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 75 例,均為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20 例死亡。
消費者因疫情切斷習以為常的社交與群聚行為,也有不少企業施行在家工作或輪班制度,降低染疫風險。當人們長時間在家中工作和生活,消費行為會有什麼改變?
只要開啟地圖和定位權限,LINE 就會顯示距離你最近的新冠肺炎快篩採檢站,同時會有距離、聯絡電話等資訊!合作通路地圖怎麼用,3 步驟帶你看懂>>
疫情趨緩後,在家工作和遠距辦公就結束了?通用汽車(GM)執行長不這麼想!他宣布返工政策:因時因地制宜工作。
在職場交到朋友,會讓你對工作更滿意!與職場上的朋友相處時,還是有些不可逾越的分際,這13 個禁忌最好永遠別碰:
老人家打疫苗後猝死事件頻傳,究竟哪些人不適合打疫苗、要做哪些準備,才能避免不良事件?彙整老人家最常問的 3 大疫苗問題,讓長輩們安心打疫苗!
COVID-19新增107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AZ 疫苗接種後死亡累計 67 例,指揮中心:尚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128例,分別為127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 20 例死亡,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 58%
Uber Eats觀察,過去注重內用服務的大型餐飲品牌,如今都投入外送平台。但餐廳想要搶下這個平台、贏得消費者的心,不是單純把餐點交給外送員就好。
疫情衝擊全球,也意外點燃電商物流的戰場!不只電商平台積極佈局自家的物流設施,就連超商也一併加入戰局,以加速營收成長動能。
行政院今(18)日舉行臨時記者會指出,除了永齡基金會外,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也在本月10日提出申請,希望捐贈500萬劑德國原廠BNT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 188 例病例,分別為 187 例本土個案及 1 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 21 例死亡。
在台灣面臨缺水、缺電、高溫、疫情的環境問題,企業如何將環境永續作為社會責任,甚至進一步變成創新和競爭力的來源?
人不是理性的,因為大腦的處理系統分為意識和潛意識,而潛意識人不能控制,卻又處理外界99%的訊息。因此,人的行為大多時候是被潛意識操控,而不是.....
在紓困4.0中,勞動部再推出勞工紓困貸款,今天開放申請。線上申請方式,貸款條件、貸款銀行、借還款利息、撥款時間,本文一次解答。
員工習慣在家工作(WFH),還回得去嗎? 國外企業紛紛積極擬定「返回辦公室政策」,觀察其中對於工作新常態的省思與應對,不失為職場典範轉移的超前部署。
新冠肺炎疫苗有著嚴格的低溫保存需求,在相關設施不足的城市或村落,這些疫苗該如何被運送到貨?而低溫運送的冷鏈物流市場又將迎來什麼樣的創新?
讓新進員工更快上手,重點其實不在新人要做什麼,而是主管要怎麼做。新人到職第一天,主管的任務有 4 個重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 175 例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19 例死亡,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 55.9%。
張先生作為「台幹」,負責人力資源工作,希望找到在地才俊。但許多頭銜大的人,不一定有能力,還有求職者直說:「錢少一點沒關係,但『頭銜』一定要是經理。」
近期每天都能聽到疫情嚴峻的消息,令人感到焦慮緊張,不少人會求助於冥想等有助於放鬆的練習,不過過度冥想,也可以影響到身心健康?
許多主管把自己當成「慈母」或「虎媽」,結果只是毀了部屬的主體性。探其原因,我傾向將案例主管的行為,歸因於身中「工業革命的遺毒」。
經理人問卷調查 1846 位讀者的工作心聲,7成工作者遠距工作中!在家工作,主管有哪些管理煩惱?有該如何解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 170 例病例,分別為 167 例本土個案及 3 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 18 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