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修好的產線又出包,解決問題的同事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什麼,似乎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方,該怎麼辦?企業顧問提醒,組織內要有「統一語言」,解決問題才會有效率。
「工作文化」與「企業文化」兩者雖然相關,但有著本質的區別。企業不必然需要建立企業文化,但至少應該具備工作文化。
好的人才不一定只能靠高薪挖來!如何用有限資源打造績效制度,從培養到留才都有策略:給成長機會、設貢獻獎酬、避開年資迷思,讓員工看見未來,也願意留下。
職場發生性暴力事件,牽涉的不只是當事人,企業也必須在第一時間採取積極防治措施,才能建立友善的工作環境。
美國企業紛紛收回 DEI 政策,其他國家的企業也提出質疑,正在推動的公司該怎麼做?專家提出幾個建議,可以先評估自身狀況,再決定要遠離還是支持。
「我們有真正才華洋溢的人才,工作超級努力,可是經營一家公司,是一項新技能。」黃仁勳在《輝達之道》裡自承,這 3 個致命錯誤,奠定了輝達的企業文化。
日本打工求職平台發起「坐椅子服務專案」,成功導入 196 間企業,為一線現場增設 1125 張椅子。不僅挑戰「顧客至上」理念,也成為企業留才的新啟發。
知名大學的獎學金計畫與產學合作專案,過去最優秀的工程師們會湧向蘋果或谷歌,但現在一流的工程師們最想進的企業就是──「輝達」。
曾為全球 PC 指標大廠的 IBM,近年搭上 AI 熱潮,轉型為電腦硬體與雲端技術供應商。IBM 的經營表現究竟如何?IBM 真的不懂創新嗎?
韓國人民力量黨將於本周提出《半導體特別法》草案,擬修法讓半導體產業工程師可以合法的無限制加班。報導也引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經談論過的台積電工作文化。
「Google氣質」或稱Googleyness,它代表了Google對人才軟實力的要求。Google重視求職者的性格和成長心態,而非僅限於技術與技能。
工作的內耗很多來自繁瑣的流程,本書提出「摩擦修復」概念,找到組織應該做、以及要減少的事,讓每個人工作更順暢。
企業對「小錯誤」愈來愈不能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Y)近期解僱了數十名員工,原因是這些員工在公司培訓期間同時參加多場線上課程。
長久以來,科技工作者應該年輕、敏捷並敢於打破常規的觀念一直存在,這是否是一種年齡歧視呢?
Meta近日又爆裁員,在Instagram、 WhatsApp和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等部門約100名員工。
講到「在媒體的工作」,你想到的會是什麼?記者?編輯?攝影?設計?其實,有許多像是業務、工程師等等職務,在媒體業裡舉足輕重,是支撐媒體生態的重要角色。
以零售起家的亞馬遜,近年旗下AWS推出的公有雲服務已經是AI推進的堅石,而其促成B2B公有雲業務的關鍵,在於鼓勵員工創新的企業文化。
資深員工叫不動,老是依賴同事長期「救火」,搞得大家怨聲載道嗎?身為主管的你,如何引導老鳥配合團隊,專家提出 3 點建議:
亞馬遜(Amazon)推動「主人翁文化」,希望每個員工都能勇於承擔責任,並積極創新。賈西大刀闊斧對亞馬遜進行改革,包含要求重返公司辦公、裁撤管理層等。
一家協助工廠自動化、商品數量據稱超過1萬種的公司,猜猜看有多少人是業務?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一個關於這家公司基恩斯的真實故事。
日本有間企業,在 1960 年代起就自主聘用身心障礙者作為正職員工,如今 93 人的員工裡近 7 成的員工是身心障礙者。
黃仁勳創辦出一家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為何卻說這個創業經驗讓他首嘗失敗?
《腦筋急轉彎2》製作過程中,出現了皮克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加班潮。許多人被迫一周工作7天、獎金發放也引爆前員工怒火,更刻意削弱 LGBTQIA+ 情節。
歸屬感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愈來愈需要留意的課題。而一個人是否有歸屬感,最常見的情境,還是在職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