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開始,大張旗鼓徵求「悠遊先鋒」,要替本周才上線的「悠遊付」,展開為期近 3 個月的測試。
他研究無數成功和失敗的專案,把專案管理的知識統整成一套工具「專案規畫圖」(Project Canvas),可區分成 4 大問題:
接任總經理前半年,還是台灣松下電器策略長的林淵傳,看了電影《看見台灣》,深受啟發。在過年的前一天跟同事說,「我有一個夢想,讓日本松下看見台灣松下。」
你吃過東尼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巧克力的形象是正面的,是甜蜜、浪漫的代名詞,但真的是這樣嗎?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 2050 年將成長至 16%,但目前企業再針對銀髮族和老年人設計商品,只會主打安全與便利的產品,實用性雖高,卻忽略美感。
屏東縣政府主辦2019年台灣燈會,17天的燈期寫下 1339 萬人次進場紀錄。台灣燈會辦公室主任、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處長黃建嘉說:本來預期600萬就不錯
比起改善 10 個弱點,徹底發展一個強項能帶來更大優勢。星巴克、Gap、A&F 教管理者的事。
你被指派研究過去沒有接觸的市場時,該如何下手?《好員工必修的調查技術》作者高辻成彥分享分析公開資料的 3 個祕訣。
微軟為了商品的人性化設計,打造了三間實驗室,徹底剖析人體結構,專研人體都察覺不出的細微感知。
對許多產品經理來說,管理利害關係人可能是他們最討厭的任務。我也不想讓大家覺得這是件簡單的事,但這項任務通常可以大幅改善。首先,我們先看利害關係人是哪些人,接著看產品經理對這些利害關係人的職責是什麼。之後,我們再討論成功管理利害關係人的技術。
三木雄信在擔任軟體銀行社長室室長時,多次受命執行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發起的「強人所難」專案,因此整理出一套 「用最快最短的速度,達成目標的超實用專案管理術」 ── 不論新人還是老手都能馬上應用。
前陣子批踢踢科技業版上有一篇文章:「PM 到底要做啥」,引起了一些討論(和工程師的酸酸與抱怨),其實內容蠻常看到的,都是工程師(後面簡稱 RD)常常會嘴 PM 的幾個點。以下整理前三名 RD 最喜歡抱怨 PM 的點,想要來釐清一下迷思,還有討論 PM 應該如何思考與自我定位:
國內手搖飲料業競爭激烈,不論市場龍頭或後進者,都想做到差異化。2006 年成立的圓石禪飲,13 年來只發展 52 間分店,和其他茶飲店上百家分店的數量相比,步調較緩,但他們以健康、養生定位做市場區隔,研發牛樟芝紅茶、苧麻茶,每年營收成長 4~5%,慢慢站穩腳步。
究竟一位稱職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心態和認知?
打從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問世之後,這台集行動電話、音樂播放器、照相機及小型電腦於一身的產品,賣出了你可能很難想像的銷量:根據產業分析師霍雷斯.德迪尤(Horace Dediu)在 2016 年的調查,蘋果的 iPhone 系列銷量高達 10 億,遠勝於最賣的汽車品牌、豐田 Corolla 售出的 4300 萬輛,也比最多人看的小說系列《哈利波特》賣掉的 4.5 億本,多了兩倍以上。
騰訊以通訊軟體起家,而一路的發展狀態,在中國的論壇上被揶揄為「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但騰訊依然一步步在中國互聯網的多場大戰中,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很好。
一夕爆紅不等於產品會「持續」大賣。打個比方,10 年前葡式蛋塔爆紅,沒多久,當初跟風的蛋塔店幾乎倒光。反觀已經推出 47 年的可樂果、35 年的麥香紅茶,現在隨便走進一家便利商店,還是能在貨架上看到它。
老闆交給你一項成敗未知的新專案,有明確的業績目標,但是沒有專屬團隊,只能借調既有服務人員來執行。偏偏公司不會「指派」員工加入特定專案,而是鼓勵大家「主動選擇」想參與的專案,專案負責人該怎麼辦?
騰訊一年推 44 款手遊,為何這家公司 4 年只做一款,還能在玩家心中佔有一席之地?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台灣人更愛玩手機遊戲(下稱手遊)。Google 今年 1 月統計,台灣「每周至少玩一次手遊」的比例達 33%,在亞洲高居第二(僅次越南的36%)。市調公司 Newzoo 則預估,全球玩家今年在遊戲上的花費將達 1379 億美元,一半花在手遊上。
從獲利的角度來看,Apple Watch 是個很好的產品,它在去年已超過勞力士,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手錶。但對於蘋果的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 來說,再好看的數字,都比不上一位 Apple Watch 用戶對產品的熱愛來得讓他激動。他說:「能夠做出人們喜歡,並且為日常生活帶來正面影響的產品,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語言學習平台 Duolingo(多鄰國)在 4 月推出了全新的「困難級課程」,讓語言學習者可以學得更多、更深。而綜觀 Duolingo 的創業歷程,如何在不收使用者一毛錢的情況下,估值突破新台幣210 億元呢?
一個產品設計者最核心的思維能力是什麼?過去我擔任QQ同步助手(騰訊開發的手機備份管理軟體)的產品經理時,曾有一個用戶的回饋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只花2個月時間,LINE購物就做到900萬不重複訪客、180家電商夥伴,還有3000萬件商品數,和7%的轉換率。在LINE這把大傘底下,一切好似理所當然,但背後其實是一段考驗耐心、耐力與爆發力的漫長旅程。
Scrum 團隊中的角色在 Scrum Guide 中的定義只有三個,分別是產品負責人,Scrum Master和開發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