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管理部門時,會誤學一個說法:「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理由是尊重個人與個人能力發揮,只用結果的達成來評核。這種說法看似不錯,但是往往得到的潛藏後遺症卻是用錯誤的方法、無效率的方法、或浪費錢的作法,做出結果。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過,許多人在升上主管後,思考的習慣還如同基層人員一般,停留在所屬部門。然而,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將領」,這樣的本位、狹隘思考的習慣,將會局限自己對事情的判斷,無法將整個公司和產業一併納入考慮範圍,產生格局更大、視野更開闊的想法。
「好不容易拿了一個國外 MBA 學位,回到自己家開的公司,想要發揮所學、做點改變,卻總是綁手綁腳……」這是身為企業第三代的 A ,在美國工作 7 年後,剛回來接家裡事業的心情。
行銷部主管陳經理,在公司年度業績目標會議上,老闆交付他一項「公司新產品業績明年成長 20%」的任務,這是一項跨部門專案,必須協調各部門預算與人力共同完成。
老闆交給中階主管的任務、部屬反映的難處,永遠都不是簡單的問題。同一時間,中階主管幾乎都是在多條鋼索上行走。如何驅使自己在挑戰中變得更加通達成熟,就成了一門藝術。
業務主管 Morris 看著業務發來的離職信,心裡面淌著說不出的苦水,這個業務是他從菜鳥一路訓練起來,結果做了三年就被同業挖角。要他核准離職申請實在很悶,但是公司給的 offer 也沒辦法跟來挖角的公司競爭,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業務主管 Mark 剛接到人資的電話,告訴他月初會有一位新進業務報到,請他確認新人該由哪位資深業務來帶? Mark 跟人資抱怨為什麼開了三位業務的人力需求,找了好幾個月卻只來一位?接著又抱怨公司為什麼沒有提供新人教育訓練,還要業務單位要自己去安排新人的訓練?
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追蹤了 81 名高中第一、二名畢業的學生,看看這些高中學霸日後的發展。這群在高中時拿第一的人,有多少長大後改變了這個世界,推動世界前進,讓世人驚豔?答案似乎很明顯:一個也沒有。
你還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情形嗎?大多數人的經驗裡,第一周多半都沒什麼事情做;就算有,通常也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這樣的就職過程,對公司或員工來說都是浪費,若是發生在新進主管身上,更是沒能立刻發揮生產力的損失。 如何幫助新手主管上軌道?領導者該做的 3 件事 60 % 主管花 6 個月才上手新工作!多做 3 件事,新手主管會更感謝你
經營企業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但教養小孩一樣也不容易。作為一名母親,大多具備多工處理和驚人的時間管理效率,面對小孩無禮哭鬧、遊戲爭執,更能適時擔任協調者的角色,以優秀的說服與談判技巧,謀求雙贏的局面。
一個管理者的領導觀念如果恰當,將使整個團隊事半功倍,不過,《Forbes》專欄作家Liz Ryan卻指出,大部分管理者對「管理」的意義有著認知上的誤區,對此,她舉出10大的不當觀念,大家不妨檢驗一下自己是否有這些錯誤認知:
領導者與團隊成員差在哪?領導者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對組織、團隊才是好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最難掌握的就是「情緒」。許多主管很容易忽略的是:同仁常常是在遷就你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是大多來自於主管自己長期累積的經驗、習慣,或是直覺所形成的主觀見解,我們暫且稱之為「主見」。
你無法從書上學到所有「領導」的訣竅!擔任領導者的 40 多年來,我學到些什麼?我相信,好的領導人必須具備五個 L:
人人都夢想到大企業或是知名新創公司上班,但某些領導者往往會利用這樣的嚮往,對員工開出不合理的要求。一位曾在美國某新創公司工作的員工就爆料,其公司的勞動條件相當差,員工工作超量、沒有時間休假,公司卻以新創為理由拒絕增聘員工,但領導人為了營造新創公司的歡樂形象,每周五晚上固定舉辦披薩派對,與同事一起吃飯、喝酒,藉此與大公司做出區隔。
業務單位最怕發生「一案兩投」、「重複報價」,但這種狀況卻層出不窮,在業績壓力的壓迫下,許多業務逕行殺價搶單固然司空見慣,但是如果對自己家的既有客戶也採取競價爭奪,將會讓產品訂價與銷售策略形同虛設,身為業務主管絕對要嚴格禁止及防堵這樣的情況發生,分享我在實務上的 3 個做法:
你知道優秀的領導者不等於傑出的管理者嗎?「領導」與「管理」間的界線在哪 ?
我們對於傑出的領導者有著共同的想像:重視自我開發、卓越的溝通能力、能帶領團隊持續前進。但是,這樣優秀的領導者都是天生的?學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等人的研究,發現並非如此。
我是一名行銷部職員,公司這兩年跨部門的專案愈來愈多,但很常看到其他部門同事以原先工作為重、只從自己的立場協調任務。
一般來說,懂技術的創辦人看起來更有優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大量的優秀公司的創辦人並非「技術出身」,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工作了一段期間之後,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升到管理職,一旦升到了管理職,就會很想要快速建立威信,得到別人的認可,急著讓大家看見自己的管理力,但是往往吃緊弄破碗,往往事倍功半,搞得自己累死還不被感恩,卻發現裡外不是人。
或許你沒聽過百勝餐飲集團(Yum!Brands),但是你對它旗下的肯德基、必勝客等知名餐飲品牌一定不陌生。百勝在全球 125 國擁有近 4 萬家店,是全球最大的餐飲服務企業。
做好精準的目標管理,是優秀的業務主管必備的能力。要避免業績預估跳票的困境,可以透過「漏斗型商機預估」模式來管理。
身為公司領導人,若連公司裡的任何芝麻小事都要過問、都要插手,會讓員工彷彿窒息般毫無揮灑空間,這樣的管理方式不會獲得好結果,大部分老闆都會盡可能避免──不過,他們可能會過份地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