是今晚碰巧夢見自己成為了莊子?莊子以此討論人們對於真實和虛幻的認識。
「找不到好人才⋯⋯」好像是各行各業都會有的感嘆。但小心!不要被唐太宗聽到了,否則一定會被他嚴厲斥責「你並未積極尋求人才!」而魏徵從《說苑》,這本記載春秋到漢朝初年,名留青史的「知名人物」的書籍為依據,統整出 6 種會使組織昌盛的部屬:
人際交往時,第一印象很重要,一開始給人好的觀感,未來就更有機會建立友好關係。同理,如果能讓新進員工在上班第一天,就對公司留下好印象,將有助於降低離職率。
每當討論進度不樂觀時,總會忍不住出面主導會議的進行,結果事情好像都回到了自己身上,而且一再發生,到底為什麼會這樣?管理顧問指出,若主管在看到問題的當下,就馬上指出問題點,那麼,部屬的工作當然就會再度成為主管的工作。其實,一個真正懂交辦的好主管,會確實做到這2件事:
通常被人們所稱道的好長官會具備哪些特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好的上司又該具備什麼特質?
有些職場調查總讓大家誤以為天下沒有好老闆,但有時只是我們沒發現而已。要分辨你的老闆究竟是好是壞,可以參考以下8項指標:
給員工讚美,很難嗎?很多人總覺得主管吝嗇,看不見員工的付出,平日連個小小的稱讚都很少聽見,只會挑毛病和錯處;但主管也很委屈,「成員們就是沒有特別的表現,要我讚美什麼呢?」
裴矩前後輔佐了隋、唐兩朝,在歷史上的評價兩極,有人稱他是佞臣,有人則讚許他是勇於進諫的良臣。
魏徵從歷史典籍中歸結出組織必須擊退的「六邪」。簡單說就是六種問題員工,提醒主管一定要留意。
掌握部屬為何種人格類型,是主管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如果用心理學來分析人物類型,從 4 種、6 種、數十種都有,甚至可以細分成數百種,大家一定會眼花撩亂。不過,只要掌握以下 2 種類型,就完全沒問題了
在職場中有些人即使不是主管,也會因為他的處事方式和做事能力受到肯定,在別人心裡具有一定的份量與「影響力」。
請當心,想成為厲害的老闆、必須走過那段滿佈荊棘、專屬於創業家的「坎」。二則血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