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方法可以讓員工做事事半功倍,但如果總是遵循「傳統」,從來不重新檢視這些方法是否有效,對企業來說是很不利的,說不定早已損傷了企業生產力。以下提及 5 種職場上老闆常見的處事方式,都該重新審視是否合用。
一名好的領導者必須具備許多特質,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工作能力、領袖魅力,更重要的是與人互動的技巧。曾經面試過 35 國超過 5000 人的一名資深人力招募專家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如果要招募 CEO、董事長等公司高層,透過 LinkedIn 資料是沒辦法得知對方是否適任領導者的,必須觀察他與人交談和互動情形,最能體現領袖特質。
每個業務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不是後端支援不及、交貨延宕,要不然就是客戶來不及開發票,已經每週盯業績了,還會發生這麼多狀況,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在「從A 到 A+ 」這本書中早已提到,要成為第五級領導者應具備有「謙虛的態度」和對「專業的堅持」。但現在組織中出現很多領導管理的問題,卻都是缺乏專業和自以為是的領導者製造出來的。
歲末年初的轉職季又到,根據 yes123 求職網調查顯示,有 84.7% 的上班族考慮在農曆年前換工作,其中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業是最想轉職產業第一名,有三成的受試者都考慮換新工作。
一個單位開會員大會時,行銷部主管報告業績狀況,由於業績不很理想,她做了許多自我檢討,但最後加了一段話:「如果編輯部能更加油,生產更好的產品,那行銷部門的成果可以更好。」
霸道總裁的電視劇似乎總是能輕而易舉地俘獲觀眾的青睞,獲得較好的收視率,但在真實世界裡,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學會不「霸道」,善於傾聽。因為人總是希望被理解,被支持,「悉心傾聽,多聽少講」的做法既可讓你在他人講話時顯得更有涵養,也讓你在稍後表達自己意見時,得到他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去年夏天,美國加州發生森林大火時,曾獲艾美獎(Emmy Award)的美食頻道 Food Network 主持人蓋.菲里(Guy Fieri)投入救災活動,在現場協助供應上萬戶災民免費伙食,引發網友稱讚他在百忙之中還能見義勇為。
在科技屢現創新的時代裡,不少新創科技公司紛紛設立,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還幾乎都是年輕人,當這些「小」老闆要聘用和管理比自己資深的員工時,往往會遭遇一些難題,對此,科技教育公司「Learn to Code With Me」創始人 Laurence Bradford 投稿 Forbes 網站,與大家分享她從一些年輕老闆口中得到的應對方法。
對班加而言,確立方向、執行策略並非難事,如何讓員工認同策略、願意改變需要花時間;對員工來說,他是個空降主管、萬事達卡的局外人,只有成員信服他,才有辦法推動他想做的事。
隨著世代更迭,現代人對「工作環境」愈來愈受到重視,從辦公空間的配置到工作氣氛都是長談不衰的話題。擁有超過 15 年領導力教育訓練經驗的管理顧問Marcel Schwantes 指出,當我們感到被關心照顧、受尊重時,就會感到安全、自信和輕鬆,更容易發揮工作效率。
如果你想像隨著組織的擴張,公司就會逐漸發展出一套複雜且縝密的管理制度,以落實企業文化,那 Netflix 的做法會跌破你的眼鏡。
一個亟待轉型的團隊,由於原有的生意模式老化,營業額年年降低,從三年前我就要求主管要啟動新的嘗試,以找尋新的出路,可是三年來他們雖有一些嘗試,但始終沒能看到新的方向。在歲末年終來臨前,我們又在擬明年的預算,我和這位主管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
在職場上,領導者有「監督者」「教練」的身分,本質上很難與員工平起平坐;但另一方面,如果員工與主管太過親近,員工不把主管的交辦任務、該做的事情當一回事,組織很難運作。
在職場待上一段時間,你一定知道哪些主管或同事比較可靠,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有辦法給出建設性的建議,而哪些人碰到問題就想辦法推託。不過,當你談論著別人的優、缺點時,是否曾經想過,自己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多數人從專業職轉換到主管職務時,多半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甚至連主管這個職務到底有什麼樣的責任、義務與權利都不太了解,所以很多人都會發生撞牆期,其實我也不例外。其實我也不例外,不過比較幸運的是當我還沒正式當主管前,我主管就已經將許多的權力下放給我,讓我提前適應當主管的感覺,而到底有什麼好適應的,不就是個管理職嗎?有什麼大不了?其實菜鳥主管對於管理職務常有許多的錯誤認知,以下我大概整理一下:
想要當一位稱職的領導者,需要顧全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了,你坐上這個位子前,真的調整好了心態,準備與團隊成員相處了嗎?你真的體認到,有時自己的一念之差,就會牽動整個部門,甚至讓他們白忙一場嗎?
在企業管理守則當中,沒有最好的領導風格,只有最適宜的領導風格,領導者必須因時、因事、因「才」施教,根據員工的狀態調整管理模式,才能將團隊的工作效能發揮至最大值。
職場裡受人喜歡的員工,多數都能言善道、外表得人喜歡,好像也比較容易得到關注與晉升機會。相反來說,那些內向,不懂得彰顯自己的人,是否就很難得到賞識呢?
打造多元化、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一直是許多組織在做的事。2015 年資誠的報告指出,64% 的企業能夠祭出具體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策略,但當中只有 8% 的企業將「年齡」視為多元化策略的面向之一。
大部分的企業,每半年會執行一次績效考核,可能由主管直接打分數,或是要員工自我評量。考核的目的是希望員工,檢視自己的工作方法,了解還有哪裡需要改進。
公司內部一中階主管職又開缺,這個職位不但薪資高、福利好,又可以接觸到公司的核心業務,工作內容也不複雜,小陳認為自己的能力符合條件,躍躍欲試想申請。但觀察應徵上的人,都做不滿一年就走人,這點讓他遲疑。
職場上,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順心,做一份工作,總會遇到挫折、困難,像是新品上市賣不好、大筆投入的廣告成效不彰,或是蓋完新工廠,訂單卻沒有提升。面對工作上的判斷錯誤或失常表現,你會如何應對?
好的主管能激勵員工,並且讓員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如果你即將或已經在公司裡帶領自己的一批團隊,型塑一個正向的領導風格非常重要,以下 6 種不同領導方式在適當時候均有不錯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缺陷,可以根據不同的處境參考適用不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