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彈性工作的主力已經不再是年輕學生,而是中高齡族群。如今打工族的主力已經轉變為 23-44 歲的青壯年(63.9%)與中高齡族群(28.9%)。
2025 年迄今美國科技職缺當中、將近四分之一需要具備 AI 技能。自 2022 年至 2024 年底,新 AI 相關職缺累計增加 68%。
104 人力銀行指出上半年市場持續缺工,企業願意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吸引新鮮人,其中電子資訊半導體、軟體網路、以及金融服務業提供新鮮人起薪 4 萬。
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人口結構改變,未來企業找尋30歲以下年輕人才的時間,可能比訓練二度就業、培訓中壯齡者的時間更長。既然如此,何不打破用人成見,開闢45+人才新藍海?
根據 yes123 求職網最新調查,2025 年應屆畢業生及退伍新鮮人中,高達 95.6% 計畫「先就業」,為 6 年來新高。
根據 104 人力銀行數據,2024 年已有超過 3 萬名外籍人才在台求職,較 2023 年成長 4%,且台灣的外籍求職者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
近年來大家已經越來越熟悉遠距辦公,或是在家辦公(WFH)的工作模式,利用網路、數位工具就能在不同地點有效處理工作,受到許多工作者歡迎。
台灣連鎖餐飲品牌鼎泰豐遭澳洲聯邦法院重罰 8600 萬。鼎泰豐剝削員工薪資和偽造工資紀錄,共有 41 名員工受害,欺騙手法持續至少 7 年。
華爾街掀起裁員潮!最新消息指出,知名投行高盛準備進行一年一度的裁員計畫,裁員比例將在 3% 至 5%。另外,摩根大通已於 2 月裁撤近千名員工。
Google 聯合創始人布林近日發佈員工備忘錄,建議參與 Gemini AI 開發的員工,每周工作約 60 小時,認為這樣的工時是生產力最佳範圍。
《全球領導力預測2025報告》顯示,高達40%的企業主管正考慮離職,他們為何想離職?背後有 3 大關鍵因素。
根據人力銀行產業起薪排名調查,工作一年以下平均起薪前五名,分別是電子資訊、醫療環衛、貿易倉儲、金額保險、建築營造。
履歷平台分析高階主管資料,結果顯示名叫 John 的人最容易當上 CEO,Michael 則是 CFO!高管界「菜市場名」曝光,男女生取英文名可參考:
為因應連年財政赤字,香港在最新《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力度頗大的嚴控開支措施,全體公務員凍薪,且本屆政府任期內削減約 1 萬個職位。
「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以下簡稱雲品)在2024年9月率台灣旅宿業之先——試行周休三日。實施6個月後,雲品國際董座表示將繼續推行。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Google 裁減不到 100 名的雲端運算銷售部門人員,目的是為了釋出資源投資於業務和 AI。
根據《中央社》報導,KKday 證實因「組織變革」,共 38 名海內外員工選擇優退,佔全集團員工數 3.7%,部分員工反映事前毫無預警。
為引導上市櫃公司提升基層員工薪酬,金管會要求全台上市櫃公司修章,明定以每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替「基層員工」加薪或分派酬勞。
根據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分析,2025 年最急缺人才的五大熱門職業分別是職涯教練、資安工程師、社群小編、再生能源工程師與 AI 機器學習工程師。
根據路透報導,星展集團執行長高博德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 3 年裁撤 4,000 人,原因是預料 AI 將日益取代人類執行的工作。
近年來,日本的年輕勞動力迎來薪資上漲潮。然而 50~54 歲年齡層,薪資不增反降,下降幅度達到 3%。而這群中高年勞動者正好是日本的「就業冰河世代」。
《金融時報》公布 2025 年全球 MBA 排名,美國華頓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商學院,位居一二,前 7 名中的另外 5 所學校,都是歐洲學校。
根據 yes123 求職網 2025 年最新調查,台灣勞工的「薪情」依舊低迷。高達 92.1% 的上班族對目前薪資待遇「不滿意」。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薪資統計,113 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 3 萬 7274 元,年增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