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 12,313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11,974 例本土及 339 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2 例死亡。
企業如果想要無痛漲價,需要先思考合適品項。民生必需品由於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只要些微調漲就會影響銷售;奢侈品或個人嗜好物,反而不易受漲價影響銷售。
《接單人生》作者拉弗奈爾指出,共享經濟表面上是進步的經濟型態,但實為勞工權益的破壞者。根據她長期追蹤、訪查多位零工,勞動權益保障與生活品質反而更惡劣。
作者圖爾西安指出,84%的人資會招聘看似含有公司DNA的新人, 但這不一定符合公司最大利益。透過多元化的人才組成,消除不必要的偏見,才是公司最大福祉。
比起單純的大嘴巴,能讓對方從發問中感受到「被關心」的人更容易博得好感。三流的人不懂如何提問,二流的人一味提問
Netflix 內部掀離職潮!為何明星員工紛紛想離職?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創辦人海斯汀(Reed Hastings)把「鐵血文化」視作成功關鍵而造成的。
無法成為理想中精彩表現的自己,只覺得自己始終在給周遭的人添麻煩,真的會非常苦悶。然而,如果工作與人生總是以滿分為目標,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本土單日破萬例!新增11353例本土及164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轉傳錯誤病例數,最高罰300萬元
2022年在NFT領域有兩大趨勢,許多品牌、企業擔心自己沒跟上NFT話題,卻又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數位時代》帶您一次看懂。
《數位時代》主辦的「FCA 創新商務獎」今年邁入第 8 屆,因應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仍持續突圍升級,更加值各種科技應用創新,開創一番新風景。
王品集團前營運長曹原彰分享,餐飲業在決定漲價前,應該先想辦法提高、創新產品價值。同時進行人力、店租、產品組合的調整,檢視所有可能節省成本的空間。
不敢挑戰主管、客戶的人才,你還要用嗎?給成長型企業的選才建議:企業想要不斷突破框架、創造價值,首先一定要培養夠「野」的人才
研調機構IC Insights公布前十大半導體廠排名,聯發科與超微,兩家分別取代蘋果和英飛凌,聯發科排名自第11名一舉攀升至第8
即日起取消實聯制!家用快篩實名制明天上路,可持健保卡購買。今新增8,92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822例本土及101例境外移入
法人雖然不會有精神上的痛苦,而不會有精神慰撫金的問題,但法人所經營的社會評價、信用、商譽等若是受損害,如果量化為財產損害來衡量損失,可以請求請求賠償。
災保法即將上路,除了低於基本薪資約63萬勞工受益外,加上原投保的勞工、經理人及雇主,共計影響約 272 萬人。新制重點和調整後三大好處一次看。
「量販女王」何默真指出,當通路面臨漲價壓力,會先嘗試調整促銷價折扣,上調定價為最終手段。同時,預期旺季需求、要求廠商提早生產,也有調節物價作用。
企業漲價的困難在於,大家都想要先觀察消費者跟政府反應,再決定是否跟進或維持原價,沒人願意冒險先走第一步,最終所有人形成賽局理論中的囚徒困境。
要達到過目不忘的境界,關鍵在吸收資訊時於腦中「連結」影像,大腦會自動將存在關聯的「完整情境」轉化成長期記憶,讓思緒不凌亂,關鍵時刻能立刻想起。
你對馮宇的設計一定不陌生,走進全家買個「匠吐司」,這logo就是他的設計。有許多好的設計,他仍不居功,認為只是將好東西視覺化成符號,傳達給目標客群。
職業災害如何定義?勞基法如何規範?職災有兩種?上下班通勤、出公差發生意外算嗎?以通勤災害為例:符合4項條件,才能申請勞保職災保險給付:
今起居家隔離3+4上路,由隔離所在地政府發放快篩。新增6,3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295例本土及44例境外移入。
美國薪資通膨正加速,許多企業在美大學校園徵才,竟對畢業生祭出少見高薪,同行老鳥都眼紅嘆生太早。迎向薪資通膨潮?這些漲薪行業的人才需求值得關注。
去年,UNIQLO明曜百貨店,重新開幕為全球旗艦店,除了進駐花店,更增設兒童圖書館等空間。時隔半年,UNIQLO又再度改裝店舖,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