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遠傳電信(股)副總經理、數聯資安(股)公司總經理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EMBA 兼任教授、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兼任講座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第十五屆理事兼資安促進會會長 中華民國資安學會產學合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教育部資訊安全人才培育計畫 諮詢委員 經理人商學院 講師/經理人月刊&商業周刊 專欄作家 更多討論請上作者個人部落格:博思講堂
曾任:遠傳電信(股)副總經理、數聯資安(股)公司總經理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EMBA 兼任教授、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兼任講座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第十五屆理事兼資安促進會會長 中華民國資安學會產學合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教育部資訊安全人才培育計畫 諮詢委員 經理人商學院 講師/經理人月刊&商業周刊 專欄作家
更多討論請上作者個人部落格:博思講堂
數位科技大幅提升效率、創新應用增加無數可能,但仍難以取代人性的思維和互動,面對新舊世代交替的高階主管,必須理解下列的幾個只能做卻不能說的原則:
管理者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在性格和情緒上可能的缺失,透過不斷的反省去修正自己因「人性」而產生的決策落差,才能避免陷在這個錯誤的循環之中。
有些管理者可能以為,這些私底下的告狀,能讓自己掌握一切、收集公司運作的各種資訊,殊不知這些資訊最後將會反噬這個組織,讓團隊因相互中傷而瓦解。
許多人抱怨老闆難以捉摸,卻很少去檢視自己跟老闆互動的狀況。其實你會和老闆不合拍,不外乎是以下幾種情況:
假如員工出現嚴重破壞組織、對團隊產生極大負面影響的行為,主管需立即判斷、採取阻斷的措施。
找進公司的人、最後卻不能為自己所用?大多是因為這 4 種領導習慣,讓部屬最終離你而去。
我經常使用「四象限分析法」將員工的個性與偏好做分類,再根據這樣的分類去分派不同的任務給同仁。
一場無法事先預料到的疫情,就像是金融海嘯、或是突然發生的天災一樣,不僅會讓企業瞬間面臨巨大的挑戰,更有可能讓企業就此一蹶不振。領導者這時候該做些什麼?
任勞任怨、認真幹活的人,為何老闆不一定喜歡?我們習慣呈現「做了多少?」「做得多快?」「做得多準確?」但卻鮮少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
自己當年剛加入公司時,主管交辦的每一件事就是神聖指令,只能全力以赴,沒想到當上主管後,部屬總是隨隨便便的完全沒有當一回事,難道是時代真的變了嗎?
老闆要你打「小報告」,該照辦嗎?職場求生,不可不知的辦公室政治學。
自己的工作表現明明比別人優秀,只是不喜歡利用下班時間加入主管與同事的聚餐,其他能力較差的同級主管卻趁機咬舌根、排擠他,難道該強迫自己參加聚會嗎?
新官上任一定會很急,但切記,身為管理者是要為大家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協助大家完成一個更遠大的目標,而不是來增加他們的負擔,或是檢討他們的績效。
若是職涯發展不順利、想要轉職和跳槽,不妨先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你對於公司而言是一個「潛力股」,還是「地雷股」?
企業員工就像是職業球員,必須知道自己在球隊中該扮演的角色。沒有一位成功的職業球員是每場比賽都上場,但對贏球毫無幫助,這也可以對應出企業汰換員工的原則:
許多資深工作者,因為中年轉職而落得晚景悽涼,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被迫離開,另一種是自己一時衝動,這兩種最終結果多數是離職後每況愈下。
企業高階主管不是員工逐步晉升,就是外部空降,但無論內升或是空降,該如何在眾多人才中選拔出真正優秀的領導者?在企業觀察多年,我認為具備下列特質的人才適合擔任高管:
當我們無法勇於脫離原有的舒適圈,認清自己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得過且過的繼續以 BAU (Business As Usual) 的心態做事,終究會因為來不及因應上述的任何一種可能而陷入困境,正所謂「人無遠慮、則必有近憂。」
坦白說,一個同質性很高的職場環境,以類似的條件進入公司的同仁,在本職學能上的能力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如果想要有足夠的籌碼能跟老闆 argue 自己的待遇,你就必須有以下幾點考慮:
星期一的早晨,辦公室裡氣氛本來就比較緊張而忙碌。再加上新調來的總經理也在同一天上任,大家不僅提早來上班,看起來也特別的嚴肅,而 Joanne 除了將前任總經理交辦的工作盡快完成,也不斷地詢問新來的祕書關於新老闆的背景及過去的習慣,深怕第一天跟老闆開會就留下不好的印象。
Alan 努力了半天,沒有盼來升官加薪就算了,還被老闆丟進另一個「坑」,誰看了都同情。雖然對於老闆的人事佈局,總是無法理解,但某種程度代表著:我們並未和老闆處在相同的視野,具備相同的資訊認知。
「明明是因為公司逐步轉型,這位員工跟不上腳步、連續幾年考績後段班,又幾次向主管表達倦勤,希望公司主動提出優退方案,讓他有機會提早退休。沒想到結果卻是被倒打一耙!」Oliver感到非常的不解和氣憤。幾位當初一起申請優退的同仁,也在員工們的私人LINE群組中抱怨被公司虧待,各種負面聲音,使得在職員工的士氣也大受影響。
James 看著桌上幾個大型專案的合約,雖然拿下大案很高興,但心裡也擔心究竟有誰可以來擔任計畫負責人。公司這兩年因為轉型而快速成長,但是內部可擔綱重任的人才卻銜接不上,現有的同事多數都被綁在既有的工作上,每個工作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無法隨意替換,也因此案子接得愈多,風險就愈大,深怕哪個案子品質沒顧好,反而砸了招牌。
Steven 是公司裡出了名的高效老闆,因為 Steven 自我要求極高,他對同仁也少有 「和顏悅色」的時候,同事們都很怕跟他一起開會,而且被罵得愈兇的同仁,似乎也沒有表現得更好,甚至原本在他部門的同仁一有轉調的機會就想調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