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十幾秒就結束的課,讓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林從一這輩子都忘不了。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有一位教授在開學第一堂課,一走進教室就問:「有沒有問題?」台下一片靜默。教授連問了幾次都得不到回應,便看著同學說:「這
碰到問題、要下判斷時,為什麼有些人的思考總是慢吞吞、一團混亂?以創意設計聞名的日本百年文具店KOKUYO人才培育訓練員下地寬也認為,這跟每個人想事情的方式有關。 如果能夠建立起一套有效率的思考模式,
**從前,組織裡只有少數人可以做決定,員工只要遵從命令,付出他們的「勞力」即可;如今日漸轉型成「知識為中心」的組織,工作者是用「腦力」來工作。** 這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都期待員工能夠擁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員工自己也很希望能夠獨立作業。以下 6 本實用而暢銷的思考書籍,可以幫助你在接獲工作任務時,不會手忙腳亂、腦筋一片空白,能夠從分析、拆解問題一步
我在許多企業教授創新課程的時候,常常這樣告訴現場的同學們,「其實創新思維是一種面對困難的獨立思考能力」,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要解決某些問題,同時面對某些困難」,例如要解決銷售不佳、績效不好、客戶不滿意等
工作上,每次一遇到新問題、沒有處理過的狀況時,你會不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著手,焦慮到無法思考,只能求助於他人? 生活中,每次與人發生意見不合時,你是不是經常腦袋一片糨糊、講到一半就斷線?或是不停繞圈子
「對於這個提議,有沒有其他建議?」「你有先想過怎麼解決,再來找我嗎?」「每個人都要講話,不可以沒有想法。」「沒意見,就是你沒有在思考!」在辦公室裡、會議室內,你或多或少聽過主管或老闆這麼說
談職場素養前,我們先來探究一下,到底「職場」是什麼?它可以有許多定義,每個人的定義也可能不同。倘若把職場看成一顆洋蔥,需要剝開層層表皮,瞭解層層意涵,才
> 「所謂重要且高難度的工作,不是要找到正確答案,而是要提出正確的問題。」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job is never to find the right ans
有個客戶舉行年度策略會議,歐、美、亞洲等超過二十個國家分公司總經理齊聚一堂,希望我幫他們量身設計一場商業模式創新工作坊。 工作坊進行得很順利,沒想到到其中一個環節發生了小插曲,這個環節就是競爭對手與
###不追求「差異化」 使用者追求的不是「不同」,而是「價值」 **不追求「差異化」,這是我的想法。因為差異化不是商業本質所在。** 歸根究柢,什麼是差異化? 根據字典的解釋,指的是:「突顯自己
年底到了,有一家客戶邀請我出席公司的新年度創意改善提案發表會,各部門針對公司需要進行改善之處提出計畫。 當天我一進會議室,總經理向我一陣寒暄後,問旁邊的同事說,張經理來了嗎?總經理看見張經理就坐後,
一艘船撞上冰山沉沒,有四個水手逃到救生小艇上,在海上漂啊漂的。隨日子過去,飲用水和食物都已經吃光,眼見就要餓死在汪洋中。這時,其中一個人生了重病,奄奄一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多日沒進食的其他三人,不
為什麼要學歷史?我們從小念的歷史和古人學的歷史,有什麼不同? 現代史學,重視的是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制度等等,但是中國傳統史學只重視一件事,那就是人。傳統史書一打開,看到的就是本紀、世家、列傳,
>47歲身無分文,61歲發明史上第一碗速食杯麵。成功沒有太晚,只有不放棄的執著和專注。泡麵之父安藤百福說:「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執著於做別人不做的事!」 [成功者都這樣「浪費」時間:不怕繞遠路的人
>「人的出身並不重要,你拿時間來做什麼才重要。」──賈伯斯 「時間就是金錢」是老生常談,但同樣的24小時,世界知名經營者們與文學家、藝術家、創意人士,他們都是怎麼運用時間的?他們如何在不斷地失敗後,
老王拿著提案去老闆辦公室,並針對專案內容進行討論。 過程中,老闆不斷詢問老王「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老王忍不住在內心嘀咕:「你說好就好啊!到底你是老闆還是我是老闆,不是應該老闆要做決定才對嗎?難道我
愛因斯坦曾說:「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一切都不會改變,直到你改變你的想法為止。」 是我們的想法塑造了我們的人生,我們所採取的每一個行動,皆是根據自我的想法,因此,若無法先改變想法,我們的人生就
物換星移、科技日新月異,工作環境只會愈來愈有效率,你該怎麼培養自己的能力,適應這個快速成長的環境,不怕被淘汰呢? 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讓天賦
剛從客戶那提案回來的小孟,垂頭喪氣地喃喃自語:「提案沒過,我輸了!」說完,坐在位置上兩眼發直,無法再繼續工作。 和小孟一樣提案不順的老王,一掛上電話就說:「連提案機會都不給,吃虧的是你!」接著繼續拿
頭痛發燒,你會去買退燒或止痛藥來吃吃,就認為病治好了?還是會去看醫生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後者;職場上也一樣,[《實踐豐田模式》][1]一書指出,任何狀況的出現,都是一系列問題環環相扣
身為主管的你,是否經常覺得你明明講的是中文,部屬卻好像「有聽沒有懂」,交出來的成果總是與你的期待有些落差?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出在彼此的思考方式不同。 日本知名管理顧問細谷功將人們的思考類型區分成「W
今年,上了一堂課名為國際談判與協商,這堂課為英語授課,幾乎3/4以上都是國際學生,我身為接受純粹「典型台灣教育」的學生,帶著試水溫的心情來到第一堂課,而才僅僅第一堂課,便感受到強烈的文化衝擊。 課堂
在培育部屬這個大課題上,時常聽到有人這麼說:「你的任務就是想辦法複製出很多的跟你一樣的人,這是身為主管的責任。」 其實過去我的主管也曾跟我說過一樣的話:「你就想辦法複製出數十個小gipi出來,這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