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為人機互動介面設計。目前為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成功帶領 iKala Commerce 下的 KOL Radar 團隊打造台灣第一個運用大數據分析作為技術支持的 AI 網紅行銷服務。iKala 是一間跨國的 AI 公司,使命是「AI 賦能」,並提供以 AI 驅動的數位轉型及數據行銷整體解決方案,旗下有 iKala Cloud 及 iKala Commerce 等雲端及新零售服務與產品。(iKala 徵才中)
去年在《得到》聽到可口可樂教父唐納德 ‧ 基奧(Donald R.Keough)的《管理十誡》覺得很不錯,就在我每天的 excel 工作表上開了一個 tab 紀錄上去,這樣子不時可以看到。
人生不是電影,你通常不會在最危急的時刻獲得雷神之鎚擊敗大魔王,逆轉局勢。故事之所以精彩,令人印象深刻,是因為小概率事件產生極大的懸殊感,讓人以為「以少勝多」是一種可以實現的「常態」。然而實際上,從來沒有這回事。
最近參加徵才分享,我總喜歡拿知名矽谷網路人、Web2.0 一詞發明者提姆 · 奧萊理(Tim O’Reilly)的一句話當成結尾:“Money is like gasoline during a road trip. You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money, but it shouldn't be about the money." (金錢就像旅程中開車時的汽油般,你需要注意錢的狀況,但是旅程的意義本身與錢無關)
創業多年後,我領悟到一個道理,就是「別像 Google 一樣思考」。這句話裡面的 Google,可以代換成任何一個成功的大型公司。
我們總能在過往的歷史中,找到一些能夠指引我們向前的蛛絲馬跡,這就是讀這些商業故事最大的魅力跟價值。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每個人每一天都有個有限度可以花用的「精力池」,每天生活大小事上的決定,都會耗用「精力池」裡面的能量。年輕的時候,這個池子還蠻大的,並且恢復的速度也很快,因為身體機能都很健全。
最近聽到一本書《愛是一門藝術》裡面提到一個觀點,認為「愛人」是一種能力。我們時常以為,如果我們可以碰上那個「對的人」,我們的愛情就會天長地久,幸福直到永遠。而對於任何不圓滿的愛情關係,都是因為還沒遇到那個「對的人」。
最近看新聞,看到天母士東市場的改造,的確讓人耳目一新,整個看起來舒服很多。不過我腦中隨即想起了之前在念書時,讀過的一個管理案例:
這個假期,我回到南部跟家人一起去掃了墓,雖然此趟旅程是要慎終追遠,不過聽到了家人一些工作上的困擾後,我卻有另外的感慨。我在想,許多人生理上或許是活著的狀態,但是實際上卻是處在「慢性自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