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榮獲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回顧過去成績,他曾在榮獲 2016 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賣空》裡客串一角,在賭場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被稱為行為經濟學之父。幾年前,他從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學崗位退休,在紐約和人聯合成立了一家顧問公司。
「大將」的養成,通常需要從基層開始,長時間的淬湅,才能培養紮實的能力與豐富的經驗;待其成大器之後,始能獨當一面、擔負更重大的責任。
無論處於人生中的哪個階段,遇到瓶頸都是常有的事,但為何有些人陷入低潮,就會從此一蹶不振,有些人經歷大風大浪,卻依舊能不斷逆轉局勢?江上治從許多企業經營者大起大落的經驗歸納出,要能從谷底成長並一躍而上,需要具備的3個心態:
曾任麥肯錫專案經理的服部周作,在進入麥肯錫工作前,十分納悶,「為什麼有這麼多功成名就的人出身於麥肯錫這樣的顧問公司?」是麥肯錫特別能吸引優秀的領導者前來,還是麥肯錫擅於打造出頂尖領袖?
大腦面對任何事情都容易想到最悲慘的情況,再想盡辦法避免,久而久之,我們便忘了以正向角度經營人生。
強勢領導沒效了?近距離觀察頂尖經營者的共同特質:個性低調、愛瞎操心
「Alex,我們公司很可能會裁撤我現在待的這條產品線,整個事業群都可能會消失,我接下來該怎麼辦?」凱文六神無主的這樣問我。
「明明知道該開始念書了,但就是好懶、完全不想動…」「我覺得自己一直都有在做事阿,為什麼還是常常拖到需要加班」這也是你常常出現的狀況嗎?
閱讀時代的氛圍,是領導者的首要工作!日本 CEO 的 3 個思考力練習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寄 e-mail 給自己開始!日本 CEO 教成為「思考贏家」的秘訣 「思考力」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日本 CEO 分享成功的第一步:寄 e-mail 給自己
隨便找一位上班族問,「你平時壓力大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給你肯定的答案,且絕大多數的人,壓力的主要來源都來自工作。 為了與壓力抗衡,許多人就會開始在休假時,從事能夠紓壓的休閒活動。但你如何與「壓力」對決,正是成功者與平凡工作者最大的差別。
心理學家發現人的思考有一種叫做「確認偏誤(conformation bias)」的情形,也就是個體選擇性地閱讀與回憶有利內容,而忽略不舒服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說白話一點就是
大家都想要快樂,但,到底怎樣才能讓生活更快樂、人生更充實呢?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同時也是《練習,讓自己更快樂》的作者柳波莫斯基指出,許多人對快樂有迷思,想要變得更快樂,就需要先破除這些迷思。
為什麼人類的想法總是這麼負面,認為世界上有大大小小的危機,也無法克制的維持當下、逃避創新?原來一切都是演化下的結果...
我自己就曾多次因為未能從本質思考,而推論出錯誤的答案。企業的優勝劣敗,端看其是否能進行本質思考。就算組織有執行力,如果帶著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往錯誤的方向前進,這執行力反而會變成阻力。比方說
現在的業務經理想只靠業績升遷是不太可能的,公司更期望主管能帶出跟自己一樣優秀的部屬。如果帶人不行,可以說是升遷無望。然而,許多主管們明知道帶人的重要性,卻依然使用錯誤的方法帶人,導致不斷把人才往外推。所以在本文中就列出3種主管最常見的錯誤行為,提供給讀者參考。
未來充滿未知「人生是一條康莊大道」── 年輕時,我是這麼想的。但我卻在中途放棄了康莊大道,一路走到現在的位置,因為我想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我現在深深相信的是
該如何閱讀一本書?甚至短時間能吸收許多書籍的知識精華呢?韓國暢銷書[《一讀一行》作者,也是韓國最大閱讀網站「Awesome People」創辦人柳根瑢 (Ryo-Keun Young)認為, 閱讀跟書寫是一體兩面,只有寫,才能讓知識存活。
北一女日前舉辦校慶園遊會推出學姐陪聊攤位,聊天10分鐘收費45元,網友質疑北一女學生物化女性的嫌疑,面對這樣的時事,我們該如何保有批判性思考?
在公司受了一整天的悶氣,下班後你忍不住對朋友大發牢騷,結果對方卻不斷鼓勵你要保持樂觀、往正面去想,「現在經濟不景氣,還有份工作已經很不錯了啦!」讓你不得不將滿腔的委屈、憤怒、嫉妒情緒硬生生吞回去,假裝自己一點也不在意……
我們常看到企業經營者接受訪問時,侃侃而談現在員工缺乏的特質,「獨立思考」就是其中一項不斷出現的條件。對於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邱怡仁而言,獨立思考包含兩個面向:
寫作可以加速學習、訓練獨立思考,但該怎麼寫才能有效率地成長呢?本文提供幾個具體的寫作技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