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星展銀行(DBS,以)完成花旗在台灣消費金融業務整併,成為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2015年靠著數位轉型,星展3年內從亞洲最佳銀行晉升為世界最佳銀行。
國內業者在 Fintech 上取得2項成效:一是營運流程優化,透過自動化及機器學習降低成本;第二是顧客體驗優化,銀行更為重視顧客回饋、推動跨機構合作。
現在的主管不只要懂得帶人帶心,更要懂得應對數位科技。這會如何影響領導力的意涵?BCG提出4個轉變。
「開放銀行」已發展到第三階段,如今卻有業者直接宣布不玩了,並通知金融機構將從今年4月中旬起,終止開放銀行相關服務,該消息一出,震撼金融界。
科技要如何才讓人類受惠?科技必須創造「生產力便車」提升生產力,創造更多勞工需求,讓企業積極招募,近一步促進薪資上升,才能
超過7成受訪者認為,人才缺口是當前面臨的首要挑戰。展望2024年,領導者應該關注的人才課題是什麼?
研調機構 IDC 發布研究報告預估,台灣人工智慧平台市場規模將從 2023 年的 6690 萬美元,成長到 2024 年的 8390 萬美元。
友達近年轉型動作不斷,積極投入Micro LED開發、跨入車用市場,不過友達數位長謝忠賢回憶:「一開始,沒有人知道什麼是轉型。」
遠傳透過生成式AI驅動轉型,發展出第二成長曲線有什麼祕訣?「數據化」正是遠傳轉型的關鍵第一步。
玉山金積極擁抱AI,打造百人菁英部隊,更堅持自建、自己訓練AI模型。身處法規嚴格、相對保守的金融業,玉山是怎麼做到的?
老牌筆記 App Evernote 傳大砍美國員工!估值曾達到十億美元、擁 2.5 億用戶,如今為何走到這一步?兩個致命錯誤,給經理人的經營啟示:
近年漢翔航空受到「上下」市場夾擊,國際競爭壓力下迫使他們思考:如何確保品質,又要在有限產能下,完成交期、管控成本?導入 AI 成為他們的解方。
中國附醫成立人工智慧中心,推出超過 20 項 AI 醫療產品,協助醫生更快速、精準做出診療決策,今年在美國機構調查評比中獲選全球智慧醫院前三強。
隨著 AI 熱潮,不少企業希望以 AI 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新商模。但台中精機總經理室經理鄭生懋卻建議,將AI 當作其中一種工具即可,而非無所不能。
生成式 AI 來襲,對於線上家教模式可能造成毀滅性的衝擊,讓 AmazingTalker 執行長趙捷平決定,將公司存亡的壓力化作推動轉型的助力。
企業導入 AI 會面臨什麼問題?背後又根源於哪些內部的長期病徵?想建立 AI 轉型人才團隊,又該從何著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產學長郭秉宸,一一詳細解答。
生成式 AI 大幅衝擊職場!企業如何準備導入AI、員工應該裝備哪些技能?
隨著生成式 AI 蔚為風潮, 2023 未來經理人年會以「決戰 AI 新管理|落地應用・全面啟動」為題,邀請專家、學者暢談對這波 AI 風潮的觀察。
高達75%的CEO認為AI是企業新競爭優勢,IBM建議可以透過數位化團隊、建立規則、AI化企業思維及打造彈性企業等方式,提升CEO在AI時代的決策力。
企業使用生成式AI的決勝點,是誰能在組織裡設計合理的配套措施,和員工妥善溝通、引發變革,才能讓技術變成戰力,否則可能開啟另一場災難。
特斯拉(Tesla)在電動車領域稱霸的日子,過去了!中國電動汽車龍頭比亞迪(BYD),正威脅著特斯拉的領先地位。這3個成功關鍵,讓比亞迪快速崛起:
CIO 需要處理全公司技術問題的「王者」時代早已過去,對有些企業來說,內部的 CIO可能正在消失當中,是什麼原因讓它過時?
LLM 是一種人工智慧技術,其目的是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高級的「文字預測機器」,但它們並不真正理解語言。
作為全球前2大電源供應器製造商的光寶科技,憑藉AI伺服器電源產品,2023年7月市值突破3000億元,較2020年平均市值成長超過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