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對唐心慧而言,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時間管理最大的魔鬼是自亂陣腳,沒有主軸,忙了一天也一事無成。」他靠待辦清單來管理任務排序:
轉型須考慮「人性」,如果進度落後了,負責人可能為了避免被老闆問東問西,報告專案一切順利,直到破口隱瞞不下去。不想功虧一簣,就要建立嚴謹的進度管控機制。
2022年在NFT領域有兩大趨勢,許多品牌、企業擔心自己沒跟上NFT話題,卻又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數位時代》帶您一次看懂。
轉型困難的原因之一,在於它普遍被視為額外工作,沒有足夠誘因就難以推動。公司必須依照不同階段、進度,分段設計獎勵機制,員工才會更願意投入。
蝦皮店到店近期積極與各類實體業者合作,亞太電信也是其中一員。對於亞太電信來說,與蝦皮合作有什麼好處?亞太電信與超商、蝦皮合作,背後的策略是什麼?
隨著近年數位轉型呼聲高漲,質疑 IT 部門「落伍」的聲音也愈來愈多。獨立 IT 部門合適過去的時代,但面對當前企業需求與創新力道反應遲鈍,不利數位轉型
low-code / no-code 的觀念逐漸抬頭,數位轉型趨勢下,沒有程式背景的人員也能透過工具完成 low-code(低程式碼開發)
年收 31 億、EPS 破 3,雙創歷史新高!高雄發跡的集雅社,如何從賣音響的街邊小店,搶進全台百貨賣場,業績穩坐百貨業家電類常勝軍?
在遊戲裡開店、建主題樂園,品牌蜂擁至虛擬世界「置產」。這個目前還處於建造階段的世界,為什麼吸引大批人潮買地買房?是另一種炒房或者真是未來趨勢?
謝明華、李震華、李宜熹等學者專家合著出版《金融數位轉型趨勢與成功方程式》,書裡透過國內外19家企業案例的介紹,找出金融機構數位轉型成功的重要方向。
台灣資訊服務產業龍頭精誠資訊,核心業務為幫助企業數位轉型,目前已服務超過3萬家企業客戶。董事長林隆奮秉持善念的循環,對社會用科技行善,創造更高價值。
透過不斷完善沉浸感與現場感,VR/AR 技術正在發展成未來的工作環境。虛擬空間平台不但能將工作空間元宇宙化、讓員工們有一起工作的感覺,還能改善生產力。
隨著企業重視數位轉型,愈來愈多組織嘗試建立「轉型長」和「轉型辦公室」。BCG研究發現,有一個好的轉型長,能讓轉型成功率提升8成。不過這個單位的角色究竟是什麼?
你家是否也有過「三隻鳥」的螢幕?以3隻顏色豔麗的胡錦鳥作為商標的電子大廠優派國際(ViewSonic),在20年前一度是全球顯示器龍頭。但如今,這些胡錦鳥更常現身的棲息地,反倒是全台校園。
面對數位轉型,企業往往關注「數位」,但問題是,這與過去的市場轉型有何不同?3個思考方向,幫助企業找到轉型方向,再尋求合適的技術,打造成功的產品與服務。
在新北市五股工業區裡,有一間公司是七千多家汽車保修廠黑手師傅的修車總教練,每個月解決掉超過三十萬筆修車的疑難雜症。
1988年12月2日,全家便利商店第一間店在台北車站商圈開幕,是日本全家建立的第一個海外據點。同年,也可以稱為台灣流通業元年。
CDP、GIGO是什麼?想以數據應用來創造價值、業績,數據治理就是一切的根本!會員數、會員資料多,卻無法轉換成訂單、營收?可能就是少做了「資料清洗」:
在疫情嚴峻的時刻,新光三越僅花14天,將原有的美妝電商Beauty Stage升級為skm online,業績較轉型前成長7倍,帶進5成新客。
今年5月,新零售解決方案公司91APP在台掛牌上櫃,掛牌首日漲了153%,收在167元,換算市值超過200億元,一上櫃就空降電商股第二名。為什麼市場對這家公司寄予厚望?
忠誠產業有個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忠誠方案不會讓顧客的內心更忠誠。事實上,研究顯示,零售業忠誠方案會員與非會員的忠誠行為沒什麼顯著差異。
數位轉型的挑戰,早已超過科技技術層面,而在於領導者的思維和行為。許多經理人和管理者將其訂為年度策略,可惜多數的執行心得是「轉不動」。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公布亞太高成長企業500強名單,伊雲谷名列亞洲第12名,連2年蟬聯台灣第一。他們是做什麼的?如何維持高速成長?
網站流量爆炸的問題為何不斷發生呢?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網站當機呢?萬一發生無可避免的當機狀況,該怎麼做才能平息民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