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的職涯中斷對需照顧小孩的學者影響特別大,但研究發現,若在申請終身職時說明原因反而有助獲得理解與正面評價,並未引發性別偏見。
前AT&T高層安.周將退休視為「重啟職涯連線」,轉向有使命感的工作,並提出5建議:規畫、找目標、做功課、適應轉變、重視財務。
名利雙收,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可以選擇,人生不該有「錯過」的遺憾,更要有「爭取」的勇氣。
美國網站《Ai4Beginners》整理出「現今最能為你換來高薪的 12 項 AI 技能」,涵蓋基礎的資料處理,到技術門檻極高的 AI 研究技術。
我們把時間投入在可以快速獲得回饋的事物上,例如工作成果所換來的加薪、晉升,但卻常常忽略對那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成果的事物,比如家庭關係、身體健康等。
在我觀察中,真正容易被提拔的人,往往不是最會說話的,也不一定是最厲害的技術專家,而是那些在公司需要時,會挺身而出、願意多走幾步的人。
榮格以近20年的精神病學工作經驗及研究成果,區分出2種人格傾向及4種基本功能,組成 8 種人格類型。你是哪一種?
會計師有人成立了一家仲介公司,生意來源就是派這些會計師去企業做高階主管或資深顧問兼職的高階主管。兼職高階主管,對企業對經理人也許都是一個新選項。
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2025 年第二季有高達 9 成 3 的上班族透露仍有轉職打算,其中已有近一半的上班族展開行動。
比爾蓋茲認為,醫生、教師等目前依賴人力的專業服務,未來都將被AI給取代。
年輕師傅用他的實作經驗讓人們知道,高學歷並不一定等於高薪,只要你專精某項技能或技術,技術職也能與市場需求有很好的對接。
以為換個公司會更順利,但到新公司幾個月了還是不順,營運長石倉秀明指出:蜜月效應過了,好感度會直線下滑!
人工智慧正在重塑就業市場,但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如醫療人員、教育領域等職缺。
根據南韓統計廳最新發布數據,2024 年獲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中,有 29.6% 處於無業狀態,創下歷史新高。每10名博士畢業生中,就有3人找不到工作。
隨著新春開工,這也是工作者回首自己的職涯發展的好時機,新的一年想要升職、加薪還是轉換跑道,可以怎麼設定目標並督促自己往前呢?
AI 在求職市場的應用變得愈來愈普及。求職者現在可以利用 AI 工具來優化履歷、撰寫求職信,甚至模擬面試,提升求職成功率。求職者在使用上應注意哪些事?
如何尋找動機永不衰退的工作?該怎麼做,才能讓動機永不減弱,醉心於自己的工作呢?只有根據「重視的事(價值觀)」尋找工作,才能找到「充實而不倦勤的工作」。
履歷教學|好的履歷(Resume)能抓住雇主、企業目光,獲得面試機會!一次解析:履歷模板、範例下載、履歷該怎麼寫、履歷寫作技巧和地雷,讓履歷表大升級!
求職推薦信怎麼寫?獵才顧問:比起整理履歷表重點,影響更多的是 8 項重點!推薦函就是引薦雙方合作的重要關鍵觸媒,以下列舉推薦函的內容項目:
根據《2025 低壓高薪工作報告》,15 個職業被評選為最理想選擇,這些工作不僅擁有高額薪資,還有較低的壓力環境。
你的組織裡,也有員工不願晉升管理職的狀況嗎?究竟是成為管理階層好,還是待在基層好?為何許多人不想當主管?這能從日本社會的3面向:金錢、時間和人脈來看。
覺得現在的工作領域薪資、職涯成長都有限,很想轉行,但在意別人的眼光、怕失敗,一直沒勇氣跨出第一步,怎麼辦?透過閱讀學習新知,能有效降低轉換跑道的風險。
有一次,我結束在台中的演講,要搭計程車前往高鐵站返回台北時,遇到了一位非常熱情、健談的計程車司機。司機和我分享。
寺尾哲也表示,有時候我們因為過度努力受到一些傷,不應該覺得所有人都跟我一樣要受傷,而是我們應該要反過來為自己療傷 ,去想想這些念頭是怎麼冒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