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也會偷懶嗎?現在有用戶抱怨GPT-4變得越來越懶,OpenAI也宣佈將調查並解決這個問題。
科技要如何才讓人類受惠?科技必須創造「生產力便車」提升生產力,創造更多勞工需求,讓企業積極招募,近一步促進薪資上升,才能
研調機構 IDC 發布研究報告預估,台灣人工智慧平台市場規模將從 2023 年的 6690 萬美元,成長到 2024 年的 8390 萬美元。
提示工程師(prompt engineer)才剛崛起就要被取代了嗎?人們想要和 AI 協作,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是什麼?Copy.ai 提示工程師指出:
Google 發布的最新 AI 模型「Gemini」讓華爾街大感振奮,母公司 Alphabet 股價也一飛衝天。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國際數據資訊調查,2023年全球在人工智慧(AI)的軟硬體、服務等相關支出,比去年成長27%,達到1540億美元。
面對不斷創新的 AI 技術,首先要冷靜分析自家公司既有的商業模式,會不會受到 AI 的大幅衝擊。
友達近年轉型動作不斷,積極投入Micro LED開發、跨入車用市場,不過友達數位長謝忠賢回憶:「一開始,沒有人知道什麼是轉型。」
遠傳透過生成式AI驅動轉型,發展出第二成長曲線有什麼祕訣?「數據化」正是遠傳轉型的關鍵第一步。
玉山金積極擁抱AI,打造百人菁英部隊,更堅持自建、自己訓練AI模型。身處法規嚴格、相對保守的金融業,玉山是怎麼做到的?
為什麼 OpenAI 完全可以不必對投資人報告,而即使是出資 130 億美元的大股東微軟,也成了消息的後知者、對此感到震驚和意外?
近年漢翔航空受到「上下」市場夾擊,國際競爭壓力下迫使他們思考:如何確保品質,又要在有限產能下,完成交期、管控成本?導入 AI 成為他們的解方。
中國附醫成立人工智慧中心,推出超過 20 項 AI 醫療產品,協助醫生更快速、精準做出診療決策,今年在美國機構調查評比中獲選全球智慧醫院前三強。
隨著 AI 熱潮,不少企業希望以 AI 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新商模。但台中精機總經理室經理鄭生懋卻建議,將AI 當作其中一種工具即可,而非無所不能。
Gogolook 攜手全球防詐聯盟共同發表了《亞洲詐騙調查報告》,彙整亞洲各國詐騙案件類型與統計數據,更進一步延伸討論最新 AI 詐騙趨勢。
生成式 AI 來襲,對於線上家教模式可能造成毀滅性的衝擊,讓 AmazingTalker 執行長趙捷平決定,將公司存亡的壓力化作推動轉型的助力。
一項針對勞動力的新研究發現,10 年內 AI 可以使至少 3 成的勞動力周休三日;但在企業中,經驗中等的員工才受 AI 幫助最大,資深員工為何不吃香?
企業導入 AI 會面臨什麼問題?背後又根源於哪些內部的長期病徵?想建立 AI 轉型人才團隊,又該從何著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產學長郭秉宸,一一詳細解答。
OpenAI 創始人奧特曼突然被開除後,約 500 名 OpenAI 員工集體寫信抗議,威脅要辭職,並要求董事會辭職,讓奧特曼重回擔任執行長。
國內安全監控產業龍頭晶睿通訊,在其最新的 VORTEX 雲端監控訂閱服務,透過匯入照片或輸入人物特徵,可以找出相關人物的所有畫面。
《生成式 AI 與工作》報告顯示,面對生成式 AI,受到影響的女性數量超過男性的兩倍。為什麼性別會成為決定是否被取代的重要因素呢?
生成式 AI 大幅衝擊職場!企業如何準備導入AI、員工應該裝備哪些技能?
隨著生成式 AI 蔚為風潮, 2023 未來經理人年會以「決戰 AI 新管理|落地應用・全面啟動」為題,邀請專家、學者暢談對這波 AI 風潮的觀察。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前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總裁兼董事會主席布羅克曼以及他們的許多前 OpenAI 同事將加入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