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績效評估中,比男性同事高於 2 成的可能性,獲得根據「性格表現」而非「工作狀況」的回饋,導致她們在升遷和加薪時處於不利的地位。
超過7成受訪者認為,人才缺口是當前面臨的首要挑戰。展望2024年,領導者應該關注的人才課題是什麼?
隨著工作場域橫跨的世代愈來愈多,年長者和年輕工作者薪資差距愈來愈大,也會讓升遷管道塞車。
展望 2024 的發展趨勢,1111 人力銀行整理「10 大亮點工作」,提供工作者多方思考。
如今全球各大龍頭企業提供給員工的福利,早已經跳脫零食、飲料或按摩,心理健康一躍成為最受員工歡迎的福利措施。
Spotify近日傳出要裁1500人!原因可能來自 CEO 曾說Podcast 拖累了公司的獲利,Spotify 明明擁有2億付費用戶,為何仍在虧?
一項針對勞動力的新研究發現,10 年內 AI 可以使至少 3 成的勞動力周休三日;但在企業中,經驗中等的員工才受 AI 幫助最大,資深員工為何不吃香?
隨著疫情趨緩,過去幾年間的離職潮也漸漸減弱,但企業卻對現在的低員工流動率有所擔心,認為這可能會讓公司停滯不前。
企業找人難,找 CEO 更難。你能想像,CEO 的招募工作,竟然要耗費約 270 萬元,如此高昂的代價嗎?
當你需要的人才,跟半導體、IC設計巨頭高度重疊時,怎麼跟它搶人才?這家竹科公司為何仍能年年滿招、擴編至少一成?
刊登職缺數月,連一封履歷都沒收到,造成現有員工的負擔加大。附近大廠傳出高薪挖角的消息,就算公司再怎麼調薪,也追不上大廠開出來的條件。企業的兩難如何解?
疫情解封後人潮回流,假日鬧區滿是逛街人群。然而,走進餐廳,明明店裡還有空位,服務生卻說:「抱歉,我們客滿了。」原來是餐廳人手不足,座位無法全部開放。轉身到隔壁超商,門口一年四季高掛徵人啟事。
優衣庫(Uniqlo)近期營收、營業利益雙雙創下新高,十月起將陸續提高中國門市銷售人員的薪資。先從一線城市開始,年薪平均增幅為 28%。
生成式AI能快速生成職位描述,並掃瞄履歷、找到符合需求的最佳人選。對於人資部門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裁員要來了。
台灣臨床試驗因而人才不足,默沙東藥廠(MSD)於是決定從源頭解決問題,跟校方合作推動長期實習計畫,而且讓學生全職實習,一年後成為即戰力。
AI 時代,每個老闆都想搶數位人才,其實員工也在意公司能否提供相關培訓。研究顯示,如果一年沒學到 AI 技能,Z 世代考慮離職。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人資長李靖文分析,缺工原因分為環境因素與企業因素。針對後者,晶華透過提高內部轉調彈性、多元職能發展及加強人才培育等三大策略力抗缺工:
企業使用生成式AI的決勝點,是誰能在組織裡設計合理的配套措施,和員工妥善溝通、引發變革,才能讓技術變成戰力,否則可能開啟另一場災難。
日本一般旅宿業離職率高達26.8%,但星野集團不到15%,未來更希望能降到10%以下。星野集團的離職率能低於同業,要歸功於三個留才做法:
南園人文客棧的員工歲數相差一甲子,如何有效分工?為了讓各年齡層的員工能一起工作,他們依照體力、專長,設計出一套獨特的排班模組。
蘋果最新推出的 iPhone 15 系列手機,能在印度實現同步生產最大的功臣就是鴻海,但在這個新興生產基地,仍有許多挑戰要面對。
根據人力資源公司的研究,CMO的平均任期僅40個月,不到CEO平均任期85個月的一半。為何企業「行銷長」的流動率較其他職位更高?CMO該扮演什麼角色?
彭博社報導,摩根大通執行長 Jamie Dimon 接受專訪時談及人工智慧時表示,藉 AI 應用使下一代人類每週只需工作三天半,且壽命過百歲。
ADP 研究所最新調查發現,許多員工升職後,反而更想離職。主要原因是就業市場改變,以及當下身為主管,比基層員工面臨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