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風南山開幕,地下一樓那超過 2000 坪大的微風超市成為熱門話題。但是主攻高端消費者的頂級超市,不只有微風在做,包括 Jasons、遠東集團旗下 city'super 都已經插旗,微風對於超市的想像有何不同?
大部分的零售業者會隨季節調整貨架,陳列如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商品,但是節慶一過,這些季節性產品在通路下架後會退回給廠商,這就是奧利折扣的機會。
過去幾周對許多美股零售股來說都像是一場浩劫,但部分企業仍然設法搶進領先群。 有個統計數據可以解釋為什麼沃爾瑪(Walmart)(WMT-US)、Target(TGT-US)和美國的廉價商店蓬勃發展,而百貨公司和專業服裝連鎖店卻無法。
新零售離不開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回購率這四個關鍵要素。每一個單項的提高,甚至可能引發革命性的突破。
消費者購物習慣日新月異,購物商場的策略也要隨之小步快跑。遠東巨城購物中心用「品牌多元性」與「實體活動」兩大策略搶商機。
誠品的實體書店因為擅長塑造「文青」的閱讀氛圍,因此在文化、生活商場的經營上深受消費者肯定,但將行銷通路移到網路上時,因虛擬與實體通路的差異,也讓網路書店即使流量大,也不一定能反映成交量。
全家便利商店 22 日發表的「友善食光」機制,讓食物浪費問題有新的解決之道:到今年年底前,消費者買到商品到期前 7 小時以內的鮮食,結帳時便能享有 7 折優惠。假設是凌晨 12 點過期的商品,消費者就能在下午 5 點開始買到折扣鮮食。
日經報導,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在中國的事業版圖正劇烈的動搖當中。自 2004 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雖在中國的展店數量上成長到了第 5 名的規模,然而日前向合夥人的台灣頂新集團提起了解除合作關係之訴,雙方關係也正惡化當中。
7-Eleven(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商店集團)近日在日本官網發布公告稱,自 5 月 22 日開始,日本 7-Eleven 旗下的便利商店將銷售來自蘋果官方供應的配件。首批上架官方配件的便利店將位於東京、北海道、長野縣、山梨縣四地,這也是日本首次在便利商店內銷售蘋果官方配件。
大約在 2015 年左右,當時 iFit 已營運將近三年,一直都是在網路上與客戶互動,還沒有任何實體據點。但我們在未來發展的方向上,希望能以更多元且直接的方式接觸潛在客戶,也提供更好的服務給目前的團員,因此決定打造「iFit 社群專屬體驗中心」。
走進全聯開啟手機 App 結帳,隨手想到先前用 App「整付零取」買的衛生紙,還有兩串庫存未取,順便提領一串帶走。這些銷售場景,將在今年從討論變成現實。
成立才 4 年的打鐵仔(Patya),已經累積 22 萬粉絲、做到 8000 萬營收,但身為原生網路品牌的打鐵仔,還是開啟了線下店,為什麼?
隨著電商崛起,實體零售業步入寒冬,日本連鎖雜貨店唐吉訶德卻以「標新立異」的經營手法,自 2000 年創立以來,營收持續成長、店數增加到將近 700 家、觸角延伸至美國、新加坡和泰國,市值成長到日本第六。
若要問永和人,想逛百貨公司要去哪間,永和人第一個答案可能都會推薦「比漾廣場」,若以地理環境來看,比漾廣場的客群囊括了一半的中和地區,不但是中永和人的百貨公司,更是萬華區、中正區人的百貨。
在中國,有一種非常傳統的商業模式叫「小賣部」,銷售的產品以菸酒糖茶油鹽醬醋為主。最近幾年,小賣部陸續受到大型超商、電商、連鎖便利商店的「排擠」。然而,阿里巴巴的天猫小店,能夠幫到這些小賣部嗎?
透過數位轉型顧問服務,讓 17Life 年度獲利由虧轉盈,2019 年業績更有望挑戰成長 100%。目前,17Life 已先後與全家便利商店、新光三越、台新銀行推出 App 服務。
一向積極擁抱新技術的零售巨頭沃爾瑪,今次宣佈將雇用近4千台機器人協助店面運作。
由於日本各行各業均面臨嚴重的人手不足問題,日本的全家便利商店為了重新檢視 24 小時營業問題,預定在 2019 年 6 月開始,於日本的部分地區及時間,進行縮短營業時間的實驗。目前除了東京之外,也計畫在東北地方以及九州地方實施。
在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北京百貨大樓前矗立著一座半身銅像,那是普通售貨員張秉貴的銅像。現在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張秉貴這面紅旗曾被譽為「燕京第九景」。
就在清明連假期間,日本 7-11 傳出因加盟店縮短營業時間而遭求償高額違約金的新聞,這起消息也令日本 7-11 願意正視人力不足問題,決心發展自動化技術。
這幾天零售圈最火紅的消息,無非是無人商店的擱置展店計畫及全台400家小7將不再24H營業了!這樣的產業變化,讓我更深信零售市場消費板塊逐漸位移,電商將逐步吞噬零售大餅。
近來百貨公司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把過去在一樓、被稱為精華櫃位的化妝品區,切分出一塊給烘焙品牌,直接將輕食麵包店從地下一樓的美食區,搬到一樓做為吸引人潮的主力店面。
反觀台灣,便利商店真的需要 24 小時排班營業嗎?統一超商的其中一個假設是「24 小時無人商店」,因而開設了無人商店 X store,試圖找出借助科技來減低店員的工作,同時又是消費者接受度高的營運模式。今天,統一超總經理黃瑞典總結過去一年多來的測試和觀察:
店面租金變貴、老店倒閉、商圈凋零的新聞時有所聞,這個年頭要開店做生意,難度是愈來愈高了!以服飾店來說,好不容易在店頭盼來客人,客人試穿後卻轉頭在網路搜尋、下單結帳,讓實體門市變成單純展示、沒有獲益的投資。難道沒有更好的做法?以下從家具業和服飾業的案例來看,該如何因應消費通路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