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EMBA畢業,專案管理師。本來打死不願成為公務人員,卻在28歲之後發現自己的天賦就是在分享跟協助別人,投入人資工作,成為另類的法佈施。人資的故事,都需要轉換,無須對號入座。給的,是感動與感受。不給,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學無止盡,只是習慣觀察小事,訴諸文字。如果麥克風跟熱情與信念可以撼動全世界,我相信鍵盤與文字可以感動全宇宙。
面試有如一場半小時或一小時的相親,會決定往後的日子。雙方都在盡可能在此時徹底打量彼此。你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問完所有問題。所以我的建議是:
小君來到公司已經一年多了,應徵的是內勤文書處理人員,我印象很深的是,她的經歷與背景,應當可以有更好的價值,但當我問到她希望的薪資時,她回答我兩萬四。
Ken是我多年的好友,在過年前有一天周末的下午,跟我喝完了咖啡,走在東海大學的文理大道上,天氣很好,路思義教堂的草坪上許多的人正坐著聊天或跟教堂合照... 他嘆了口氣,告訴我明天又要上班了,真的很不
有人最近問我,履歷該怎麼寫、網路上很多人教我們履歷的寫法,那我該怎樣寫比較好? 我沒有正確的答案,但我想分享親身的一個經驗。 我收過一份履歷,照著一些網站上的建議寫分為希望工作職稱、自傳、專業專長
在我們看著電視不斷播報災情時,除了房屋、財物的損失之外,我們可以怎樣幫助我們的朋友。 甚至沒有碰到地震,但是經過電視報導之後,每個人都擔心、憂慮了起來。這些其實都會有心理創傷的..... 感謝台南
古代相親時,媒婆總是在旁邊美言許多,男的俊俏女的持家。我們常說不要聽媒妁之言,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你常會看不見真相。 最近轉職季節開始了,也接到許多的網友意見。歸納起來,就是面試官把工作說得很好、
###想去大公司嗎?想想你競爭的對手有多少吧!! 我碰到很多面試者,在面試的時候,家長開車載著過來,我問了一下。他們大部分的回答是,不知道路,有的是很老實地說,我家長希望知道公司有多大。 我想,這
還有兩天,就是跨年的開始。跨完年之後,有一堆的人開始準備離職。HR你準備好迎接離職面談與瘋狂找人的大賽了嗎? 先說結論: 1.請先盤點多少人可能會異動,預留準備,並準備好代理人或者人員調度 2.一月
2015年11月7日這天,大家都記得的新聞焦點在 1.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地握手了 2.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因為鬧場人士暴怒 但,卻只有一家媒體報導出葉教授想說的([新聞連結][1]):**「產業總習慣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讓我很訝異的公司競賽制度,我真希望這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決定施行的人真的是令人無言。 > 某公司的會議中,老闆對於員工的素質與心態提出意見,引起許多主管共鳴,最後總結是「要給員工成
「我不管,我今天就是要出貨,我不管生管還是哪個單位,我今天沒出貨,大家都等著看。」業務小君講完電話差點沒把剛到手的蘋果手機摔了...。 電話的另一頭是業務助理,要出的貨,實際上是因為她的疏失沒有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