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6 年來,我們讓原先不到 10 人的新創團隊,長大成一支 200 人的團隊。人手多了,公司才能趕快把事情做大、做對、做好。關鍵在於,何時該給「人」限制和規定、何時該給「人」彈性與自由,才是最艱難的一門課。
什麼是最好的組織?能夠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產值就是最棒的組織!當公司規模化之後,組織卻往往不是以這樣的原則在設置,最常見的就是根據人員的專業與屬性來分設各個組織,而這樣的組織就形成兩個特質:
當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追求制定出越來越詳細的工作規範,或設計出完美的SOP來確保公司生產力時,美商泰優(TaskUs)卻反其道而行:透過扁平式管理塑造出「沒有標準流程」的企業文化。
大多數的知名企業,都會揭櫫某些高尚的目標,做為企業核心價值,像是「誠信」、「創新」、「專業」、「生產健康及美味食品」、「提供超值的服務」,「消費者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正向價值,但是企業真的就會信守不渝,永遠朝這方向邁進嗎?
花了台北市長柯文哲3年半的時間,才在他眼中小有成績的「政策」是什麼?他在6月29日舉辦的「敏捷高峰會」上,給出了答案:企業文化。
薩芬妮(Marcela Sapone)和蓓克(Jessica Beck)在 2014 年創辦 Hello Alfred 提供家政服務 App 後不久,就將周三訂為「恢復日」,允許員工不用前往客戶家中或公司,在工作日中間提供一個沉澱與反省的喘息空間。一年後,當她們發現自家員工每天都陷於各種科技無法脫身後,又進一步實施了「科技減量日」。
公司初創靠理想、成長靠責任、永續靠文化。就像華為的「狼文化」、海底撈的「家文化」,這些文化正是企業待人、競爭以及與外界合作的方式,那些文化不夠鮮明的企業,一旦刨除行業紅利、機會與趨勢因素後,仔細審視其經營績效,少有「拔尖」的表現。
當我們身為公司一名成員時,只需考慮自己做事的時間,但若是身為管理者,就必須要把整件事情的需求及流程想清楚,並且將企業想成一個「動態系統」,讓公司龐雜的資訊,化繁為簡。
你無法從書上學到所有「領導」的訣竅!擔任領導者的 40 多年來,我學到些什麼?我相信,好的領導人必須具備五個 L:
業務單位最怕發生「一案兩投」、「重複報價」,但這種狀況卻層出不窮,在業績壓力的壓迫下,許多業務逕行殺價搶單固然司空見慣,但是如果對自己家的既有客戶也採取競價爭奪,將會讓產品訂價與銷售策略形同虛設,身為業務主管絕對要嚴格禁止及防堵這樣的情況發生,分享我在實務上的 3 個做法:
深受洩密困擾的蘋果(Apple),近期一份內部的備忘錄流出,內容強烈警告員工不要再洩露內部產品的資訊,並提到違反規定者,將會面臨「嚴重的後果」。
一名叫布拉德沃思(James Bloodworth)的作家,近期潛入亞馬遜(Amazon)英國倉庫內當臥底,發現許多員工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甚至連上廁所都沒被法,必須直接尿在寶特瓶內,凸顯惡化的勞動環境。
如何建立一個高績效團隊?這是世界上所有主管都想知道的大哉問,尤其對於空降到組織中的新主管來說特別有難度。分享我將剛接手的陌生團隊打造成高績效團隊的幾個原則與做法:
不遵守規定的Top Sales,會讓公司規定形同虛設,而部門主管頭痛之餘卻苦無良方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情況在許多企業裡屢見不鮮,尤其在業務單位更是常見且棘手。
由音響界傳奇人物勾哈.岡瑟(Godehard Guenther)創辦,以微型喇叭聞名業界的Soundmatters,過去20年來維持著很精簡的規模,但創造力卻讓擁有數十萬員工的大企業老闆都感到相當佩服。而他們一直以來奉行的NASA三大守則,可能是關鍵。
「胡蘿蔔與棍子」是工業時代把人當成小螺絲釘的管理方法;可惜的是,有很多企業還是這樣做管理,沒有瞭解到時空背景已經不同
你的考績誰給的?又是怎麼算出來的?你都知道嗎?
如果有天公司把主管頭銜都廢除,讓員工自己當家做主,你會欣喜還是憂慮?
8月15日全台大跳電,許多人都因此「被迫」提早下班,中油隔天上午召開記者會,解釋跳電原因:工作人員誤觸氣閥。但真的是這樣嗎?以系統思考來看,這可能代表中油「系統」出了問題....
「被動員工」源自於後天環境,企業只要肯改造組織環境,「本性無善惡的中性員工」就能成為積極的員工,讓企業得到救贖。
鄧肯.克拉克被稱為「最懂阿里巴巴的外國人」,他以自己在中國科技與零售業諮詢23年的親身經驗,加上訪談阿里巴巴資深主管,揭露阿里巴巴獨霸市場的關鍵為鐵三角:「電子商務、物流和金融服務」,加上馬雲獨特的個人魅力與堅持,才會形成現今的王國。
高岡浩三是雀巢日本百年來第一位由內部晉升的日籍CEO。但是,他上任後反而推動多項企業組織與文化的改革,讓雀巢日本繳出連續6年營收與營業利益雙成長的優異成績,成為雀巢的優等生。
求職社群網站 LinkedIn 於 5 月公布了多個國家的最具吸引力的雇主名單,不意外地,美國區由 Google 蟬聯第一。這代表甚麼?Google 不僅很賺錢,而且員工樂於為它工作。或許你會想到這是因為 Google 提供給員工的福利,你甚至會覺得,那是因為他錢多,口袋夠深。但
多年前,剛到 Google 要擔任執行長的艾力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發現,他的辦公室比一般「執行長規格」小,不僅如此,第一天就有人主動進辦公室跟他「共享」工作空間,幾個星期後,他的辦公室已經有 5 位同事。施密特的體會是「這顯然不是一家用辦公室大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