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10 年來,世界頂尖企業的執行長、高階主管的國籍,不斷出現「印度裔」3 個字,讓人不禁好奇:到底這些印度領導者,有哪些厲害的個人特質?以及身為「非印度人」的我們,是否能吸收、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
在科技屢現創新的時代裡,不少新創科技公司紛紛設立,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還幾乎都是年輕人,當這些「小」老闆要聘用和管理比自己資深的員工時,往往會遭遇一些難題,對此,科技教育公司「Learn to Code With Me」創始人 Laurence Bradford 投稿 Forbes 網站,與大家分享她從一些年輕老闆口中得到的應對方法。
過去 6 年來,我們讓原先不到 10 人的新創團隊,長大成一支 200 人的團隊。人手多了,公司才能趕快把事情做大、做對、做好。關鍵在於,何時該給「人」限制和規定、何時該給「人」彈性與自由,才是最艱難的一門課。
對班加而言,確立方向、執行策略並非難事,如何讓員工認同策略、願意改變需要花時間;對員工來說,他是個空降主管、萬事達卡的局外人,只有成員信服他,才有辦法推動他想做的事。
攤開現任百事公司董事長盧英德(Indra Nooyi)的學經歷,美國長春藤名校耶魯大學畢業,多次被《財星》(Fortune)雜誌選為「全球 50 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你可能會認為,她的職業生涯應該很順遂。但其實盧英德第一次工作面試,進辦公室不到 1 分鐘,就被面試官趕出去。
隨著世代更迭,現代人對「工作環境」愈來愈受到重視,從辦公空間的配置到工作氣氛都是長談不衰的話題。擁有超過 15 年領導力教育訓練經驗的管理顧問Marcel Schwantes 指出,當我們感到被關心照顧、受尊重時,就會感到安全、自信和輕鬆,更容易發揮工作效率。
如果你想像隨著組織的擴張,公司就會逐漸發展出一套複雜且縝密的管理制度,以落實企業文化,那 Netflix 的做法會跌破你的眼鏡。
一個亟待轉型的團隊,由於原有的生意模式老化,營業額年年降低,從三年前我就要求主管要啟動新的嘗試,以找尋新的出路,可是三年來他們雖有一些嘗試,但始終沒能看到新的方向。在歲末年終來臨前,我們又在擬明年的預算,我和這位主管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
在職場上,領導者有「監督者」「教練」的身分,本質上很難與員工平起平坐;但另一方面,如果員工與主管太過親近,員工不把主管的交辦任務、該做的事情當一回事,組織很難運作。
多數人從專業職轉換到主管職務時,多半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甚至連主管這個職務到底有什麼樣的責任、義務與權利都不太了解,所以很多人都會發生撞牆期,其實我也不例外。其實我也不例外,不過比較幸運的是當我還沒正式當主管前,我主管就已經將許多的權力下放給我,讓我提前適應當主管的感覺,而到底有什麼好適應的,不就是個管理職嗎?有什麼大不了?其實菜鳥主管對於管理職務常有許多的錯誤認知,以下我大概整理一下:
信任,是建立團隊的基石,所有的領導力皆來自信任。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有效領導的最終要件,就是贏得『信任』,否則永遠不會有追隨者。」
想要當一位稱職的領導者,需要顧全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了,你坐上這個位子前,真的調整好了心態,準備與團隊成員相處了嗎?你真的體認到,有時自己的一念之差,就會牽動整個部門,甚至讓他們白忙一場嗎?
在企業管理守則當中,沒有最好的領導風格,只有最適宜的領導風格,領導者必須因時、因事、因「才」施教,根據員工的狀態調整管理模式,才能將團隊的工作效能發揮至最大值。
打造多元化、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一直是許多組織在做的事。2015 年資誠的報告指出,64% 的企業能夠祭出具體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策略,但當中只有 8% 的企業將「年齡」視為多元化策略的面向之一。
職場上,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順心,做一份工作,總會遇到挫折、困難,像是新品上市賣不好、大筆投入的廣告成效不彰,或是蓋完新工廠,訂單卻沒有提升。面對工作上的判斷錯誤或失常表現,你會如何應對?
好的主管能激勵員工,並且讓員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如果你即將或已經在公司裡帶領自己的一批團隊,型塑一個正向的領導風格非常重要,以下 6 種不同領導方式在適當時候均有不錯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缺陷,可以根據不同的處境參考適用不同方法。
身為一名領導者,你覺得你似乎停滯了嗎?先別輕言放棄!如今資訊如此發達,透過書籍、YouTube 影片、網路文章等,都能汲取新知,充實自己的領導力。不過,如果你沒發覺阻擋你成長的問題根本,進步幅度便有限。
在我現在的工作中,我最常關切的是目前仍然在虧損的單位,幾乎每個星期,我都會找這個單位的主管溝通,聊一聊他們的工作近況,有沒有採取任何的具體措施,以減少虧損,有沒有任何新的市場訊息,可能改變現有的營運現況,當然也會從我的角度,給他們一點建議,看看能否轉變。
對大多數的主管而言,把醜話說在前是一件極為難的事。然而,當員工未能跟隨公司與時俱進,公司給予學習也不見成果,倘若事先沒說明清楚就資遣,對員工是極不負責任的作為。
即使不是主管職,也會有需要將工作交付給後進晚輩、專案組員或進貨廠商的時候,這時我們通常會以 5W2H(為何、何時、何地、誰做、做什麼、如何做、多少錢),來確認工作內容。然而,想要單憑 5W2H 就能順利交辦工作,大概只限於對方對工作內容的理解程度和達成能力,跟你差不多,甚至是更高水準的情況下。
什麼樣的管理者最不討人喜歡?《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 2016 年刊登過一篇「為什麼這麼多無能的男性成為領導者」(Why Do So Many Incompetent Men Become Leaders)的文章,內容強調,許多失敗的領袖,都源於他們把自信視為個人魅力,以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最後變成過度自信,反而以傲慢態度待人,引起周遭人不滿。
如果這件事主管根本不看重,那我也興致缺缺;一項跨部門的活動,別部門的同事詢問是否有人可以支援,但一想到自己的事情做不完,幫忙別人做好也不會反映在自己的績效上,乾脆拒絕或交差了事,做好手上的工作比較重要。 把 KPI 做到極致,員工表現就會變好?老子對績效管理制度的反思 別讓錯的 KPI 制度,毀了部屬工作熱情!老子給主管的管理建言 錯誤的 KPI 制度,會摧毀員工想上進的心!從老子《道德經》學管理
每當你聽到主管誇獎某業務談下大客戶、某個口條好的同事為部門爭取到多少資源等等,心裡總會有點不平衡,覺得自己和其他人東奔西走彙整資料、做好各式繁瑣的行政庶務,付出的一切努力好像都被視為理所當然。
我是出了名的壞脾氣,所有的員工都很怕我,因為我破口大罵是常事;更可怕的是:我會毫無預警的發脾氣,而且脾氣一來,所有的人都要倒大楣。一個和我比較親近的主管,比較敢說真話,最常說的一件事,就是她來的第一年,犯了一個錯,我大發雷霆,罵她:「這種喪權辱國的合約,妳也能簽,不會做生意,就別出門,不要出去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