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能只靠一己之力,即使你找到熱情、動力,也得帶團隊一起實踐願景。那麼,該找哪些人,才能組建好的團隊?《創業實戰全書》提出 5 種角色,藉由不同性格、特質,在團隊中互補。
「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有一種莫名的荒謬感,因為這是一句沒有感情,只有口號的空話。利用這樣的口號來凝聚向心力,就像是先上車後補票,先說大家是一家人,然後慢慢去經營一家人的情感。
對經理人來說,最難的不是如何改善團隊的爛表現,而是如何面對表現平庸的團隊。有些員工是工作能力差強人意,卻又沒有到需要辭退的地步,可是你很清楚,再面試一次你大概不會錄取他。
在一些公司,企業運轉完全失靈,員工整日怨聲載道,恨不得立刻辭職。而在有些團隊,每個人都合作無間,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帶著他的新書《The Culture Code:The Secrets of Highly Successful Groups》接受了沃頓知識在線節目的採訪,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創業的第一步是尋找人才,建立新創團隊,這時要運用桶幫理論,找到專業人才來彌補你的短板;第二步是專注於目標市場,即使待在紅海,也能透過強化產品的購買考慮因素找到藍海。
明明知道計畫趕不上變化,你的公司還是年年召集大批主管齊聚一堂,費時費心地構思來年的重大策略?面對經營環境急速變動,經理人該如何更敏捷、有效地規畫策略和落實執行?
「我還沒到新辦公室,部門人已經走了 1/2。」震旦集團雲端事業部資深總監林敬寶回想剛接任的情況。以辦公室設備為主力事業的震旦行,2014 年成立雲端事業部。最初起步緩慢,去拜訪客戶,客戶還會反問,「你們還有做軟體喔?」
在嬌生橫跨 60 國的 4 大事業體(消費品、視力保健、醫療器材、藥廠)中,消費品事業近年在台灣的表現卻不如預期,業績一度雙位數負成長,導致人員異動頻頻,讓總部懷疑台灣是否還值得投資。
「你的員工做過哪些工作,他的人生想完成什麼理想?」不見得每位主管都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甚至還會訝異,覺得這跟主管的工作職責有關係嗎?
即使事前掌握了會議目的,擔任會議主席仍是一項艱困的任務。如果每個與會者都很通情達理,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但遺憾的是,在任何公司裡,都會摻雜了幾個老是讓會議無法順利進行的討厭鬼。以下就來教大家幾種典型頭痛人物的應對方式。
員工離職對公司而言是有成本的!根據統計,一名員工離職,會造成公司損失該員工 33% 的薪水,這些成本可能反映在應徵過程或是業務空窗期等,對公司財務並不是好消息。換言之,留住員工可以省下公司不必要的開銷。
去年在《得到》聽到可口可樂教父唐納德 ‧ 基奧(Donald R.Keough)的《管理十誡》覺得很不錯,就在我每天的 excel 工作表上開了一個 tab 紀錄上去,這樣子不時可以看到。
管理就是把管人、管物、管事這 3 件事最佳化,運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獲利。但是要如何管理好組織內的人、事與物,正是管理者要學習的課題。
剛落幕的高雄市長選舉,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在兩位候選人明顯不同的 MBTI 性格類型,韓國瑜 ENFP的性格與陳其邁 ISTJ 性格所產生的影響,在辯論場上及競選過程中都表露無遺。
「公司的一切,取決於團隊有多少動能。」 ──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副教授格里爾(Lindred Greer)。 團隊是公司組織最基本的單位,當團隊合作良好時,公司可以設計、生產,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優秀的領導者,正是能有效建立、管理團隊的人。
每當你聽到主管誇獎某業務談下大客戶、某個口條好的同事為部門爭取到多少資源等等,心裡總會有點不平衡,覺得自己和其他人東奔西走彙整資料、做好各式繁瑣的行政庶務,付出的一切努力好像都被視為理所當然。
對於中高階經理人而言,如何吸引好人才、籌組好團隊,是一門重要卻困難的工作。有了好的團隊文化、管理方法,不僅能提升成員的產值和績效,也能創造絕佳的營收表現。舉例而言,真好玩娛樂科技(9Splay)便透過樹立團隊價值、實踐團隊文化,把同舟共濟的使命感深植於所有成員心中,讓好的人才願意付出投入,達成高效團隊目標。
不少主管覺得自己的團隊散沙一盤,沒什麼向心力,羨慕其他部門總能眾志成城、齊力斷金。這種狀況也發生在 Google 之中,他們想弄清是什麼原因造成兩者的差別,展開了「亞里斯多德計畫」(Project Aristotle)。
店到店配送、App 跨店寄杯、唐寧茶買一送一,全家接連推出市場未見的創新服務,帶起市場熱潮;然而對於第一線門市而言,「新嘗試」卻常常與「混亂」畫上等號,手忙腳亂有時甚至凌駕帶動銷售的美意。 爆量人流總是讓門市吃不消?新服務上線不該等同混亂!看全家店長如何有效處理排隊人潮
自私、惡劣的壞主管,通常會成為員工工作上的阻礙。但現在,即便用意良善的主管,竟也可能無意識地暗中破壞團隊工作而不自知?
「打開行事曆,一個禮拜擠了超過 5 場會議,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坐下來好好工作?」這是不少上班族的心聲,有些主管、專案負責人有事沒事就叫你來開會,一開兩個小時,如果又排在下午,可以說當天下午就這麼荒廢了。
行銷經理 Megan 帶著資料,氣沖沖地闖進新任行銷長 Nick 的辦公室。「您才來一個月,對業務還不夠熟悉,這兩個客戶可能下的訂單,已經超過了團隊可以處理的範圍。」資深的 Megan 提醒主管,公司目前的狀況不夠穩定,不能有風險,「我會先去拜訪客戶,確定要簽約了,再請您出席。」
報告、聯絡、商量,所謂的「報聯商」在職場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確認業務進度、資訊共享,並讓溝通更順暢,但日本行為科學大師石田淳認為,「報聯商」最重要的作用並不在於確認下屬是否有好好工作,而是應該被活用成一種商業策略。
優秀的團隊成員能矯正錯誤的決斷,差勁的團隊成員卻會把漂亮的決策搞得一團糟。決策,不是一個人的事,行動也不是,如何找到一群對的人將決策化為行動,更是決策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 成為「節點領導人」的 3 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