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及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管理博士,專長領域為策略與創新管理。
李鴻章才能學識並不輸給對手伊藤博文,但他輔佐的清廷卻敗給了明治政府。為何能力學識相似的人才,有些成為愚忠於主人的家臣,有些成為開拓新局的大臣?
台積電、華碩、中華電、統一⋯⋯績效卓越的企業,都有哪些特質?從行業性質、營業模式、領導思維及企業願景等角度來比較「地頭蛇與全球龍」的策略思維。
領導者在競爭對峙局面時,常為一己之私,好勇逞強,以致生靈塗炭、民生凋敝。領導者應學會如何審時度勢,必要時,做出示弱與退讓的決策,才能成就大局。
許多知名領導者背後都有一位「關鍵第二人」,透過幕後襄助、良駒伯樂、專業建功、輔佐名留等四種重要的第二人特質,協助領導者建立功業。
近代觀點多認為企業應考量本身的資源能力,有策略的主動選擇、滿足對強化企業經營最有影響的關鍵利害關係人,以期對經營績效產生正向的影響。
卓越企業則會就其使命,規畫出與之相符的願景,並帶領團隊以逐步達成階段性目標的方式,邁向願景、實踐使命。
超微AMD虧損時換蘇姿丰當執行長,近年營收從2014年的55億美元成長到去年的97億美元。福特2006年虧損80億美元,換上穆拉利,3年轉虧為盈。
一般經理人在工作上容易犯下短視近利的策略盲點,優秀經理人則因具備前瞻視角,在工作表現上易取得卓越績效。
近年來台灣許多知名企業陸續進行領導傳承,例如台積電、台達電、寶成、大立光、上銀、研華、長榮、華碩等。有的順利交接,有的掀起波瀾,怎麼傳承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