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有擁有服飾電商品牌Life 8的米斯特國際即將登錄興櫃,攤開財報,在過去一年的高毛利特別引人注目,怎麼做到的?
全台最大五金修繕專業連鎖賣場振宇五金則一反常態,空間明亮、物品陳列一眼就能辨識,販售商品近5成為水電油漆類產品,其他為各式工具、居家園藝、建築土木等材料。
麥當勞App 7年來第3度改版,從2014年的「早安鬧鐘App」到2016年結合氣象資訊的「麥當勞報報App」為何被說是規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
數位轉型不再是「應然」,而是一定要做的「必然」。而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只導入技術仍遠遠不夠,更必須籌組完整團隊,讓人才學習、提升相關技能,以具備數位素養
旺來瓦斯是全台首創結合數位科技的瓦斯行,初期營運成績卻不見起色;是什麼讓現在每桶瓦斯配送成本從 80 元降至 30 元,甚至能為顧客主動「補貨」呢?
餐飲業的改革,應著重人事革新、數據溝通!日本 Skylark 控股(旗下有洋食芳鄰、古拉爵、涮乃葉、橫濱牛排品牌)經歷過什麼變革?從貝恩資本入主說起:
建立以數據為核心的營運模式,對企業而言,已經不是該不該做的問題,而是該如何做?管其毅提出兩點經理人在建立數據團隊前該有的先備觀念。
台中精機連兩年營業額掉了4成,生意最差時,每月生產台數從平均120台掉到50台。這段煎熬的日子,台中精機不僅未裁員和放無薪假,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表示:「景氣低迷讓我們蹲下去練基本功。」
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這家全球擁有上百間工廠的企業表現依舊搶眼,不僅克服封城與停工危機,更衝出15年來最大的銷售額漲幅。
日本居酒屋的經營在疫情期間備受打擊,光在2020財年間就有175家宣告倒閉。在景氣寒冬下,部分居酒屋經營起外送或展開新業務,能成功抵擋景氣危機嗎?
隨著純網銀開放、電子支付條例上路,金融業的數位轉型迫在眉睫。麥肯錫指出,有4大關鍵技術將改寫金融業的營運模式。
兩個多月以來的三級警戒,全台灣實體店家遭遇嚴峻挑戰;在疫情過後,另外一個問題也逐漸浮現:解封後報復性消費,店家有充裕的能量去迎接湧入的消費人潮嗎?
寶雅電商佈局另一塊拼圖:寶家線上買正式推出,主打複合式居家用品,從五金材料、3C家電到提供生鮮食材預購,同時寶雅揮發實體通路優勢,提供到店互取服務。
從2015年推電商、2019年推外送服務,家樂福在數位化上一直是跑最快的零售業者之一,疫情更讓家樂福佈了5年的數位轉型工程提前發酵。
巨思媒體集團聯合旗下媒體品牌:數位時代、經理人月刊、Shopping Design推出以企業學習為核心的「新商業學校」,陪伴企業人才跟上最新商業趨勢。
日本保養品大廠資生堂於今年初宣佈,把日常用品事業交由專門公司經營,未來將專注於高階保養品及數位轉型,盼能成為最懂美麗的數位專家。
本土疫情爆發後,帶動外送、自煮風氣盛行,全聯自年初推動UberEats與PXGo!小時達的生鮮雜貨外送,疫情期間新來客平均成長約3成。
以「種番茄」的小農為例,說明數位轉型的定義,以及數位轉型的三步驟:「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為你與企業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好久不見,你親自送核銷單嗎?」採訪當天,臺中榮民總醫院(下稱中榮)資訊室主任賴來勳與外科部技師寒暄,等拍照的空檔,即使架好姿勢,他的眼神也不時與圍觀同仁示意。傳統上IT人員默默做事的印象,在他身上完全翻轉。
星展銀行是金融業數位轉型的領頭羊,被《歐元雜誌》評選為全球最佳數位銀行。台灣星展銀行總經理林鑫川說,數位轉型最難的地方,「是改變團隊工作方式。」
台灣僅有23%企業具備數位轉型發展策略,有近一半的企業無明確規畫。 人人在喊的數位轉型,該從何做起,又該怎麼擬訂一套轉型藍圖?
85.7%台灣組織已展開或計畫展開數位轉型旅程,在這股數位轉型的潮流之下,如何採用變革領導的方式,帶著團隊前進?
台萬工業專精生產腳踏車踏板及相關產品,在歐洲市占率高達5成,是業界的隱形冠軍。董事長白政忠說,1992年他們像是手工業,勞力不再便宜,成了轉型的契機。
去年7月,統一超商重新架構旗下OPEN POINT熟客生態圈系統,打破單一通路會員制模式,只要一組帳號、一個 App 就能在多種通路累積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