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31日發布財報,在景氣影響下,季獲利和全年營收都衰退。三星為何還願意維持資本支出?與台積電競爭有何關聯?
茶之魔手2023年在東京澀谷開網美店「MAGIC TEA」,在大家高喊珍珠奶茶退燒之際,茶之魔手為何仍堅持進軍日本?
當漢唐、洋基將半數以上的資源投入晶圓廠、搶台積電訂單,這家創立44年的老字號無塵室機電工程公司聖暉,卻選擇走一條人少的路。
特斯拉近期為衝刺銷量在全球降價,雖然成功吸引新訂單卻也在中國引發車主抗議,從這起事件能看到過去被看好是「下個蘋果」的特斯拉,恐怕沒有辦法實現這個期待。
麥肯錫研究 300 個開發新事業的公司發現,從設下願景、建立營運系統到穩定支持和永續經營,CEO 在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有 5 件事更是優先要務。
麥當勞職員們提出的「單調指數」讓麥當勞找到了成功的展店方程式!餐飲業界冷落的地區以及高速公路或購物中心錯過的地區等,愈無聊的地方,愈可能成功?
過去國產小發財稱霸的中華菱利,面對和泰引進TOWN ACE車款搶市,雙方不僅一同做大市場,也讓這場爭霸戰延燒到2023年......
訂戶累積的大數據,讓 Netflix 為顧客精準推薦了喜愛的影片,卻難以藉此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片。Netflix 為何無法稱王?授權內容為何仍更受歡迎?
Google 為什麼能把廣告賣得嚇嚇叫?《平台假象》分析,Google 罕見地擁有三大競爭優勢的要件:規模經濟、自我強化的需求面優勢與供給面優勢。
微軟近期的併購動向屢屢掀起熱議。暨引發多國政府監管單位注意、競爭對手索尼強力反對的動視暴雪娛樂之後,影音串流龍頭 Netflix 據傳也成為最新目標。
餐飲企業瓦城宣布將取得美式餐飲品牌樂子(the Diner)股份,將從目前主力的亞洲餐飲,再拉出一條美式餐飲的路線。背後到底看上什麼效益?
獨步全球!比購物中心還厲害,日本「商店街」商業模式特別在哪?即使到現在,也很難有大型購物中心能在商品力跟大型商店街比擬。日本商店街有 3 個特殊之處:
汽車龍頭的豐田(Toyota)一直對電動化浪潮抱有疑慮。社長豐田章男近日表示,電動車不該是汽車產業未來唯一方向,業界「沉默的大多數」都對此抱有疑慮。
N次貼的製造廠商聚和國際是台灣特用化工產業的隱形冠軍,便利貼產品在全球市占第二,他們曾經持續半年產能下降 10% 以上,直到借助數據改善產能問題...
疫情逼得許多產業不得不轉型,也考驗領導者必須做出選擇:公司遇到困難時,要先裁員削減成本,還是轉做短期效果不明,但對長期更有益的投資?
巨大近期傳出向供應商展延票期,財報顯示目前捷安特的庫存嚴重暴增,企業對市場的需求預測失準,導致庫存暴增,背後的現象可以用「長鞭效應」來解釋。
Sony 音樂已經是該集團 2022上半年營業利益最高的事業,唱片業面臨著線上盜版猖獗、串流平台取代實體專輯的挑戰,Sony 音樂為何能保持穩健成長?
肯德基的傳奇CEO約翰.布朗去世,終年88歲。哈佛商學院曾將他評為20世紀美國頂尖商業領袖之一,與華特.迪士尼、比爾.蓋茲比肩!布朗到底有何本事?
志強國際是全球最大的足球鞋供應商,隨著 2022 世足賽開打,足球鞋背後的關鍵供應商也受到矚目,志強如何讓愛迪達、NIKE 都指名合作?
全國電子進駐一級商圈百貨,而燦坤近年也開設街邊高級店Surpass超越店,都是為了鎖定高消費的金字塔客群,他們為何有此策略?
韓國女團 Blackpink 來台演唱會門票4.5萬張秒殺!從韓國行銷到歐美、東南亞,紅遍全球並非偶然,背後有兩個關鍵的策略布局!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表示,「如果外界認為全支付=全聯的話,未來會很辛苦。」現在8成是PX pay舊用戶轉去開通新服務,但如何讓慣用電子支付的人願意加入?
企業推出一項具有市場顛覆性的產品或服務時,經常會碰到兩難的抉擇,例如:面對全新市場,企業擴張速度要快要慢?如何做出差異化新產品,但又不會讓客戶覺得太陌生?
海尼根近年在台灣頻推新品,零酒精 0.0、星銀(Silver)、艾德懷斯(Edelweiss)屢獲銷售佳績。啤酒市場競爭激烈,海尼根懷抱何種策略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