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2011年,HTC風光拿下台灣20大國際品牌的冠軍寶座,品牌價值高達36.5億美元,還擠進全球百大品牌的行列,但之後品牌價值卻年年縮水,時至今年,僅剩3.36億美元、不到當初1/10!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站穩腳步,創造差異化價值,國姓咖啡成為全台唯一取得產地證明標章的咖啡。這裡的小農不光只是仰賴先天環境條件造就豆子香氣,更堅持採用自然農法栽種,並且經過嚴謹的後續處理,以保證豆質及咖啡風味。
他總是在想,該怎麼做才可以把品牌擦得夠亮、團隊磨得更強?2016年12月的這個消息,就是他心裡的答案之一:杰立餐飲代理日本人氣甜點「ZAKUZAKU棒棒泡芙」,在新光三越A11館首度亮相,開幕的第一個月就拿下700萬業績。
開店就像在打靶,楊哲瑋看似每發必中,但其實他也曾在中國跌過跤。
Coach集團改名了!Coach這個品牌和產品線還在,只是集團名稱改成Tapestry。Coach為什麼改名?這個改名的決策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你的咖啡怎麼這麼好喝?」路易莎咖啡(Louisa Coffee)創辦人黃銘賢回憶,那時還是2006年、他從一間5坪小店開始賣外帶咖啡,有客人點了冰拿鐵,離開不到3分鐘又折回來,只為了告訴他,咖啡真的很棒。
今年7月,台灣美妝市場來了一名「嬌客」,美國時尚設計師湯姆‧福特(Tom Ford)同名美妝專櫃TOM FORD,首次在台灣設櫃,現身在素有「美妝天后宮」之稱的遠東SOGO忠孝館(太平洋SOGO今年9月更名為遠東SOGO)。
提到奇異公司(GE),一般人的印象就是一家老牌、長青的大企業,照道理說,要吸引人才應該不難。不過,隨著數位、物聯網浪潮來襲,奇異在過去 10 年也力求轉型 好人才去哪了?GE 靠 3 招年輕化品牌,吸引廣大人才上門求職
在咖啡年消費金額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六的韓國,竟然有個來自台灣的手搖茶品牌,售價不輸星巴克,卻異軍突起,5年前進入韓國首都首爾,迄今展店已逾400家,逼近當地星巴克的一半;業績最好的店,月營收新台幣550萬元,是台灣手搖茶飲店平均月營收額的10倍,且平均每家店2年就回本。
SOP只是服務業完成產品創造的「流程」,要把整個流程做好,關鍵還是在於提供服務的「人」。員工是把事情「做完」還是「做好」,完全仰賴他們對於組織的認同與態度。
無印良品不做宣傳,只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宣傳品牌理念。因為他們深信,只要顧客認同他們提倡的生活態度,就有機會成為潛在消費者。
走進各大百貨公司,時常可見「MUJI」4個大字,無印良品自2004年來台設點,迄今已達43間分店,在全球更進駐28國、超過400間展店,成功打入世界市場。不過,這個熟為人知的品牌,海外拓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起初甚至連續虧損11年。究竟,他們採取何種方法,讓海外營收由黑翻紅,現今在各地都相當受歡迎?
你的產品品質不輸人,卻怎麼也賣不贏對手嗎?其實不只是你,百事可樂公司也有同樣的困擾。前可口可樂公司全球創意策略總監達瑞.韋伯現身說法,教你用 3 個方法,塑造出深植人心的品牌意象,讓消費者腦中想的都是你:
行銷大師艾爾.賴茲(Al Ries)曾說:「經營品牌最重要的決策,就是為你的產品或服務命名。」品牌名稱塑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該如何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呢?
這些出其不意的行銷方式之所以做得到位,其實是因為幕後有11人組成的「品牌諮詢小組」協助控管品質,成員跨足影視、行銷、社群經營的業界專業人士、建築和空間相關的學者專家,與政府攜手合作改造世大運的行銷宣傳策略,稱得上是「逆轉勝」的代表案例。
在過去與企業合作互動的經驗裡,許多董事長、總經理都會親自參與品牌顧問專案,他們也經常在問,企業的願景和品牌有什麼關聯?願景又要如何傳達給消費者或顧客?我認為這當中扮演起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就是
還認為品牌只需要有獨特性,向消費者傳達自己的優點嗎?品牌可以提供什麼服務及訊息抓住消費者內心才是最重要的!品牌可以透過甚麼方式讓消費者動心呢?
無論競爭策略或品牌訴求,都是一種重要的選擇。而好的品牌訴求大多來自對的競爭策略,不但最能反映企業優勢,也可以讓品牌建構在穩固的地基上。
Alex and Ani成立於2004年,主打商品是以再生金屬製成的手環,平均單價約台幣1000~2000元。2010年,該公司營收約500萬美元,此後快速成長,2016年營收激增至5億美元。
這3家白開水公司分別從水的品質、創意噱頭以及藝術包裝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藉此創造不同的品牌價值。
時間回到2003年,可口可樂(Coca-Cola)旗下的飲料大浪汽水(Surge soda)停止販售時,在粉絲間引起一片哀號。當科技與人們生活緊密結合,使得粉絲愈來愈容易聚集。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品牌一不小心踩到粉絲的地雷,怒火也會很快延燒。通常粉絲愈愛你,這把火燒得愈旺。
開店,不是愛喝咖啡、會煮咖啡就好,如何經營一家咖啡店,又是另一門學問。如果開一間咖啡店,是你的夢想,那麼在這條夢想的道路上,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成功?
公司的總經理、業務主管卻一直強調「我們是B2B公司,不需要導入品牌管理」,還說「如果我們開始談品牌,代工客戶會反彈」! 但...
美國零售業步入寒冬之際,連鎖美妝品牌Ulta Beauty卻逆勢成長,過去兩年開了200多家新門市,去年股價更飆漲7成,漲幅超過亞馬遜,它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