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溝通
整理・撰文 高季芃

你是「合作心態」還「自我心態」?談判、溝通想取勝,要有的 7 個關鍵思維
2023-04-12


《精進權力》中提到一項實驗,請人們估計要問多少人才會找到願意幫忙的人。例如找他人借手機打電話、填問卷或請人幫忙帶路,結果受試者估計的數量都是實際的 2 倍。研究者發現,請求者過度在意提出請求所需付出的成本,因為擔心被拒絕、被視為能力不足,往往會遲疑或放棄開口,在開始談判前,就讓心理負擔成為自己的阻礙。
如同《工作上90%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提到,將對方看作假想敵,產生「他一直不喜歡我」、「我認為他想把我調去其他部門」、「付出信任可能會被佔便宜」等想法,可能會限制自己在組織中的行事作為。
美國著名音樂達人阿曼達.帕爾默(Amanda Palmer)曾經為自己的專輯募集120萬美元,後來出版《請求的力量》(The Art of Asking)一書暢銷,內容寫道要打破「被拒絕很尷尬」、「求助等於示弱」、「自己不配幫助」的 3 大自我設限的認知。
然而,《領導不需要頭銜》提到,就像在路上開口和人要 50 元很難為情,但給別人 50 元的人卻認為自己做了一件有價值的事。換個角度思考,提出請求可以展現對方的價值,將來求助者也能藉此為彼此創造更大的價值。
善盡角色責任,自然得到權力、變得強大
書中提到,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共同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將員工視為合作夥伴,詢問員工如果 4 年後選擇離開公司,希望那時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藉此讓員工描繪 4 年間期望做出的成果,並表達公司會給予支持,最後共同簽署一份任期制的協議,和員工約定對彼此的期待與責任。
問自己,4 年後的自己完成哪些專案、具備哪些能力、會被什麼樣的公司看重、自己為公司創造了哪些價值?將主管視為助攻自己職涯發展的教練,透過合作可以為彼此創造價值。
全錄公司(Xerox)高階主管約翰.克倫德寧(John Clendenin)進入全錄公司要管理實習時的上司湯姆.甘寧(Tom Gunning),甘寧經驗豐富、在公司受到重視,克倫德寧主動表示,他需要甘寧的深厚人脈和業界資深人士的幫助,來使公司獲得成功,並表示他如果願意配合,他願意有效行使上司職權支持他,後來兩人成了合作無間的好夥伴。
正面看待對方的基本人性,尊重別人是代價最低的讓步
羞於開口的心態會造成談判的阻礙,然而推到光譜的另一個極端,如果認為對方都是「欠我的」,協商也沒辦法好好進行。《說服自己,就是最聰明的談判力》提到,尊重別人是代價最低的讓步,尊重對方,並不代表接受對方的請求,而是正面看待對方的基本人性,有意識的擁抱合作心態,時常能得到對方善意的回應,提高談判成功的機率。
但如果對方表現敵意與排斥,我們往往會想要以牙還牙,前全美汽車工會代表丹尼士.威廉斯(Dennis Williams)卻選擇不那麼做:在某次勞資談判中,管理階層的代表滿懷敵意說道:「我們是因為法律要求才在這裡。我們根本不相信你們,也不喜歡你們所做的事。」威廉斯當時怒火中燒,卻克制住反擊的衝動,語氣溫和的回應:「我們在這裡,是為了看看我們是否能和你們繼續合作。」
這個舉動改變後來的談判走向,資方陣營不少人感謝他說了那番話,而這次談判也成為他60多年的談判經歷中,少數沒有經過激烈爭執,就成功達成協議的一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