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爾運通超越嘟嘟房,成為全台停車管理龍頭,2022 年營收突破 30 億元創歷史新高、股價更躋身「百元俱樂部」,究竟它是如何辦到的?
即將邁向 80 年的台電,隨著業務增減不免成了「大穀倉」,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經歷「33 大停電」讓台電開始省思,串接各不同部門的重要性。
2022 年下半年,巨思文化將原隸屬於經理人編輯部的「數位內容組」,轉型為新部門「用戶成長中心」,究竟什麼是用戶成長中心?新部門和原本的團隊有何不同?
全家推出晚餐下廚懶人包,搶攻小家庭晚餐市場。系列商品來自以「全家數位商模推進部」為首的團隊,加速品牌數位轉型、提供全新商品服務開創新商機。
誰殺了諾基亞(Nokia)?諾基亞的成功帶來的自滿害了自己:先是不認為自己會失敗,等到危機暗潮洶湧,又集體陷入對於失敗的恐懼,沒人敢說做不出好產品。
2017 年升任資誠所長的周建宏喊出 4 大願景:建立信任文化、成為差異市場領導者、策略到執行一條龍、推動數位轉型。一路走來,他如何落實這些目標?
Toyota 執行長豐田章男上週突然宣布辭職,擔任集團會長,社長大位交由 Lexus 總裁佐藤恆治接班。然而幾乎完美複製父親履歷的豐田大輔毫無消息。
日本知名餃子品牌餃子の王将,在 2022 年內一舉漲價2次,想不到竟能迎接了業績連續 15 個月的正成長。王將餃子怎麼做到的?
從20多年前創立《數位時代》至今,陳素蘭長期關注企業邁入網路時代的變遷。面對企業轉型浪潮,她強調,學習「如何學習」是必須重點投資的技能。
對領導者來說,更重要的問題並非要不要採用 ChatGPT,而是他如何為企業和客戶創造新價值,BCG 智庫為此整理出 3 個建議。
邁入70歲的臺鹽,為什麼能在2021年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的營收?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又為何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包裝水市場中,做到高於市場年增率的成績?
基於數位技術而生的新產品,不一定會給公司帶來新觀點,也不會因此改變組織現況。從客戶需求或是痛點著手,找到深層動機,或許是啟動數位轉型更好的做法。
愈來愈多公司增加「轉型長」(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 CTrO)一職,期待能領導整體組織的轉型。要承擔哪些責任?
國泰世華銀行當機頻傳,金管會 29 日宣布,重罰國泰世華銀 1,200 萬,總經理也降 3 成薪、為期 3 個月。一再當機,國泰世華銀到底該改進什麼?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4 種成長最快、需求最高的新興技能: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雲端運算、產品管理、和社群媒體經營,將徹底改變勞動市場的樣貌。
N次貼的製造廠商聚和國際是台灣特用化工產業的隱形冠軍,便利貼產品在全球市占第二,他們曾經持續半年產能下降 10% 以上,直到借助數據改善產能問題...
超秦旗下產品上架至全聯、大潤發及 MOMO 等通路,雞肉處理量年年成長 5%。在人才斷層嚴重的情況下,超秦如何靠 AI 讓新生代無痛進入養雞產業?
手握 1700 萬會員!全聯如何透過自建的數據中台,整合數據資料、打通會員制度?如何靠數據中台精準行銷、調整策略,讓營收逆勢成長、年收 1590 億?
自動化、程式化的技術日趨成熟,加上疫情催化,商業模式、工作流程的去中間化,勢不可擋。哪些工作會被取代?哪些人才可以產出更多貢獻?
國泰世華丟掉270萬用戶的好市多聯名卡發卡權,又宣布收掉KOKO App,共通的解方都是CUBE信用卡。為什麼CUBE卡讓國泰世華這麼有信心?
資安議題表面上很多是技術問題,其實企業主扮演著更關鍵的角色,若是缺乏高層的重視和政策推行,資訊及資安部門實也孤掌難鳴。
2022 未來經理人年會邀集來自 Google、亞馬遜 AWS、iKala、鈦坦科技、國泰、LINE TAXI、遠傳,教你如何打造「全員敏捷」的團隊:
「我不是對自己的職涯特別規畫的人。」2018年在美國電信公司AT&T擔任副總裁的井琪,在美國已工作23年,預計再過幾年退休,從沒想過回到故鄉台灣。
萊爾富宣布 500 萬會員數達標,雖然數量不及兩大超商龍頭,但透過深度經營會員服務,以異業合作滿足消費者需求,更使用會員數據提供合作廠商精準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