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上班族列出一份討厭的黑名單,主管經常榜上有名。為什麼上班族總是對主管諸多抱怨?其中一個原因,也許是他掌握了加薪、升遷的生殺大權,但是你揣摩他的心思、了解他對你的期待,試圖達成他的要求時,卻總不能盡如人意。另一方面,也許真如《遇見壞上司,笑著活下去》作者崔京椿所言,世界上有 90% 是壞主管。「好主管」可說是稀有動物,我們經常要面對的是一群難以相處的壞主管。
一般人都認為,我努力盡心盡力的工作,是我的職責;而主管必須了解我工作的狀況,那是主管的職責!聽起來很有道理!主管的職責本來就是要管理部門,所以分工指派工作,掌握部屬的工作進度與品質,都是主管要負責的;因此主管應「主動」去了解部屬的工作狀況,倘使沒有了解掌握,是失職的主管。所以,盡責的主管除了隨時接受部屬求見報告討論工作外,都會安排定期約談了解。
在布局新市場時,領導階層可能會基於過去的成功經驗,採取慣用、卻未必因地制宜的策略。如果公司賦予你的任務是擬定新市場開發策略,但是高層的想法和你不一樣,要怎麼說服他們採納你的建言?
老闆交派給你一個新任務後,你通常會先做什麼?還是常常在這一關就卡住很久?一定要先確認這三件事,千萬別搞不清楚狀況就埋頭苦幹...
主管和前輩都被眼前的工作逼得喘不過氣,以致你很難向他們表達你的心情,愈來愈無法瞭解彼此,只是埋首於自己的工作,這種狀況長久持續下去,的確很痛苦。希望你能夠從這樣的角度,主動去建立與主管或前輩之間的良好關係。試著按照以下 4 個步驟,逐漸改善彼此的關係。
「這份報告可以馬上幫我處理嗎?」「下樓幫我買杯咖啡!」職場中,難免遇到主管對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在下班後還傳訊息給你,請你立刻幫他改提案內容……
主管明明就很蠢,為什麼還可以一再獲得晉升?隔壁同事工作老是出錯,竟然高升了?我工作這麼努力、生產力又高,為什麼升遷的不是我?這些問題或許有各種解答,但若是去問《彼得原理》作者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或許會有更深一層的解讀與看法。
「好不容易拿了一個國外 MBA 學位,回到自己家開的公司,想要發揮所學、做點改變,卻總是綁手綁腳……」這是身為企業第三代的 A ,在美國工作 7 年後,剛回來接家裡事業的心情。
主管在交付工作時,大抵已經伴隨著對部屬能力高下的評斷。畢竟,工作交給沒能力的人、績效不彰,是主管要承擔;有能力的人沒事做、浪費公司資源,也是主管的責任。
行銷部主管陳經理,在公司年度業績目標會議上,老闆交付他一項「公司新產品業績明年成長 20%」的任務,這是一項跨部門專案,必須協調各部門預算與人力共同完成。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杜拉克談未來管理》中指出,部屬在向上管理時,應避開的錯誤之一就是「不要給老闆意外」,就算是正面的意外也應該避免。
你和主管、前輩的關係如何?他們是否被眼前的工作逼得喘不過氣,以致你很難向他們表達你的心情,也愈來愈無法瞭解彼此,只能埋首於自己的工作?這樣陌生的關係,可能造成你在工作時難以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引起彼此的衝突。
三明治主管最困擾的事情之一,就是何時何事該向上司求援?何時何事自己來就好,不要麻煩老闆?卡內基認為,找老闆幫忙前,先問自己以下 3 個問題:
你跟你的主管感情好嗎?主管是否常告訴你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好比同事的私人問題、他自己的家庭狀況等等?
職場生態百百種,在不同公司裡,老闆的作風也不同。你可能覺得在一生中,你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上司,每個人個性都相去甚遠。
各大媒體與網路文章,常常教人如何成為一名好的領導者,但很少告訴大家如何成為一名好的下屬,滿足上司需求。即便身為主管,上頭也可能有更高層的總監、老闆等,因此學當聰明下屬是很重要的課題,《Financial Times》雜誌旗下的企業教育網IE Business School Corporate Learning Alliance就點出了5項關鍵建議:
每個人工作到某階段都會不順心,可能是因為你能做的已經超越目前職位,卻苦無升遷機會;抑或是老闆換人做,開始打亂你的工作習慣。此時,若找主管談論你的煩惱,很可能被認定你已經在騎驢找馬、物色新工作,因此開始遭受冷落或不平等對待。
面對上司的質疑或挑戰,往往會讓三明治主管亂了陣腳。想要化險為夷,唯有冷靜且用心地聆聽老闆真正的顧慮,再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才能做好承上啟下的溝通橋樑。
你曾覺得自己被老闆討厭了嗎?你覺得老闆是個冷淡又刻薄的人,或是自覺受到冷嘲熱諷或不公平對待?對此,紐約廣告公司MME的主要合夥人Don Raskin認為,當你有被老闆討厭的感覺時,有時候問題不一定在老闆身上,而是你自己。
在大部分人經驗裡,上頭主管換人做時,下屬往往得重新適應、改變,過渡期不太可能一帆風順。即使雙方可能都是帶著善意推動新業務,仍可能造成誤解或不愉快。
我進入公司半年多,和上司的相處讓我很困擾。例如,他想在老闆面前表現,接下很多不是我們部門的工作,要求我加班完成。甚至在假日時打電話要我們處理額外的工作,還說「我當你的上司都在工作了,你覺得你不來像話嗎?給你學習的機會還不把握?」
應該有許多人曾感覺到,沒有從上司或者是公司那裡「獲得正面的評價」。不過,我認為有許多人的煩惱反倒是「上司不肯認同我」這種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而這種煩惱最終將連結到「誰被提拔參與大型企劃案?」或是「誰能夠出人頭地?」等對於人事安排的憂慮上。
逃避負面情緒其實不一定更健康,周慕姿建議,遇到這些職場上的不快,最好用以下三個步驟,好好的排解、讓自己真的平復之後,才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讓工作之路走得又長又遠:
精神病學上,「自戀」歸根究柢就是人看重自己的能力,自尊(self-esteem)也是類似概念。這特質沒有不好,反而是人在挑戰新事物時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