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司,究竟需不需要「顧問」這個角色?當遇到管理難題時,引進外部專業意見有時很有幫助。局外人的角色可能帶來破壞,但提出的建議通常更客觀、具建設性。
國泰世華去年和今年都曾發生系統異常,遭金管會禁止增設ATM。普鴻資訊董事長林群國解釋,金融業系統多半由不同廠商產品組合而成,一旦出狀況,很難找出問題。
「我不是對自己的職涯特別規畫的人。」2018年在美國電信公司AT&T擔任副總裁的井琪,在美國已工作23年,預計再過幾年退休,從沒想過回到故鄉台灣。
Snap將裁員一千多人、股價暴跌 8 成,成為社群平台寒冬壓垮的第一根稻草!對所有以線上廣告作為主要業務的社交平台來說無疑是一項警訊。
公司轉型時的優先順序是:增加營收、設法刪減非薪資支出,以及讓員工相關利益發揮最大效益。如果走完上述三個步驟依然不夠,才可以考慮裁員。
小米第二季淨利大跌,對比去年同期只剩 1/3,小米到底怎麼了?外媒認為其難以「重振旗鼓」的依據究竟是什麼?
串流巨頭 Netflix 面臨訂戶流失、股價重挫的挑戰,為何仍能保持自信?共同創辦人兼共同執行長海斯汀認為,市場競爭一直都很激烈,致勝關鍵只有一個。
騰訊控股傳將減持人民幣1000億元股票投資(新台幣4400億元)投資!騰訊第2季出現上市以來營收首次下滑,這也讓外界對於中國網路業感到擔憂。
Netflix 推出含廣告訂閱方案、付費共享計畫,企圖打擊共享帳號,然而串流媒體平台的訂閱數下降,似乎是難以逆轉的趨勢。
世界前5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自動化生產機台內,都有「台灣精銳」的身影。20、30年前減速機由德日廠商壟斷。台灣精銳打破局勢,在用途最廣泛的「高精度行星式減速機」市占超過10%。
超過40年歷史的王朝酒店,耗資超過5億元,重新改裝內部空間、品牌更名,在後疫情時代,試圖重新找回新定位。
波音公司是工業史上的百年泰坦巨人,然而波音 737 MAX 卻接連發生兩場空難,曾經領導民航科技發展的偉大企業,為何成為無形的飛安殺手?
美國好市多以313億美元買下高雄大統集團手上的45%股權,從此台灣好市多成為正港的美商直營,也是唯一一家純外商量販店,這對台灣零售業版圖影響為何?
疫情期間,主打社交、團聚的餐廳也因減少內用而業績大受打擊,歡聚的氣氛雖無法外帶,但金色三麥轉而著重在提升外帶、外送的服務品質,開發線上服務來滿足客人。
開啟智慧型手機時代、曾紅極一時的頂尖手機「黑莓機」為何消失在市場、轉型也失敗?對比蘋果 iPhone 的成功,差異在哪裡?其實就是一個思考方式的不同!
今年才剛二度回鍋的星巴克執行長舒茲日前宣布即將交棒,企業面臨了什麼問題,舒茲又將推動什麼改變,外界都在持續關注。
Brand Finance公布2021年全球最強品牌,樂高打敗迪士尼拿下第七名,營收成長27%達553億克朗創歷史新高,老牌玩具龍頭歷久彌新關鍵為何?
HTC睽違一年多將推新機,支援元宇宙應用,股東會中也表示將積極投入元宇宙,分析師認為的確有先行者優勢,但市場不成熟,需要豐厚資源支撐,否則風險相當高。
公司深陷經營危機,老闆怎麼救?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帶領團隊走出低谷,突破連年虧損困境的關鍵決策,不是先談營運策略的調整,而是先做好這 2 件事。
台大商學院陳忠仁教授指出,一般來說,董事長不兼任總經理或執行長可使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做好公司治理,讓經營回歸專業,也讓所有權人能善盡監督職責。
讀賣樂園 Goodjoba 園區讓遊客在手作過程中體驗各種職業,竟讓原先瀕臨倒閉的遊樂園起死回生?讀賣樂園董事長運用「共感」實現企業創新的故事。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擁抱「個性化」和「客製化」。餐飲業更不能忽視顧客的人性成分與打造差異化的顧客體驗,因為餐廳最大的資產就是「回頭客」!
併購乖乖、北基、高雄客運都在賠!一個滿手爛牌的地產公司,如何變身綠電急先鋒,結盟鴻海、讓全台2成電動車主變會員?
布局 5 年,把貨架減少、商品報廢四成!超商老四 OKmart 如何搶攻「用戶體驗」在疫情下逆勢成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