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進職場的同儕最容易一起比較,誰升遷得快,誰加薪得多,誰又受到老闆的青睞,誰得到機會比較多,無處不比較。
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當你覺得工作枯燥乏味、一點挑戰性都沒有時,你做事可能會提不起勁,或很難專心;但當你被指派難以勝任的任務,承受了極大壓力,你的大腦又會被過量的壓力賀爾蒙淹沒,可能會累到崩潰、甚至情緒失控?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曾經指出,根據已核定的勞保給付數據,台灣平均約5天就有一位勞工因為過勞而發病,約12天就會有一個勞工因過勞而死。不過,實際上因過勞而導致職業傷害的人數很可能遠高於此。過勞容易使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引發各種疾病,做好能量管理,是成功經理人的必修功課。
求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職業家庭兩頭燒的現代人而言難上加難,即使政府推動減少工時與提高加班費來試圖降低工作時數
受人稱讚,就好開心。被人羨慕,更是沾沾自喜,受人忽略,就難過的要命。被人輕視,難免痛苦氣憤?從他人身上得來的快樂,短暫又不可靠
你願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還是同時開展多項任務?你感覺每天或每週上班的時間夠長,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還是感覺時間太短了?你最理想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所有這些會如何影響你的成效感和幸福感?
20~30歲之間,對每個人來說,就像是一塊乾燥的海綿,求知若渴,所有的養分、能力和經驗,都是為了未來能長成我們所想像中的自己;但也總有些人搞砸了,帶著錯誤和遺憾來到30世代。
籃球比賽剩不到1分鐘,你的球隊還落後1分,你正站在罰球線上,只要兩罰全中,幾乎就能篤定獲勝。全場聚焦在你身上,敵隊的啦啦隊開始叫囂,背負球隊勝敗的你,愈來愈緊張,壓力倍增。
遇到事情太多,怎麼做都做不完的時候,有些人可能光是「焦慮不安」,就占滿了心思、奪去了不少時間。但是,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總有些人,好像總能在跟時間賽跑的同時,也能跟壓力和平共處?
你有沒有想過籃球員怎麼可以承受在所有人的目光下,得站在罰球線上,把關鍵的致勝一球給投進?或是外科醫師在人命關天的時候,仍舊穩妥妥的把刀開完而不心慌?人到底要怎麼樣抵抗高壓情緒?
別把壓力視為洪水猛獸,你對壓力的感受,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保衛措施,身體會自動分泌強化精神與肌肉能量的化學物質,讓你對可能的外在傷害保持高度警覺。而這些準備好的高度精力,勢必需要發洩的出口,這是為何壓力不會自己排解掉。以下幾種管理壓力的正確態度,讓你化壓力為助力:
在睡眠中,我們的心跳、血壓、呼吸頻率和體溫都會降低。壓力減退、自由基數量減少,連帶使體內的發炎減少。同時,免疫系統得以建立並強化,身體為全新的一天,做好了準備!想要睡得好,要注意這6件事:
工作到了極限了嗎?還記得上次休假是什麼時候嗎?總是為了工作忘了生活,你快樂嗎?你在追求什麼?又正在失去些什麼?你需要先找個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同時為內心埋藏許久的疑惑找出答案,才能讓你的職涯生活更加成功!
莫爾認為,找出「關鍵」是最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他在書中提出槓桿法則,建議每個人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與工作,放棄其他對自己無益的事物。如此,能省下許多時間,提早享受在工業時代思維裡只有在退休後才能有的悠閒生活
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經常要面對許多不確定的事情,也必須提起勇氣去克服眼前的困難。這時候,「你是否相信自己」將關係到你能否調整好心態,試著接受挑戰。
如果你保有短眠這個武器,你就可以在下班後的時間和週六、日的時間,帶裡過著「另一個不同的人生」,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事情了。你可以把這些多出來的時間用在遊樂上,也可以用在戀愛、約會上
下班跟朋友聚會,你是否忍不住抱怨今天上班時的不順?幾個小時過後,你才發現整晚唯一的話題就是你有多憎恨這份工作……的確,世上沒有完美的職位,而且每個人都需要適時發洩一下,但誰都不想讓糟糕的上班日影響到下班的生活,這對身心並不健康。
好朋友問我說:「有沒有可以和家人一起管理行程、規劃活動、共享重要資料,增進家人彼此感情的好工具?」我自己和老婆之間,是透過 Google 日曆、 Evernote 與 Google 相簿來彼此共享生活中需要的各種家庭計劃和文件(可參考:共享數位溫情:我和老婆喜歡這樣一起做的數位應用)。但如果只能選一個簡單易用並且統一解決上述問題的管理工具,那麼或許「 Google 日曆」是個簡單易用的好選擇。其實也有專門的工具來解決上述的問題,例如一款日本開發,叫做「 TimeTree 」的行事曆服務,他有漂亮的介面,專
你常覺得被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你一定知道,事情放著不做,不僅不會消失,還會累積更多壓力。這時候,不妨試試以下 3 個做法,練習釋放壓力,找回行動力
我們為何要花這麼大力氣,試圖在多個或輕或重的人生角色之間取得平衡?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的答案是,假如我們不依循平衡的原則而活,將會面臨大災難。他提供了這 5 個解方,讓我們從失調的生活中,找回平衡
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好像什麼都不缺,但是我們卻愈來愈不容易感到快樂?也許,對自己說「夠了」,會是一個解答。
大多數經歷失眠的人,都會直覺自己睡不好,但是究竟是怎麼樣的睡不好?其實很多失眠的患者都沒有辦法清楚說明,多數為沉浸在自己失眠痛苦經驗裡。其實,改善失眠的第一步,就是先「記錄自己的睡眠型態」!先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睡不著?才能用不一樣的策略來
為了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在休閒上,我強迫自己在不想要休息的時候,停下;在工作上,對自己更加苛刻,以達成更好的績效。可是,這些「強迫」並沒有給我帶來更大的回報,反而叫了更多的壓力回來,把我痛毆在地,最後導致不論生活或工作都沒顧好。直到我做了以下4種練習,才真正感覺到生活發生好的變化:
根據研究指出,全球有超過3.5億人口罹患憂鬱症,而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會死於自殺。憂鬱症儼然已成為人類的第二大殺手,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臨床心理醫師游乾桂指出: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熬夜,容易讓身體過勞,加上科技的進步使得現代人對任何事物都懷抱著迅速、省時、效率最大化的心理,深怕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然而,「我們並非沒有時間,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