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2023《企業人才策略講堂》針對組織的挑戰找來領域專家,探討 ESG、數位轉型、AI 科技大突破、DEI、流動人才、跨國人才、雇主品牌等問題。
Google Bard 繁體中文版登場!一鍵匯出 Gmail、轉存成文件,還可進行 AI 對話問答,生成報告文件、表格、分析等,幫助作報告與書信溝通。
Meta 全球事務總裁表示可以理解人們對生成式AI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態度,而他們相信,回應這些擔憂的最佳方式就是開放。
生成式AI的崛起引起眾多討論,BCG將生成式AI的風險從立即危害至慢性影響分成8類,企業應該在監管制度建立以前先培養風險意識,提出防範機制。
短短半年,ChatGPT 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品牌,現在OpenAI 有了一個更大的計劃:讓 ChatGPT 成為職場個人助理。
寫文案時可能會面臨創意枯竭、詞窮等問題,這時只需提供文案的目的、目標受眾以及所需風格,ChatGPT 就會根據這些指引提供文案建議。
生成式AI提供了許多生活上的協助,不管是閱讀、規畫行程、翻譯文章、模擬面試,懂得使用生成式AI,就能為你省下大把時間。
Google走出裁員陰影,宣告大開上百職缺重整旗鼓,台灣具有AI發展的優勢,因此將持續作為總部重要的研發基地。除了台灣本地人才,海外也擴大招募。
金管會調查,目前尚無金融機構導入生成式 AI 應用於金融業務或內部作業,但有 2 家金融機構「規劃」導入應用,並有 80 家金融機構及周邊單位評估中。
各行各業都在關心如何在其業務中導入人工智慧,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卻為了 AI 的危險性擔心到失眠!AI 到底危險在哪裡?
AI 生成的圖像視覺,衝擊了無數影像及設計工作者。原來占 90% 工作價值的繪畫技能雖然會歸零,但原來只佔 10% 的藝術品味,價值將會大幅成長。
電腦玩物站長Esor分享,從構想宣傳文案、規畫新書提案等創意工作,到撰寫 email、校對錯字的庶務工作,都可以請 ChatGPT 協助。
AI是否進化到與人類同樣自行思考尚無法得知,不過協助AI調整語言模型行為的「AI訓練師」已應運而生,奇貨可居的工作特性,更讓他們的年薪達到400萬元。
ChatGPT 掀起全球熱潮,讓眾人見識到對話式、生成式 AI 的潛力。然而企業導入生成式 AI,會愈到哪些問題?如何克服?鼎新電腦吳兆麟點出三關鍵:
台灣微軟365事業部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副總經理朱以方表示,無論哪種產業,都應該抱持開放心態,理解AI運作的原理原則。
企業該如何打造AI文化?遠傳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暨資訊長胡德民分享遠傳借力生成式AI優化服務、提升工作效率的成果與心法。
你的AI時刻是什麼時候?「2023 台灣 AI 大賞」評選出 12 家對 AI 產業具有影響力的台灣團隊與專案。
2023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在今日拉開序幕,究竟AI與各個產業能擦出哪些火花?展會上有哪些亮點?《數位時代》帶來第一手觀察。
據調查,Meta 只有 26% 員工對執行長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與公司階層保持信心,同時也只有 43% 的員工表示受到重視。
搭上AI熱潮,Oracle總裁賴瑞.艾里森是身價超越比爾蓋茲,成為全球第四大富豪。其實32歲以前的他只是一個工作不穩定,被前妻要求離婚的魯蛇。
「數據中心」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源,更產生可觀的碳排放,大語言模型的水足跡更甚,開發AI解方要如何同時兼顧永續性?
如今 AI 當道,人們擔心被 AI 取代。不過在我看來,某些硬實力或許有可能,但軟實力是 AI 帶不走的。而我認為這 3 項軟實力最常使用、最重要:
在黃仁勳旋風訪台擄獲全球目光時,另一位出身台南的矽谷企業家蘇姿丰所領軍的AMD,也被認為正悄悄籌備摘掉 NVIDIA 的王冠。
OpenAI 去年 11 月推出 ChatGPT,旋即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最廣泛、且使用門檻最低的應用。然而快速成長的背後,工作者更加憂心會被AI 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