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宿品牌星野集團將在全球加速拓點,為何選擇台灣作為海外規模最大的徵才據點?星野又如何與國內業者搶人才?
面試對主考官和應徵者雙方來說,都是一大挑戰,我認為,在找人的時候不一定要找到 100 分的全能型人才,錄用 70 分的新人,反而更理想。
根據 PwC 發布《2023 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全球預估有 26% 的員工將會在未來一年換工作,較去年 19% 提升 7 個百分點。背後原因為何?
有些工作能讓你獲得主管青睞,有些工作內容雖然重要卻不會被列入考核,如製作會議記錄,這些工作被稱為「辦公室家務」,而這類任務卻通常落在女性員工身上。
104人力銀行在4月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歡迎中高齡的工作機會數達18.1萬個,3年成長近3倍,顯見各行各業紛紛將徵才眼光投向中高齡人才。
工作市場的供需動態變化相當快速,就在前一年才因為「大離職潮」造成勞動力短缺,近日市場可能出現反轉,出現「大留任潮」的趨勢。
亞馬遜大裁員,解僱2萬7000人;執行長稱這是專注在客戶與業務健康的考量,為何不被買單,還遭批沒有先見之明?
缺工潮下,怎麼找到合適人才?報告指出若求職者在面試後沒有收到企業的回覆,僅不到一成的人會再次申請同一家公司的其他工作。求職網站建議回信可以這樣寫。
訂房網站Airbnb宣布裁員1900人、約占全球員工25%。CEO 布萊恩.切斯基給全體員工寫一封公開信,成功降低了外界的批評聲浪。
華碩傳大規模裁員!和碩今開股東會,董事長童子賢表示,裁員在醫學上有點像外科手術,很嚴重時才會採用,景氣循環一兩年就會改變,和碩不會輕易思考裁員。
因為少子化,缺工問題仍在持續,將招募範圍全球化是解方之一,而在嬰兒潮退出市場後,空出來的職缺也增加了年輕人的機會,也讓年輕人、海外人才從中獲益。
美國梅西百貨在 2020 年解聘 4000 名員工;以替集團節省6.3億美元年支出,不料卻讓營收連 2 年衰退還關閉許多門市,企業裁員後怎麼挽救名譽?
根據 PwC 的調查,近半數科技業等熱門產業的求職者表示,會因為糟糕的招募體驗而拒絕工作機會,因此企業應採取以下 6 個行動方案有效地吸引優秀的人才。
當政策創造友善跨國人才的環境,台灣企業在文化、福利等各面向,如何因應才能吸引、留住這些跨國優秀人才成為組織生力軍?
諾基亞面對營收衰退,選擇一次大砍 2300 名員工,卻引來員工的不滿罷工;企業要和人才告別,怎麼才能好好處理?專家這樣說。
留才的最後手段通常是「離職面談」,但是在員工心意已決時才採取行動,恐為時已晚。27%人資單位表示,他們會針對在職同仁進行非正式的「留職面談」。
身為企業管理者,如果面臨公司營運衰退,或是員工表現不佳,到底什麼時候該走到裁員這一步?事實上裁員可分為 2 類,資遣與解僱。
話題之作《人選之人—造浪者》透過描繪政黨內部的日常,帶出台灣職場長期發生、卻未能解決的問題:DEI。台灣企業該如何落實執行 DEI?藝珂陳玉芬建議:
全球科技業裁員潮加劇,2023 年至今裁員近 20 萬人。但裁員不只是精簡組織以及節省支出,事實上卻也讓6成的「倖存者」們表達自己的工作效率下降。
AI 真的引發企業裁員潮,美國就業諮詢公司報告顯示,單月近 4000 個工作崗位因 AI 而消失。IBM CEO 承認,AI 搶走人類工作的風險很大。
這幾年企業面臨多世代工作者的組織文化,面對當前人力市場的世代遞延跟可獲取性,應該開始建立雇主品牌,打造商譽,搶占人才市場。
職缺數來到史上新高!56.6萬個全職工作機會歡迎新鮮人,歡迎中高齡的工作機會數達 18.1 萬個。哪些產業正對新鮮人、中高齡大力招手?
提升顧客體驗通常是品牌的當務之急,但員工體驗也不容忽視!Airbnb、3M、Automattic 的管理啟示:注重員工職涯體驗,對業績、營運都有幫助。
美國勞動研究機構 Employ America 分析去年 3 月到今年 3 月期間,失業的白領階層一口氣增加了 15 萬人。這個現象背後因素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