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組織靠著標準化流程和外包支援部門(support functions,如行政、總務、客服等),加速整體營運效率,不過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現在有更好的做法。
績優企業的運作背後,通常隱含著它們透過特定發展過程所淬煉出的一套「作為」。作為可以讓我們由行動中找到工作的準則,卻是其他組織難以學會的運行邏輯,所以引入創新時要特別注意。
「大數據」似乎抽象模糊、可望而不可及,想要運用卻不知該如何著手。大數據真的有那麼神嗎?公司所擁有的客戶或營業資料,算是大數據嗎?該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料呢?
從榜單中看來,歐美依然是創新企業的重要發源地,佔了超過40個名額,而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首次擠進前50強,位居第10和第14位。
你如何理解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絕對不是一次性地「讓組織變得數位化」,而是要天天思考哪些部門、生意模式需要改變,不斷測試,為不確定的未來多做準備。
昨天在「從 XMind 轉移 Coggle ,比想像更好的中文心智圖同步軟體選擇」一文中,讀者提到我的工具文章通常不會只是功能介紹(當然偶爾還是難免),更多的是有我從需求出發的分析,以及親身體驗的應用心得,這也是我的推薦不同之處。
在今天的大環境下,我們通常都意識到「執行」很重要,方向則是我們最欠缺的地方。創業者要在一個開放性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方向,還要有執行力,但是這兩者的重要度,一定不一樣。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執行力超強,這樣就會在執行上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等到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方向的選擇被模糊了。
顧客的標準變嚴格了!超過半數的消費者認為,公司已經能取得各種行為數據和消費資料,自然要在對的時間,根據他的特定喜好提供專屬服務,如果做不到,那他就會考慮轉換品牌了。
蘋果公布 App Store 2017 年度精選榜單,從 iPhone 來看,年度最佳 App 是《Enlight Videoleap》、年度最佳遊戲《Splitter Critters》,不過從 iPhone 與 iPad 熱門排行,還能看出兩邊使用者的差異
光是看這些「營業數字」,絕對不足以精準掌握顧客需求、解決企業問題。
企業希望快速找到客戶,讓業績一飛沖天。這種求快的心理,讓他們以為大數據(Big Data)就是解藥。然而,過度依賴海量資料,不重視「行為脈絡」,資料很可能會變成廢料。
實體通路展店或經營,早已不只有傳統的數據可做參考。透過更即時的資料蒐集,同時整合異質來源資訊,讓現代商業營運可以靠數據傳承下去。
當全世界都在瘋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的時候,台灣其實已經慢了好多步。不過,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指出,還有3個機會,台灣一定要把握住。
該銀行有200萬名客戶遲繳高達20億美元的信用卡債,但只有1000多位催收人員,寶貴的資源該如何分配?怎麼做才能提升催收人員的產值?
「掃描文件」是我在智慧型手機上常常使用的功能,不需準備一台掃描器,就能把工作或生活中許多「紙本資料」進行數位化整理。像是掃描書本、名片、講義、菜單、帳單等,都是我常用的情境。而可以幫助我們「掃描文件」,甚至掃描後還可以進行 OCR 文字辨識的 App 也很多!
為什麼,擁有全台3百萬會員的交友軟體Paktor,會想要切進「實體聯誼」市場?原來,他們能有效運用自己的單身資料庫,創造1成5的O2O轉換率。另外,再靠著資料庫數據配對,對打傳統婚友社。
今天早上來跟大家推薦一款我在 Android 上很喜歡的「習慣養成 App 」: 「 Loop 習以為常」。這款 App 沒有其他習慣養成類工具的花俏功能,沒有遊戲化,沒有社群,沒有複雜的設定與特殊能力,但簡潔有力。
全家過去7個月會員數成長了170萬人,帶動總會員數突破300萬人,但全家不打算放慢腳步,再針對會員推出了專屬預售和跨店取貨服務,目標提高忠誠度的同時,也希望再帶動一波增長。
超市裡,人潮擁擠。剛下班的職業婦女們站在冷藏櫃前,拿起一盒分切好的雲林土雞腿;2小時後,餐桌上就多了一道三杯雞佳餚,當大家大快朵頤之時,可能不知道,這是在一年前經過縝密精算的生產排程,用大數據被「做」出來的雞
創立超過百年的New Balance,銷售重心一向在實體店鋪,商業決策也特別仰賴現場觀察。去年,他們開始結合實際經驗和科學數據,企圖在台北西門町概念店收集人流數據,洞悉潛在其中的商機。
「我們要提供消費者最好的服務體驗!」這樣的口號人人會喊,問題是該怎麼做?英國家電電商 ao.com 客戶體驗總監大衛 ‧ 亞瑟頓(David Atherton)認為:「最好的服務就是沒有服務
從2015~2020年,企業和IoT相關的支出將高達2500億歐元(約8兆新台幣)。面對這波商機無限的科技浪潮,企業應從各自所處行業的角度,思考能為客戶解決哪些問題,才是長久之計。
當年諾基亞用垂直整合、高效而封閉的系統打敗摩托羅拉,成為手機之王,卻也因這個完勝關鍵敗給蘋果。去年底,他們大改策略,要用開放打未來10年的仗。
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會員限定折扣日Prime Day在去年7月風光落幕,帶動整體業績飆升60%。其中,一款從來不打廣告的電子壓力鍋Instant Pot異軍突起,一口氣銷售21萬5000個,迅速在北美掀起一股討論熱潮,他究竟是如何擊敗各家廚具大廠,站上銷量冠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