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對我的影響,其實不是投資,反而是在「領導」這件事上。我曾進入私募基金產業,一開始完全不懂投資相關的術語或故事,找機會把《國富論》、《雪球》、《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種金融相關的厚書讀了一遍,誰是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彼得‧林奇(Peter Lynch),也都是那段時間才開始卯起來研究認識的。
當員工時,常會覺得老闆每次開會都在講什麼外星話,都聽不懂。動不動就是什麼布局、什麼策略規畫、什麼產業責任、什麼企業資源跟消費市場的趨勢……總是覺得很煩。
一個同事告訴我:有一本書應該很有市場,他很想出版這一本書。我說:你認為這一本書會賣多少本?他愣住了,一時回答不出來。我告訴他,回去仔細想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再來和我談。
這些年來,我與各種不同領域、位階、背景、行業的人頻繁溝通,也參與過上千個專案,我體認到一件事情能否高效完成,仰賴的就是溝通,尤其是跨部門、跨專業背景、跨公司、跨國的專案,溝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我沒辦法單打獨鬥。你大概也沒辦法。我們都需要別人的激勵、協助、建議與啟發,否則終究會卡住,哪裡也到不了。
當團隊愈來愈大,領導者都希望中高階主管能成長得更快,用「CEO 的視野」審視每個決策,讓企業愈趨茁壯。但問題是,我們該怎麼訓練眾人擁有「CEO 的眼光與決策力」?亞太區最大 IC 通路商、大聯大控股集團副董事長曾國棟在數年前體認到集團愈大、教育訓練是讓企業成長的關鍵,至於要教什麼,曾國棟則點出「思考模式」與「態度」兩大關鍵方向。
2017 年 7 月,我在台北參加一個經濟論壇,席間資誠(PwC)企管顧問公司副董事長劉鏡清先生有感而發說:「我在外商公司工作二十餘年,也在四家台商工作過,我發現台灣人不做規畫、也不會做規畫。沒有全盤規畫,事情都是一點一滴往前做,且做且想且走,還美名為彈性。」
如果你是個商務人士,就算是初次見面的人,相信一定很希望能擁有取得他們好感的能力吧!如果擁有這種偷襲的技術,不僅能夠活用在業務活動,在做簡報的時候也能炒熱氣氛。還有,這也能提升被選中的機率。想擁有這種能力,請務必把下面這 5 個技巧學起來:
一路走來,我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專業經理人」。什麼是「專業經理人」?如果上網去搜尋,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看法。
很多人有個口頭禪:不好意思。我在為數不少的教練或諮商經驗中,與會談對象把事件梳理釐清後,他們自己都會發現關鍵就是必須直接跟核心相關者溝通,但卻常聽到這樣的反應:可是我會不好意思。
一般人會認為「專心」才能做好事情,必須聚精會神在一件事上,才能成功,但有專家卻指出,過於專注反而可能降低生產力、破壞創造力。
享受閱讀樂趣,不需要講究方法,可是若是想透過閱讀學習某種知識,並尋求問題的解答,那閱讀方法就必須講究,「如何讀一本書」就要學習。 閱讀有兩種形式:一是享受閱讀的樂趣,二是尋找問題的解答,並
提出「黑天鵝效應」的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在《反脆弱》裡提到:每一件事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因為波動而發生損失,叫做「脆弱性」,如果從中得利則具有「反脆弱性」。
《如何閱讀一本書》指出,想精讀一本書,讀者必須先了解作者的「關鍵字」是什麼。原因有二:第一,關鍵字通常是文章的核心,字的前後段落,一般是作者的主要論點,跟著關鍵字閱讀,能快速掌握書籍的主軸;第二,當讀者對關鍵字的理解與作者相同,雙方的理解才會達成一致,書中的見解,才可能變成你的知識。
做主管,就是一直做決定,而且,如果你是一個想要做點事的主管,那你做的事,經常都沒有前例可循,或是刻意不循。所以,所謂的一直做決定,某程度上也是「一直做錯決定」。
《黑天鵝效應》一書指出,所謂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卻發生了,而且事前不能預測,卻會造成強大衝擊,可能帶來正面或是負面影響。該書作者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認為,雖然黑天鵝無法預防,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暴露在負面黑天鵝的機率。
你都怎麼做筆記的?而又為什麼我們該做筆記?《麥肯錫的筆記術》與《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的作者都一致認為──大腦能記的有限,因此筆記可以是「第二個腦」;對麥肯錫日本分公司前總經理大前研一而言,筆記術不是用來記下別人說的話,而是用來整理自己的思緒的。
之前 Facebook 上瘋傳,「麥當勞慶祝 50 周年,留言、分享貼文,即可獲得套餐0元優惠券。」吸引上萬名網友轉貼,幾天後,「真正的」麥當勞表示,此活動並非官方舉辦,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
組織裡面有兩種角色很辛苦,一種是同時得服務很多人的業務助理,因為業務員的工作性質常在外洽公,大多不愛做行政文書作業,導致每天都在最後一刻才把東西交給助理,時常耽誤了助理下班的時間。所以,除非你的組織力超強,極享受多工作業,但沒什麼企圖心爭取高薪酬,不然我建議待在這種角色裡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年。
當有人把硬幣放在你手中,並問:「丟擲這枚硬幣後,出現正反面的機率應相同。我擲了 99 次都是正面,請問下次出現反面的機率是多少?」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 50%,因為每次丟硬幣的過程都是獨立、互不干涉。依照遊戲規則計算,硬幣正反面出現的機率確實是 50%。不過,這枚硬幣連續出現 99 次正面,可能已經被動過手腳,導致反面出現的機率不再是 50%,而是低於 1%。
關於創意的生成,我們都聽過一些傳奇。有個知名故事是披頭四樂團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在 1963 年的某日清晨寫下〈yesterday〉旋律,成為史上最多人翻唱紀錄的歌曲,傳唱至今。
「那是我人生中最無聊的一段日子」。瑪諾什.佐摩羅迪(Manoush Zomorodi)是紐約公共廣播電台(WNYC,New York Public Radio)節目主持人兼總編輯。她的兒子一出生,就為腸絞痛所苦,所以她必須每天推著嬰兒車,走 15~25 公里,中途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發呆」。 別滑手機解悶!「好無聊...」的時刻,藏著讓人變聰明的祕訣 想變得卓越,你得先學會「發呆」?心理學家的實證
去年底,《與神同行》在台灣上映,票房近 5 億台幣,成為韓國電影在台灣票房的冠軍;時隔 8 個月,導演金容華帶著《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以下簡稱《與神同行2》)再度來台,這部片在韓國上映 7 天,觀影人次就突破700萬,刷新韓國影壇的新紀錄。讓人不禁納悶,為什麼一個場面浩大、製作成本好幾億台幣的電影,拍攝速度可以那麼快?又能賣得這麼好?
面對問題要提出預測,多數人最常卡關的地方,就是根本不知道從何拆解議題。首先,透過五階段流程,建立你對問題的架構思考能力;然後針對商業情境與人生規畫中最常遇到的 10 個情境,拆解出重要構成因素。兩者相加,讓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各種問題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