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北市五股工業區裡,有一間公司是七千多家汽車保修廠黑手師傅的修車總教練,每個月解決掉超過三十萬筆修車的疑難雜症。
近幾年有個新品牌「桂丁雞」進入各種零售通路,價格不算特別高,但色澤新鮮賣相極好。這是凱馨二代鄧學凱返鄉接班後的心血結晶。
裕利醫藥針對AZ、莫德納與BNT疫苗,打造台灣唯一擁有3大溫層的冷鏈系統物流中心。截至11月中累積配送超過2500萬劑疫苗。
台達電自2012年鄭平接任執行長以來,市值從2100億元到7000億元,成長超過3倍,2021年初更一度達到8000億元。怎麼辦到的?
東森新媒體截至2021年11月,旗下有118間寵物店,已是全台最大的寵物連鎖事業主。從網路媒體跨足實體門店,為何東森新媒體能做出如此大的調整?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因食道癌病逝,他在裕隆最風雨飄搖的時刻接棒,一肩扛起這個超過 5000 員工的企業體,在台灣的汽車工業史上留下深刻足跡
談到 SONY,你最先聯想到的是什麼?電視、音響、隨身聽、手機、個人電腦,還是遊戲機?SONY 為何決定電子製造業,轉型成娛樂內容服務業?
數位轉型的挑戰,早已超過科技技術層面,而在於領導者的思維和行為。許多經理人和管理者將其訂為年度策略,可惜多數的執行心得是「轉不動」。
超微AMD虧損時換蘇姿丰當執行長,近年營收從2014年的55億美元成長到去年的97億美元。福特2006年虧損80億美元,換上穆拉利,3年轉虧為盈。
Uber Eats第一波與台北、新竹、高雄等9處傳統市場合作,預計7月份還會增加台北西寧、台中建國、台中民有東興等3處。他們為什麼不怕疫情後需求消失?
今年展碁第三度挑戰上市成功,對照林佳璋接手總經理時的營收90餘億,2020年,展碁營收已達172.81億台幣。他如何帶團隊逐步轉型?
如果選擇做出改變,最後究竟能得到什麼?這個提問使公司侷限在「還過得去」的作法,最後讓員工交出「尚可接受」的成績。如何才能帶領公司做出顧此不失彼的決策?
最近分別與一個食品批發小老闆、一個中型製造業老闆談及嚴峻的新冠疫情。摘要二位老闆的心聲,也從中釐清領導者在疫情下,真正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經理人問卷調查 1846 位讀者的工作心聲,7成工作者遠距工作中!在家工作,主管有哪些管理煩惱?有該如何解決?
低溫包裹爆量,黑貓宅急便、宅配通、嘉里大榮陸續暫停部分地區的低溫宅配。然而,「鄰家鮮生」蔬果箱卻保證能今天買、明天到,他的供應鏈強在哪?
85.7%台灣組織已展開或計畫展開數位轉型旅程,在這股數位轉型的潮流之下,如何採用變革領導的方式,帶著團隊前進?
台灣本土病例大增,製造業者不能只是被動面對,而是要思考如何在兼顧防疫下做好本位。盤點製造端面對隱患要注意的 3 個層面、15 個注意事項:
「我爸當時說他要賣給台玻林董,我能不回來嗎?」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回台的動力,除了不捨近百年的企業化為烏有,還有面對未知,興起的挑戰之心。
顧問在企業中的角色,通常只能「出一張嘴」,顧問的意見,寫得再好,說得再炫,倘若不落地執行,也是枉然。
Google在官方部落格承諾一旦淘汰第三方Cookie,就不會用任何替代的方案來追蹤瀏覽用戶的個人數據。
某客戶的執行長想要發動組織變革。但在此之前,他希望先跟我聊聊,在公司正式發動重整計畫之前,他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如何讓千上百的員工,變成「一條心」?
Google宣布,員工回辦公室工作的時程順延至2021年9月,屆時將會測試新的「彈性工時」政策,員工一周只需要進公司三天,其他日子都在家遠距工作。
2020年TED最受關注的20部影片,議題圍繞著今年的大事,像是美國選舉、疫情、種族歧視。想要深入理解每件事背後的脈絡,以及未來該如何應對,不可錯過。
數位科技大幅提升效率、創新應用增加無數可能,但仍難以取代人性的思維和互動,面對新舊世代交替的高階主管,必須理解下列的幾個只能做卻不能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