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用人才時,你的標準是什麼?魏文侯想要尋覓一位宰相,但是,他在魏成子和翟璜兩個人選之間猶豫不決,詢問李克認為哪個人比較適合。李克卻認為,魏文侯在煩惱「誰最適合」的問題之前,應該先思考:「怎麼判斷」誰最適合?
這家美國小工廠堅持「給高薪、不外移」。雙雙墊高成本的作法,卻還能年年成長賺錢,到底是怎麼做到的?CEO這樣說......
有些老闆動不動就愛說,年輕人這不好那不好的,好像公司經營不起來都是別人的錯,尤其是這一代的錯!可是,有些說法滿奇怪的,還會前後矛盾。
一位同事問我:「紀香,你覺得經營公司或創業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是找資金?還是想出一個了不起的商業點子?或是用超越別人許多的技術?甚至是超強無法比擬的執行力?擁有豐富雄厚的商業資源?你覺得可能是什麼?」
台灣僅一成左右的企業採用 IQ 測驗來選才。但是研究顯示,無論工作簡單或複雜,隸屬於哪一種職缺或產業,IQ 都是重要的選才標準。想找出好人才,企業應賦予 IQ 一定的權重分數,並納入選才工具。 回溯
在我對企業主管講授人力資源管理的課堂上,求職面談(job interview)是最常引起熱烈討論的議題。 上課前,大部分主管都認為自己識人無數、獨具慧眼,三兩下就知道該找什麼樣的人進來,才能幫助公司
狀況題:今天你是某企業的主管,現在你的團隊裡有個職缺必須盡快補人,於是你開始向外招募人才。很快地你收到了許多履歷表,最後有兩位候選人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他們同樣都符合應徵資格,只是在履歷表上的經歷大
企業選才時,納入大數據(Big Data)分析的技術,是更科學、有效的方法,不但能預估及規畫公司的人力需求,釐清勝任各項職務的關鍵成功因素,還能選出真正有助於公司未來發展的員工。 在大多數企業,篩選
台北市長柯文哲進入市府服務快滿一年,今天(12/3)特地來到《經理人月刊》舉辦的100 MVP最有價值經理人榮耀分享會中,公開他的「市長管理學」! 短短20分鐘的簡報,柯文哲以台北市長選舉和管理市府
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人士社交網站LinkedIn,目前擁有超過4億名會員,不少《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的優秀人才都是其中一份子。無論你是想找工作、建立職場人脈或是招募新進人員,都能上Lin
你一定遇過這樣的情況:面試一位新鮮人,你們相談甚歡,他也充滿熱忱,你相信有他加入必能為團隊注入新的活力。但就在你發出錄取通知後,他卻選擇其他的機會..
外界對Google員工的想像,大多脫離不了「聰明」兩字,但是從Google台灣區總經理陳俊廷的角度來看,聰明,並不保證你就會被Google視為重點栽培的人才。陳俊廷表示,能夠在Google取得升遷
如何在面試時,準確地辨認出合適且優秀的人才,一直是企業在招聘上所面臨的考驗。美國居家清潔用品業者[美則(Method)][1]向來以嚴格的面試聞名,平均時間是其他公司的兩倍。 創辦人之一艾瑞克‧萊恩
###「履歷表寄出隔天就接到電話」只會出現在廣告 很多在找工作的人都想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寄了履歷表以後,到底要等多久才會接到面試通知?到底要經歷多少關的面試?面試以後要多久才會知道結果? 我們可以
對一般企業來說,通常都是有需要才會開缺,設立職缺後,再找人補該職缺。但是,Google卻不是這麼做。 Google是看到高手就先找進來,因為在業界中好的人才難尋,常常要找很久才找得到。而且好的人才被
在知識經濟時代裡,「人才就是資產」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究竟該如何挑選「對的人」呢? 每年都會收到 200 萬封如雪片般飛來的履歷,Google 人力資源部高級副總裁拉斯洛.巴克透露了
一家剛起步的公司,如何招募到優秀的人才? 日本創業家、暢銷書作家田中和彥在[《上司完全使用手冊》][1]一書中,提到這個他剛初出社會時,所發生的故事。 ---- 剛出社會的田中,在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大家都在喊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子,但在高空屋率的地區卻仍有一堆便宜房子賣不出去。人人都想往市中心蛋黃區擠,卻沒什麼人願意搬到蛋白區邊緣,房價便宜一大截的地方住。 ###只有右半邊的M型化就業市場 M型化
很多人問過我,”人才招募” 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呢? 我的答案是 “行銷”。 通常在企業裡,招募工作理所當然會交給人資部門負責,但我相信擔任人資工作的夥伴都會認同「高薪不見得找的到好人才」這句話,雖然
許多企業在找尋外部人才時,人力資源與用人單位皆會做適當分工。人資單位通常負責運用不同的管道,募集應徵者。在這同時,也蒐集應徵者的個人履歷資料,做第一關的篩選,把不適合應徵條件的人先從名單中剃除。接下來
今年第一場校園徵才博覽會於三月初在台大登場,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今年應屆畢業或退伍的準社會新鮮人中,高達7成3預計立即投入就業市場,創下近5年新高。 這看似樂觀的統計,背後卻隱藏著人資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