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人力資源網站 BambooHR 日前進行一份調查,訪問全美超過 1000 名員工,關於主管人員在經營管理上最討人厭的行為,結果發現,有 63% 的受訪者認為「愛搶功勞」的主管最讓人無法接受,甚至有七成女性認為「有他就沒有我!」會因這個「人」而考慮提辭。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孫子提出必須具備的「智、信、仁、勇、嚴」到底是什麼呢?
憤怒不是一種好感覺,若在工作場合抓狂,通常也沒有好下場。不僅可能在氣頭上做出錯誤決定,更可能傷害你的人際關係,讓你變得沒朋友。
許多企業會為高潛力主管或員工,提供教練(coaching)計畫,期望能提升他們的領導溝通能力,或是協助他們突破困境與盲點。這麼做真的有效嗎?畢竟,許多專業經理人沒教練帶,照樣表現優異;而且人們也很難推論是因為教練做過某些事,才使得學員的表現變好。
說到莊子,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許多人的答案應該是書裡最有名的故事──莊周夢蝶,講述莊子有天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醒來後分不清是在夢境中成為了蝴蝶,還是原本就是蝴蝶,只是今晚碰巧夢見自己成為了莊子?莊子以此討論人們對於真實和虛幻的認識。
「找不到好人才⋯⋯」好像是各行各業都會有的感嘆。但小心!不要被唐太宗聽到了,否則一定會被他嚴厲斥責「你並未積極尋求人才!」而魏徵從《說苑》,這本記載春秋到漢朝初年,名留青史的「知名人物」的書籍為依據,統整出 6 種會使組織昌盛的部屬:
人際交往時,第一印象很重要,一開始給人好的觀感,未來就更有機會建立友好關係。同理,如果能讓新進員工在上班第一天,就對公司留下好印象,將有助於降低離職率。
每當討論進度不樂觀時,總會忍不住出面主導會議的進行,結果事情好像都回到了自己身上,而且一再發生,到底為什麼會這樣?管理顧問指出,若主管在看到問題的當下,就馬上指出問題點,那麼,部屬的工作當然就會再度成為主管的工作。其實,一個真正懂交辦的好主管,會確實做到這2件事:
通常被人們所稱道的好長官會具備哪些特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好的上司又該具備什麼特質?
有些職場調查總讓大家誤以為天下沒有好老闆,但有時只是我們沒發現而已。要分辨你的老闆究竟是好是壞,可以參考以下8項指標:
給員工讚美,很難嗎?很多人總覺得主管吝嗇,看不見員工的付出,平日連個小小的稱讚都很少聽見,只會挑毛病和錯處;但主管也很委屈,「成員們就是沒有特別的表現,要我讚美什麼呢?」
裴矩前後輔佐了隋、唐兩朝,在歷史上的評價兩極,有人稱他是佞臣,有人則讚許他是勇於進諫的良臣。
魏徵從歷史典籍中歸結出組織必須擊退的「六邪」。簡單說就是六種問題員工,提醒主管一定要留意。
掌握部屬為何種人格類型,是主管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如果用心理學來分析人物類型,從 4 種、6 種、數十種都有,甚至可以細分成數百種,大家一定會眼花撩亂。不過,只要掌握以下 2 種類型,就完全沒問題了
在職場中有些人即使不是主管,也會因為他的處事方式和做事能力受到肯定,在別人心裡具有一定的份量與「影響力」。
請當心,想成為厲害的老闆、必須走過那段滿佈荊棘、專屬於創業家的「坎」。二則血淚故事:
30幾歲當上主管,在現今社會稀鬆平常,有些下屬反而比主管年長十幾、二十歲,甚至都能當主管的爸媽了,工作氣氛因而變得有些緊張。年長的下屬不想被年輕主管使喚,所以年輕主管更要學習在不犯怒的情形下建立威信。
以下4件小事,並非每位主管都做得到,或是願意嘗試。當你做了,就能成為與眾不同的好主管:
即使我們無法像劇中人物一樣操弄生殺大權,有些角色的領導技巧仍值得我們仿效、運用在職場。
「罵人會傷和氣,這種事我真的做不來…」你也曾經抱持過這樣的想法,當部屬態度惡劣時,遲遲不敢開口罵人嗎?齋藤直美認為,主管罵人的心態不對,才會無法有效責罵部屬。對此,齋藤直美建議,主管在罵人前或當下,要能掌握好以下2個原則:
我在 2003 年發現,企業界有一股很特殊的現象:他們都不想成為大企業,只想成為「很棒」的公司。當公司遇上成長與擴張的好機會,他們拒絕了,因為他們有更遠大的想像。因為
每天的職場生活中,員工常一邊完成小組長的交辦事項、一邊接收大長官的新指令,但許多時候,你可能苦惱,主管們講話老是曖昧不清,自己卻不能消極處理,因為還是得把事情做好,否則惹毛上司,必定沒好下場。其實,在溝通過程,掌握「傾聽」的藝術,就能避免判斷失誤、做錯決定。
身為主管,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職場,「人才留不住」也逐漸成為你的困擾嗎? 實際上,這群人對於「離開職場」的看法,也愈來愈受到企業重視。
麥當勞去年第二季交出營收62.6億美元的成績,全球同店銷售增長3.1%。這和麥當勞新上任的CEO採用「行動優先」「有進步比完美結果重要」的管理方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