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犯我說的這種錯誤! 某天我走進一家汽車經銷商,一位年輕推銷員負責接待我,他在一開始的 60 秒內就犯了嚴重錯誤,因而失去我這筆生意。他犯了什麼錯呢?
許多人以為聲音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人會有一種天生的「視覺聯想」,你的聲音其實代表了你自己和公司的雙重形象。關於商務交談時該如何用聲音,我們有太多錯誤的觀念,方向也漸漸偏離。
多數 B2B 企業由於缺乏相關經驗,在「網路行銷」這麼大的命題之下不知從何著手,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會這樣建議:透過「內容」鎖定潛在客戶的「搜尋意圖」,持續提供高品質內容在受眾心中建立值得信賴的企業形象,在需求出現時就會是客戶第一個考慮的選項。
To C 的大眾傳播廣告思維,其實會害了 To B 的品牌價值;除了 Inbound Marketing 之外, B2B 行銷還要做好的三件事?
成立才 4 年的打鐵仔(Patya),已經累積 22 萬粉絲、做到 8000 萬營收,但身為原生網路品牌的打鐵仔,還是開啟了線下店,為什麼?
時隔兩年,《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 8 季終於在台灣時間 4 月 15 日早上 9 點於 HBO 播出。為了迎接這最後一季,HBO 開啟了食品大聯名,各品牌行銷企畫、廣告創意也乘著這股炫風,推出相關創意廣告,儼然一場冰與火之歌的餐飲大戰率先開跑!
被客戶拒絕時,要先分辨客戶抗拒的原因。大部分客戶所提出的都是不真誠的反對意見,也就是實問虛答,並不是真正反對的理由,這應該如何分辨與處理呢?
在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北京百貨大樓前矗立著一座半身銅像,那是普通售貨員張秉貴的銅像。現在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張秉貴這面紅旗曾被譽為「燕京第九景」。
去年,精品品牌D&G為在上海舉辦時裝秀,拍攝亞洲女性笨拙使用筷子吃義大利食物,引發網民抵制而停辦;重視女性與生俱來特質的護理品牌多芬,2017年卻拍了一支黑人女性脫下衣服變成白人的廣告。這些跨國品牌知名度高、行銷經驗豐富,為什麼仍會踩到地雷?要經營好品牌,每個廣告、與消費者互動的環節都是一次檢驗,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負面聲量。
一般人對於 Content 的印象,不外乎是把動畫或漫畫、電影或音樂、吉祥物或遊戲等作品或影像品牌化,用來促進事業發展的東西。不過,製作出「全員逃走中」、「noitaminA」的高瀨敦也認為「這個世上的所有東西都是 Content」。
四合願(Fourdesire)以「口袋中的銀河冒險」為概念開發遊戲,透過手機內建感測器,偵測移動步數,每走一步,太空船燃料就會自動累積,探索宇宙中不同星球的樣貌。2014 年 7 月至今,這款《Walkr》在全球有超過 570 萬次的下載量,其中約 72%使用者來自海外。
2018 年可說是國內醫材老品牌 CSD 中衛突破性的一年,全年營業額 6.2 億元,對比 2011 年公司營業額僅 3.2 億元,等於是在七年內業績翻倍成長,且中衛創新的彩色口罩,年銷量更是成長七成。
日本外送披薩業界現在的市場規模推算有 1300 億日圓左右,業界第一名的 Pizza-La 的營業額在 2015 年 11 月期為 384 億日圓,第二名的達美樂披薩在 2016 年 6 月期為 334 億日圓,而第三名的必勝客在 2016 年 3 月期為 154 億日圓,這三家企業中,達美樂披薩可說是最活躍的。
在《米其林指南東京 2016》中獲得一星評價的「Japanese Soba Noodles 蔦」,從店名就可看出,日本的平民美食代表「拉麵」摘下了米其林的星星。這是全世界第一次有拉麵店得到米其林星星,所以也受到極大關注,卻意外掛出歇業宣言。
行銷市場是個廝殺了百年的戰場,花費無數預算,讓產品廣告充斥大街小巷,是否能拓展品牌壽命?還是曇花一現?抓住人心,或許是歷久不衰的解方,讓消費者愛上你、相信你,才是未來變現的關鍵。
包裝設計應該讓消費者在架上看到商品感到好奇,主動去認識和理解產品而購買,而不是第一眼就讓他們看得「清楚」。而未來食品業應該要用更開放的角度去面對商品性質和風格的變化,才能提升社會美感認知的重視。
在南投八卦山上,循著 139 縣道才能抵達的傳統三合院,既是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的家,也是創始店門市的所在位置。10 年過去,微熱山丘雖然陸續進駐百貨、也開設街邊店,更打入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土鳳梨酥的年銷量已突破 2000 萬顆,仍有許多觀光客遠道來南投「朝聖」。
這家老牌雜誌不久前成為 Instagram 上第一個粉絲量突破 1 億的品牌。
台灣獨立遊戲團隊赤燭,繼 2017 年以恐怖解謎遊戲《返校》一舉爆紅後,日前(19日)在元宵節於 Steam 上線了新作《還願》(Devotion),上線後 Twitch 總實況觀看人數排行直衝全球第四,目前位列 Steam 暢銷排行第一。
同樣一支手機,掛上蘋果(Apple)的標籤,還是其他品牌,在價格上可能就差了一倍以上。然而,這一倍的差距非但沒有嚇倒消費者,更沒有人抱怨價格太高。 從每次的蘋果新品發表,通路外排的一長串人潮就能證明。
如何將品牌植入大眾腦海,一直是行銷人想參透的謎題。然而,品牌經營並沒有一套 SOP,只要按部就班地照著執行,就能打造長銷商品。
數位經濟時代,如何行銷才能讓品牌留在消費者的腦海,是現今品牌經營的共同難題。台灣量販龍頭家樂福(Carrefour)今年再度顛覆了受眾對量販業行銷手法的認知,揮別單一訊息的溝通方式,進化為串聯模式,更用創意角度切入,拍出還原度極高的賀歲片,並以一連串的內容行銷操作取代促銷宣傳作法,打造消費者有感議題。
小米的生態鏈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需要有對的人加入生態鏈,另一個部分則是要順利「將產品賣到消費者手裡」,這可以新零售時代中備受討論的「人、貨、場」為框架進行分析。
有感於每年想轉往行銷企劃的新進朋友不少,不論是初入職場、學生實習、或者轉換跑道上,相信都面臨著該如何增進行銷企劃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