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文化
撰文 莊彙翌

半夜廠房出事,也能在 1 小時內動員整個團隊!台積電怎麼做到的?
2025-05-21


在 2024 年 4 月 3 日,花蓮外海發生規模 7.2 強震,當時全球除了關心台灣的受災程度,同時也在看全球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的強震應變能力,這關係到全球近 7 成的晶片來源是否能夠穩定供應。
台積電在不到 10 小時便向外界報告:超過 7 成製程設備已恢復運作,重要機台未有損壞。《日經亞洲》(Nikkei Asia)提到,台灣晶片產業已累積多年的抗災經驗,深植於體系,包括加裝減震系統、建立標準作業程序(如疏散、遠端監控廠房安全、檢查晶圓狀態),而最關鍵的莫過於工程人員的「敬業精神」。
「即便放假或半夜,所有人都能在 1 小時內歸隊。」一位台積電工程師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說。廠房能快速復原,動員所有人在短時間回覆盤查,來自於台積電「客戶至上」的企業文化。
10 條經營理念,成台積電行事核心
1994 年,台積電當時以年複合成長率 60% 的速度成長,規模迅速擴張,創辦人張忠謀為將價值觀傳達給所有員工,提筆寫下 10 條經營理念,形成台積電企業文化的雛形;包括「堅持高度職業道德」、「專注於『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本業」、「放眼世界市場,國際化經營」、「品質是我們工作與服務的原則」、「客戶是我們的夥伴」、「鼓勵各方面的創新」等精神。
每一條經營理念,都有相應的具體原則。《張忠謀自傳》提到,品質是每一個員工的責任,所以「應堅守崗位」。抱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態度,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每一項任務,追求並維持「客戶全面滿意」,就是提供客戶最佳產品品質的具體實踐。
可想而知,當台積電員工上下都抱持著相同想法,地震時,立刻回到崗位上檢查設備是否維持必要品質,也就不古怪。
《台積 DNA》提到,2000 年時,台積電迎來大規模爆發性成長;在 2000 年營收首度破 1000 億元(同年合併德碁及世大公司),達 1662 億元,年營收成長率 117.8%。張忠謀進一步將 10 大經營理念,重新塑造為4大核心價值觀「ICIC」,也就是誠信正直(integrity)、承諾(commitment)、創新(innovation)、客戶信任(customer trust)。
4 大價值觀「ICIC」,瓦基:聽過不下數百次
這些核心價值,不是企業高層在台前呼喊的口號。在台積電裡,是真真切切落實在日常工作中的事。
台積電前副理、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舉例,像是任務的進度落後、出問題,如果員工試圖掩蓋過失,主管就會提醒該員工沒有落實 ICIC 裡提到的誠信正直;同樣的,如果員工認為工作做到一定程度就好,主管就會問:「這樣對客戶真的是好的嗎?」、「這樣客戶會更信任我們嗎?」呼應 ICIC 裡的「客戶信任」。如果得到的答案是「不會」,做法就得重新調整。瓦基說,在他任職台積電期間,主管們都會耳提面命 ICIC 的核心價值,「應該聽過幾百次以上了吧。」
具體來說,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分別代表什麼?首先是被張忠謀排序在第一位的「誠信正直」,是代表台積電這家公司的品格。包括說真話;不誇張、不作秀;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不容許貪污、派系、小圈圈或公司政治等文化形成。
台積公司財務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兼發言人黃仁昭表示,台積電遵循「作為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中長期且值得信賴的技術及產能提供者」,這個使命的商業模式首重「服務」,因此以客戶需求為優先考慮、營運遍及全球,產能規畫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客戶成長。
《張忠謀自傳》提到,在 2009 年,台積電曾因為 40 奈米的良率過低及品質問題,導致重要客戶、AI 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蒙受嚴重損失。張忠謀為此花了3個禮拜和同仁商研解決方案,並飛到美國,親自拜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提出和解建議,為爭議劃下句點。至今,輝達還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之一。
看重承諾,答應的事賠本也會做
其次是「承諾」。《台積電為什麼神?》提到張忠謀對承諾有一項重要前提,那就是雙向。意即台積電不會一味討好客戶、一面倒地答應客戶在服務過程中所提出的需求,而是會在白紙黑字的雙向溝通紀錄下,依彼此協議好的目標去達成。
《張忠謀自傳》提到,1988 年,美國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希望台積電可以建立完整的生產制度,包括品質控制、設備預防維修等,以符合他們的產品品質,花了公司 1~2 年建置。
張忠謀說,做英特爾的這項生意,很長一段時間是賠本的,有其他公司因賠本而中途放棄;但台積電秉持著「不計代價實現承諾」的價值觀,咬牙撐下去,鞏固了台積電在客戶心目中的地位,也陸續接到飛利浦、德州儀器的代工訂單。
第三是創新,也就是對策略、行銷、管理、技術、製造等全面的創新。曾帶領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的台積電前研發副總林本堅,在《台積 DNA》裡提到,所謂的創新「不一定是用在發明上,而是我們在任何事情上,都有很好的觀察力、好奇心,並有解決問題的熱誠。」例如有員工具備「蒐集問題」的習慣,當工作遇到瓶頸時,就會記錄下來,反覆檢視並請教內部專家,或是透過參加國際會議,尋求各方意見,找出可能的解方。
最後是客戶信任,《台積DNA》認為,這是最直接影響台積電競爭力的核心價值,因為這條原則,將客戶視為夥伴,如果以做衣服比喻,其他企業提供 3 種尺寸的衣服、大量製造壓低成本,客戶付出成本低但選擇不多;而台積電則是會針對不同客戶,客製化高級訂製服,雖然付出高價,但得到的是獨一無二的精品,創造彼此有高利潤的雙贏局面。
書中提到,工程師面對客戶時,如果被問到「不良率為何是 10%?」其他公司可能會回答「這是正常的」,但台積電會要求工程師分析、探究原因,即使最後不一定有結果,該做的服務仍然要做。
台積電表示,為了讓各地員工,包含海外員工都能融入這樣的企業文化,公司會安排海外人才至台灣台積電接受專業技能訓練,同時體驗台積的核心價值及做事方式。舉例來說,2021 年台積公司安排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新進員工到台南 8 廠接受為期數月的訓練、2023 年日本熊本廠的員工到台中15廠進行訓練等。
《台積 DNA》提到,當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以身作則,以整體公司利益為利益、有困難時站到第一線,紀律和文化自然潛移默化,被如此教導的員工,自然逐漸產生相同的價值觀。
我不覺得成敗是最重要的衡量經營的標準,不要因為要失敗了,就不需要integrity(誠信正直),這是錯誤的觀念。 ──台積電創辦人 張忠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