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3

《降低通膨法案》是什麼?為何骨子裡是氣候法案?3 大重點一次讀懂

編譯·整理 Judy Peng
2022-09-19

疫情以來,美國通膨率居高不下,而美國政府因應之道是大雜燴般(涵蓋氣候、稅改與健保)的 《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簡稱 IRA),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8 月 16 日簽署通過,投入金額高達 4370 億美元,預計未來 10 年增加 7370 億美元稅收,可望削減逾 3000 億美元赤字。

《降低通膨法案》3 大重點:氣候、稅改與健保

美國白宮也隨即發佈《降低通膨法案》數據解讀法案摘要,該法案聚焦在 3 大面向改善美國的通膨與氣候危機:

  1. 氣候:投入約 3690 億美元對抗能源安全和全球暖化,讓美國在 2030 年前達到減碳 40%。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
  2. 稅制改革:對大型企業訂出最低 15% 的公司稅率、對實施庫藏股的企業課徵 1% 特別稅。
  3. 醫療保健:新增 640 億美元預算用於降低醫療保健花費。
延伸閱讀:圖解|通膨不只帶來漲價!「總體經濟」如何影響日常,一次看懂

以「抑制通膨」為名,其實是野心勃勃的氣候法案

先從法案名稱來看,根據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美國國內不少評論認為《降低通膨法案》的名稱取得有些奇怪,甚至說它名字取得不恰當,有的媒體則說《降低通膨法案》其實是個氣候法案,會大大激勵再生能源與碳捕集產業。

例如,使用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的家庭每年將節省逾 1000 美元的稅收;購買新電動車可抵免最多 7500 美元的稅收、購買二手電動車則可抵免最多 4000 美元的稅收;購買節能家電的家庭可獲得 1 萬 4000 美元的消費折抵,這些家庭每年至少可節省 350 美元。

《降低通膨法案》中一些補貼例如電動車產業、太陽能相關供應鏈、綠氫能源,都僅限在美國國土生產產品的美國企業,這也有制衡中國、擺脫相關產業依賴中國的用意 —— 過往中國在再生能源、電動車領域等已搶占先機。不過,美國《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也分析,法案過度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可能不利美國與其盟國在綠能產業上的合作。整體而言,這項法案有利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占比提高,使用再生能源有望變得更便宜。

《降低通膨法案》劍指大企業!改善稅制以減少赤字、貧富差距

美國最大、獲利最高的公司,反而沒繳稅?有 55 間美國最大最富有的企業,2020 年一分錢都沒有上繳國庫。而收入最高的 1%的人,估計每年避稅 160 億美元。

美國在歷史上一向被認為是優惠企業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因助長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廣受批評。《降低通膨法案》法案核心內容是對大企業訂定最低 15% 稅率。《日經中文網》指出,其實美國的企業稅率為 21%,但許多企業可以運用各種稅收減免來減少實際納稅額。新法案通過後,財務報表利潤達到 10 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稅收負擔至少要達到利潤的 15%。

美國國會預算局預估,透過加強對大企業與富人徵收過去欠下的稅款,未來十年美國國庫可進帳 1240 億美元。另一方面,對收入低於 40 萬美元的家庭則不會增加任何一分稅。

延伸閱讀:物價上漲超有感!CPI 創近 10 年最大漲幅,通貨膨脹是什麼?

降低醫療保健成本,至少 500 萬美國民眾處方藥花費下降

《降低通膨法案》中關於醫療保健的部份,可能是美國民眾最有感的。在美國,生病真的很貴!美國人支付的處方藥費用,是其他國家民眾的 2~3 倍。法案實行後美國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可以與藥廠協議藥品價格,為年長者降低處方藥支出。

白宮估計《降低通膨法案》將嘉惠 500~700 萬美國民眾,降低他們的處方藥花費。例如糖尿病病患每月的胰島素藥費上限為 35 美元;聯邦醫療保險 D 部分(美國聯邦醫療保險針對自行給藥的處方藥計劃)患者的藥物自付額每年上限為 2000 美元。

資料來源:Senate Democratic Majority, White House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4

薪水增加,是因為主管賞識你?有可能只是「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現象

整理 · 撰文 盧廷羲
2023-04-07

你的薪水有調漲嗎?美國薪資數據公司 Payscale 指出,今年有 80% 的雇主計畫提高員工的薪水,這個比例雖然低於去(2022)年的 92%,但仍高於新冠肺炎疫情前。接受 Payscale 調查的 5000 名人資中,其中 56% 的受訪者表示將提供員工 3% 的加薪幅度,另外 11% 將提供超過 5% 的加薪幅度。

《今日美國》(USA Today)指出,薪資不斷上漲,同時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原因是,當雇主們不約而同地提高薪資,背後的目的除了提高招募誘因,也和通貨膨脹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在總體經濟學裡,這稱為 「薪資-價格螺旋上漲」 (或稱工資物價螺旋膨脹,wage-price spiral inflation),探討薪資上漲與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之間的因果關係。

延伸閱讀:通膨下,頻繁換工作、留在同一家公司,誰的薪水比較多?

薪資不斷上漲,其實是「一則喜、一則憂」

「薪資-價格螺旋上漲」是指高物價環境下,使人們要求更高的薪資,增加了企業成本,又反過來引發更高的物價,形成循環的過程。

《CNBC》報導,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在 2022 年 6 月創下了歷史新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飆升了 9.1%,是 1981 年以來最大的增幅。通貨膨脹使員工要求更多的薪資,企業則必須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以彌補薪資上漲的成本。

有些經濟學者認為,「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的循環已經出現。2022 年第二季,薪資年增率 5.1%,這是從 2002 年第一季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次。儘管薪資在漲,卻沒有跟上物價飛漲的速度。《CNBC》調查顯示,截至去年 11 月,薪資增長的幅度大約等同於通膨率為 4.5% 的情況,然而同期的通膨率為 7.1%。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亨利.艾倫(Henry Allen)說,每個月的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風險在於,人們可能會提高對通膨的預期心理。使得企業和個人將此納入價格策略和薪資協商的考量因素,進而促使通膨更加惡化。

延伸閱讀:圖解|通膨不只帶來漲價!「總體經濟」如何影響日常,一次看懂

通膨現象穩定之後,薪資-價格螺旋上漲才會停止

各國的中央銀行已採取緊縮性政策,防止高通膨的時間過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直指出,全球通膨率預計將在 2023 年降至 6.6%,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傑洛姆.鮑爾(Jerome Powell)曾表示,如果通貨膨脹保持可控或穩定下來,有機會避免「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的循環。

據《美聯社》(AP News)報導,美國的消費者物價在 2 月時比上個月上漲 0.3%,但漲幅已經放緩,顯示儘管通膨的壓力仍在,聯準會過去一年來透過升息緩解物價壓力的做法似乎已經看到初步成果。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EntrepreneurCNBCUSA Today

繼續閱讀 薪酬管理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5

通膨下,頻繁換工作、留在同一家公司,誰的薪水比較多?

編譯·整理 吳俊毅
2022-09-07

在萬物齊漲的年代,即使基本工資將在明年調高 4.56% ,錢包依舊有變薄的跡象。對許多人而言,與其留在原公司跟老闆上演加薪賽局戲碼,倒不如藉由跳槽,加薪的幅度更多,讓錢包有感升級。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這段期間的轉職者發現,有 60% 的人薪資呈現正成長,高於去年同期的 51% 。而那些留在原職位的工作者,只有 47% 的人獲得加薪,低於去年同期 54% 。

延伸閱讀:台灣人才危機多嚴重?國發會:未來十年須引進 40 萬人力!特別需要兩種人

單就今年 3 月的薪資來看,轉職者的薪資中位數成長了 9.7% ,留在原本工作的薪資則是損失了 1.7% 。

疫情帶動大離職,使勞動力愈來愈貴

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項研究提到,有 22% 的人表示將在半年內找新工作,但 37% 的在職者擔心工作會不好找。該中心高級研究員拉克什.柯查(Rakesh Kochhar)推測,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第一年,許多人並不是自願換工作,所以新工作並沒有帶來加薪。但隨著「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的發生,員工有更多薪資談判的籌碼。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 7 月份非農職位(JOLTS)新增 52.8 萬個、來到 1123 萬個,失業率跌至 3.5% ,創下疫情前、 2020 年 2 月以來的新低。雖然 8 月的失業率略略回升至 3.7% ,顯示雇主們似乎放慢了招聘步調,但整體就業市場的投入度依舊熱烈。

美國招聘網站ZipRecruiter的首席經濟學家茱莉亞.波拉克(Julia Pollak)在《富比士》(Forbes)報導中提到:「現在還沒有看到經濟衰退中的徵兆--勞動力市場的活動沒有出現大幅度的下降。」而且,根據該公司 4 月份發布的調查顯示,過去半年內自願離職的新員工中,高達 69% 的人獲得加薪。波拉克分析這次的調查,認為與其說是大離職潮,倒不如說是「薪資上漲潮」(Great Trading-Up)」。

台灣薪資負成長,跳槽抗通膨元年

台灣的通膨狀況看似沒有美國嚴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通常是用來觀察國家通膨的指標,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 2022 年美國年增預估為 8.3% ( 4 月份指數更創下 40 年新高),台灣則為 3.2% ,相較之下雖然較為平穩,但今年 1 ~ 4 月的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替除掉物價因素後,會發現年減 0.23% ,是 6 年來首度負成長,也就是說受薪階級的荷包普遍縮水。

延伸閱讀:未來十年,你的工作會消失嗎?哪些職位需求持續看漲?

那麼美國經驗是否適用於台灣?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調查,台灣員工轉職的主要原因為:「追求更好的薪資」( 48.4% )、「追求成就感/個人興趣」( 27.7% )、「原職無法調薪/升遷」( 26.7% )、以及「培養專長多元發展」( 20.6% ),由此可知薪資也是台灣員工轉職的主要原因,而台灣員工希望跳槽加薪的幅度至少為 13% 。

根據 104 人力銀行今年 2 月發布的虎年轉職調查報告顯示,在「求供比」創 3 年新高的情況下,在工程研發、技術藍灰領及知識服務等 3 大類搶手職缺,轉職加薪幅度上看 20% ,由此觀來,在後疫情時代,台灣的特定產業也有機會與美國踏上相同的轉職趨勢。

資料來源:Forbes行政院主計處Pew Research Center日經中文網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1

10 月 CPI 衝破 3%、創 9 個月新高!通貨膨脹怎麼來的?

經理人編輯部
2023-11-08

主計總處昨(7)日公布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 3.05%,為 9 個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解釋,是由於颱風災情導致蔬菜及水果價格等物價上漲,主要是受短期因素影響,並非通膨壓力升溫。

通貨膨脹是怎麼發生的?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通貨膨脹 vs. 通貨緊縮,有何不同?

根據《經濟學》的定義,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或是「等值的貨幣,其購買力持續性的下滑」。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商品,但一年比一年貴,比如去年麥當勞大薯要 45 元,今年變成 48 元。

延伸閱讀:FED 升息三碼,央行跟進半碼!如何影響你的房貸、財產?5 層面一次看

但是像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兒(Chanel)等,商品的價格一、兩年就會調漲一次。由於只有單一品牌漲,其他產業的產品,價格沒有變化,所以不算「普遍」,因此只是漲價,不是通貨膨脹。 只有具備「普遍」「持續」和「顯著上漲」等特徵,才能稱為通貨膨脹。

與通貨膨脹相反的概念稱為 通貨緊縮(deflation),顧名思義,就是同樣的商品,但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近年的日本就是典型的通貨緊縮,由於民眾只想存錢,不想消費,產品因為賣不出去,只能降價求售。雖然東西變便宜了,但若企業不賺錢,發不出薪水,最後還是影響到民眾的消費力,所以通貨緊縮對一般人來說未必是利多。

通貨膨脹的成因:需求大於供給、成本上漲

通貨膨脹的發生原因,《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分為幾種,一是「需求大於供給」的 需求拉動型(demand-pull inflation),2023 年上半「一蛋難求」的現象就是一個例子,大家都買得起,但蛋的數量有限,所以蛋價上漲。

第二種是 成本推動型(cost-push inflation) ,因為勞工薪水、原料價格等成本上漲,帶動最終商品漲價的類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2021 年研磨咖啡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批發價格上漲 70%,用來生產速溶咖啡的羅布斯卡咖啡豆也漲了 60%,原因是最大咖啡豆生產國巴西遭遇 20 年來最強霜凍。

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供應鏈斷鏈,2021 年集裝箱的運輸成本飆升 240%。根據《食品雜貨》(The Grocer)的調查,英國超市架上 100 餘種咖啡,價格全部調漲!漲幅最高的品項,漲了 1/3,最少的也上升了 4~6%。再加上美國的大離職潮,企業不得不加薪來留住或雇用員工。這些增加的成本,反映到商品價格上。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什麼?通貨膨脹率怎麼算的?

台大國企副教授黃志典指出,一般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一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作為計算通貨膨脹率的依據。舉例來說,台灣 2021 年 1 月的 CPI 是 103.08,2022 年 1 月的 CPI 是 106.01,那這一年的通貨膨脹率就是(106.01 – 103.08)/ 103.08,等於 2.8%。

135.jpg
通貨膨脹率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百分比變化作為計算,反映與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台灣 2021 年 4 月的 CPI 是 103.64,2022 年 4 月的 CPI 是 107.14,過去一年通貨膨脹率就是(107.4-103.88)/103.88,約等於 3.39%。過去 10 年台灣通膨率未曾超過 3%,平均約 0.96%,2021 年通膨率為 1.98%,創 13 年來新高。
經理人

大體而言,2~3% 的通貨膨脹率,對民眾最無痛,也對整體經濟有益。因為通貨膨脹率穩定、小幅度地上漲,有利經濟成長;企業看見景氣變好,更願意投資,雇用員工;而利潤提升,員工才可能加薪;有錢買東西,經濟又成長,實現正向循環。

《經濟學》把這種情形,稱之為 潛進型通貨膨脹(creeping inflation)。台灣 2013~2021 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大於通貨膨脹率。換句話說,只要企業把經濟成長的成果,反映到員工薪資上,通貨膨脹引發的物價上漲,可以和加薪幅度抵銷。

當通貨膨脹率來到 3~10% 之間,就是 溫和通貨膨脹(walking inflation)。一旦通貨膨脹率飆升到兩位數以上,就變成 急遽的通貨膨脹(galloping inflation),50% 以上則是 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

什麼都漲,薪水不漲!3 方法抵抗通貨膨脹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19 年薪資中位數為 49.8 萬,2020 年薪資中位數為 50.1 萬,薪水成長 0.48%,但 2020 年的通貨膨脹率卻是 1.86%,薪資漲幅跟不上通貨膨脹率。這也是當時明明通貨膨脹率不高,多數台灣人卻感覺物價上漲的原因。

《富比世》(Forbes)雜誌提供 3 種方法,對應通貨膨脹:

1. 股票

通貨膨脹的部分原因,是公司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購買企業的股票,能把通貨膨脹的影響降至最低。不是通貨膨脹對股市有利,而是企業有定價能力,所以股市表現通常會優於通貨膨脹。

延伸閱讀:怎麼漲價才不會被罵?提升商品價值,讓顧客感覺「貴的有理」!

2. 硬資產(Hard Asset)

原物料的上漲,常導致通貨膨脹,所以投資硬資產,像是金屬、能源,等於物價飆漲的同時,你的資產也飆漲,如此就能有效避險。觀察疫情中原物料的價格,會發現石油只在疫情大流行之初下跌,之後一路飆漲。如果在低點買進,獲利有機會遠高於通貨膨脹率。

3. 房地產

通貨膨脹多半會帶動房價和租金上漲,所以投資房地產的回報多半會大於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根據房地產公司雷德芬(Redfin)的調查,2021 年美國租金上漲14%,紐約(New York)的漲幅甚至高達40%。永慶房屋統計指出,除了新北市房價成長9.4%,其餘縣市的漲幅都在一成以上,台南更漲了28.6%。

資料來源 / 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處OECDThe GuardianThe Washington PostForbes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2

圖解|通膨不只帶來漲價!「總體經濟」如何影響日常,一次看懂

採訪.撰文 林庭安
2022-08-03

近幾年,從 2018 年的美中貿易戰、2020 年爆發的新冠肺炎,以及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下稱俄烏戰爭),「這些事件突然影響企業營運,而這在他們過去經營的歷史當中,完全沒有遇過。」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企業脫離不了全球供應鏈,國際間發生的任何事,都會影響企業經營。

正因為如此,總體經濟在這個世代,更凸顯其重要性。什麼是總體經濟?孫明德比喻,經濟學是人類工商業運作的物理學,人們以前就懂得以物易物,但到了 18 世紀,才開始探討人與人的交易、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漸漸衍生出許多經濟理論。

在 1930 年代,歐美國家發生了嚴重的經濟衰退,被稱為經濟大恐慌。在這之前,古典經濟學是主流學派,認為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會自動調節經濟。然而,經濟大蕭條持續了 10 年,失業狀況也不見好轉,約翰.凱因斯(John Keynes)在 1936 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視為是現代總體經濟學的開始。

凱因斯認為,政府應該在經濟衰退時提出各種政策刺激需求,才能達到減緩失業、經濟復甦的目的。不過,凱因斯的理論在1970年代,因為二次大戰、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之下,逐漸受到其他理論挑戰,爾後又有其他總體經濟派別興起。

理解歷史上的疫情與戰爭,提早應對可能面臨的未來局勢

簡而言之,總體經濟學是把經濟視為一個整體切入,使用國民所得、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統計數據,來分析經濟的運行規律。

在台灣早期發展時,經濟這門學科,只有政府比較在意,一般企業只要管好的自己的產品跟客戶。那時政府會透過政策介入國家經濟,例如1950年代國民政府從中國遷徙到台灣,開始發展農業與輕工業;1970 年代,因為石油危機,原本的輕工業外銷受挫,政府採取進口替代政策,設立中油五輕、中鋼,自己生產,「以前的總體經濟學是政府用來掌握,甚至用政策去協助工商業運作,讓它不要失速、減速或停滯。」

然而,面對如疫情、戰爭這樣突如其來的狀況,熟悉總經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孫明德表示,像疫情、戰爭、貿易戰等,人類歷史上都發生不只一次。比如說疫情,在 14 世紀流行於歐洲的黑死病,因為人數驟減,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1848 年的倫敦霍亂因為發現水源不乾淨會引發疾病,展開公共建設,將人類生活汙水跟飲用水分開。

根據過去疫情的歷史發展,可以觀察到,疫情有時候會造成工業革命、經濟整合、貧富差距擴大、生技產業發展等,又或者是政府強力封鎖而造成經濟崩潰。孫明德指出,就像是物理有很多規律,利用過去物理的實驗找到規律,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就可以掌握未來可能的走向。

以 2 月爆發的俄烏戰爭來看,「它就是礦工(俄羅斯)跟農民(烏克蘭)打架,工人(亞洲)跟商人(歐美)在旁邊圍觀,」因為礦工跟農民打架,影響最多的就是礦跟農的原物料價格。

原物料只要一漲,下游的相關產品,如歐美的高階製造、台灣的中階製造、中國大陸的組裝生產等,都會跟著漲價。

也就是說,俄烏戰爭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成本,有些行業的成本可以轉嫁出去,讓下游廠商漲價,但有些下游廠商很競爭,就只能自己吸收。廠商如果沒辦法轉嫁價格,生產就會減少,或者直接倒閉。當市場供給減少,需求還是不變的話,供不應求就會造成物價大漲。

孫明德表示,這樣的情況其實跟 1973 年以阿戰爭造成的石油危機很像,第一個影響是成本,接下來會影響金融,美國的升息腳步會愈來愈快。當物價上漲或是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利率不跟著升,通膨率就會高過銀行存款率,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央行就會採取升息行動。

地緣政治影響經濟、企業,台積電首徵商情分析師

國際間發生的大事,除了會直接、間接影響個人生活,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更大。就拿台積電為例,在今年 2 月開出「商業情報分析師」職缺,希望可以了解國際政經情勢。孫明德表示,許多大公司都會有幕僚機構,他認為這些團隊應該加強組織對國際政經的了解。

舉例來說,2021 年 6 月,美國白宮出了一份厚達 250 頁的報告,裡面完整描繪了美國在半導體、電池技術、製藥和礦物等4大領域供應鏈的脆弱性。他們發現國家的自製能力太低,很多晶片都必須要跟台灣、韓國買,如果這些國家受到軍事威脅,美國馬上就會面臨供應鏈中斷問題。

延伸閱讀:綠色供應鏈是什麼、企業怎麼做?政大教授:必須拉著上下游打團體戰

報告指出,美國必須致力強化美國製造的生態系統,建立安全且強韌的半導體供應鏈。換句話說,華府想要擴大掌控權,因為擔心東亞供應鏈可能會有風險。孫明德指出,當得知報告內容,企業就應該要做預判,思考這份報告可能會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接下來就會看到台積電去美國設廠。」

不只是組織高層必須了解總體經濟,員工如果懂一些總經概念,對自己的工作掌握度也會比較高。

比方說,如果你負責旅行社的韓國團開票與訂房,當 2019~2020 年韓元受到日韓貿易戰的影響而大跌,你在幫顧客訂飯店或機票時,就可以建議顧客用信用卡結帳,因為預計未來一個月還會持續貶值。同時也可以建議旅行社老闆,當韓元一路貶值時,先不要急著跟韓國商家結帳,可以在結帳前再買入韓元,節省一些費用。

看一個人都不能那麼輕率,看一個國家的經濟怎麼會那麼草率地說它好、它壞、它通膨?

延伸閱讀:物價上漲超有感!CPI 創近 10 年最大漲幅,通貨膨脹是什麼?

只追高經濟成長率行不通,成熟經濟體要評估更多面向

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經濟數據時常被拿出來討論,孫明德強調,在使用這些數據時,要知道它的局限。就像人們去做健康檢查,醫生不會單看一個指數就說你得了什麼病,而是要結合多個數據,加上長期觀察,醫生才會做出判斷,「看一個人都不能那麼輕率,看一個國家的經濟怎麼會那麼草率地說它好、它壞、它通膨?」

比方說,台灣最常講的指標是經濟成長率,但這個數字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有所改變,當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後就不應該再追求高成長率。孫明德形容,年輕人當然跳得高、跑得快,但年紀大不應該追求爆發力、衝刺式的運動,而是要講求均衡、身心健康。

在台灣早期經濟發展還沒成熟時,需要調整匯率刺激出口,但現在時空背景已變,「年輕的時候需要政策協助沒錯,但現在台灣已經是成熟經濟體,幫助 A 就有可能會傷到 B。」需要隨經濟發展而有不同的因應策略。


孫明德 PROFILE
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長期分析全球及台灣景氣變化,並協助台灣重要產業公會、法人組織訓練財經相關人才。現為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33.jpg
經理人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