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卻有一連串的疑問,為什麼這個專案會失敗?我們有很詳細的計劃啊!大家一開始花了很多時間來列出所有要的功能,排出所有要做的事情,誰要去做,什麼時候去做,第一個星期到最後一個星期都排好了,大家辛苦了這麼久,怎麼會到最後才發現,這不是我們要的?
萬事起頭難?或許是,萬事起頭都很簡單,只是我們把他想難了。
一份完整的企畫案,可以把腦子裡天馬行空的想像,落實成為實際可行的步驟;更可以讓你說服別人、得到資源、實踐心中的理想。一份完整的企畫案,應該要包含以下3道關卡、共計10個項目:
我在電腦玩物中常常介紹專案管理軟體,於是也有很多團隊在需要建立一個合作工作流程時,會來信詢問我的意見。有時候當他們需要更密集溝通討論,我會建議 Slack 或 Jandi。當他們需要清楚又簡單的進度安排,那麼建議試試看 Trello。當然也有更進階的專案排程,可以利用「甘特圖軟體」完成。但是之前有一封來信讓我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esor您好,我是您電腦玩物的長期讀者,剛好負責一個水電維修團隊的管理,我們工作情況是會有很多外務維修與送貨行程,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專案管理工具可以把每個案子控管好,讓外務人員知道
拳王泰森接受訪問曾經說過:「每個人上台前都有計劃,直到被迎面痛擊。」甘特圖就是那完美的計劃,不但禁不起現實的挑戰,而且還會給你一個假象,那就是「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計劃發生」,如果真要照計劃去做,肯定會遍體鱗傷。
管理有兩面,所謂賞善罰惡,對於表現好的要獎勵,對於表現不好的要檢討懲罰。但是,就像對小孩的管教,過去都是打罵教育,現在則是流行愛的教育,小孩做錯了不可體罰,要以鼓勵代替體罰,那麼員工的表現不佳,是不是也不該懲罰,而要用愛的教育多所鼓勵呢?
Scrum是一套被證明可行並且被Apple、Google、Tesla、美國移民局及聯邦調查局使用的架構方法。
沒有限制,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但這是對你最大的考驗,你必須要給自己設定清楚的目標,有計畫性的去把目標實現,而實際上,計畫也是一種限制,計畫讓你知道自己現在正在什麼位置上,接下來又要往什麼方向去
環境快速變化,企業內部的專案不斷增加,員工經常需要跨部門協作。想讓員工在歷練不同專案的同時,能力和經驗能持續積累,可以參照BCG的人才育成法,幫助員工快速成長、發揮戰力、交出成果。
我新接了一個專案,原本認為憑藉廠商的專業,應該可以達成我們的要求,不過屢次溝通,廠商都像在交作業、我負責批改挑錯,完全看不出對方的專業。最後發現成果不如預期時,老闆也對我的工作能力大打折扣......
面對專案延誤最常使出的一招便是投入更多人力趕工,期望救回延誤的工期,但事實是:絕大多數的狀況,增加人力並「不會」縮短工期......
這一年來深刻感受到一個人的表現與他的年紀或歷練不見得是成正比,我今年團隊裡面有兩個年輕的成員,一個剛畢業,一個出社會工作 2 年左右,這兩人的表現你壓根兒感覺不出他們只有這樣的工作資歷。
PM就算獲得了認證、具備充分的管理技能,往往也沒有主導整個專案走向的能力(與權力)。因此,除了考試或是學習硬技能以外,我們通常也會建議我們客戶的PM們該試著多學一些「軟性技能」。
一項專案正在進行,但是你每天總是被部屬的問題、客戶的抱怨、長官的關切電話或e-mail追著跑,時間管理徹底失敗。眼看進度遠遠落後、成本嚴重超支,你已經可以預見,專案失敗的機率遠遠大過成功。
一開始當PM時,我認為PM就是產品的母親,定義出對的產品並讓它在市場上大賣,聽起來超級威風。但實際發生的,對當時初出茅廬的我而言,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那年的週年慶,一想到可能佔了全年業績的60%,說什麼無論如何也要把產品推進去百貨公司⋯⋯。透過對市場的精準掌握開始著手企劃,最後一刻,台北知名百貨和她買斷了3000多萬台幣的商品,她是Sherry,在頂級保養品產業磨練八年。
PM是很多產業非常重要的職務,尤其是科技或製造業,但如果要轉譯成中文,可能又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意思。通常我們會聽到的PM,有可能是以下三種角色:
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知名心理學家。對於領導學派各家理論進行過長期研究,並於1960年代初,提出著名的領導行為PM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