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升溫,醫療量能是否足夠,成為熱烈討論的議題。在去年的此刻、美國疫情爆發時,傳統醫療是如何高速轉型,和快速變化的疫情抗戰?麻省總醫院是個好例子。
COVID-19(新冠肺炎)彷彿轉型的「檢測劑」,考驗企業面臨危機的應變能力;同時,又像是「催化劑」,逼得企業數位轉型。你的公司跟上腳步了嗎?
莫德納疫苗從開始研發到正式問市才用了不到 11 個月,創下有史以來最快速的疫苗研發紀錄。他的組織文化、管理方式,有什麼特色?
新冠肺炎的急迫威脅已然改變所有的產業。許多看似根深蒂固的傳統型公司已經發現自己其實也能轉型,而且竟能轉型得如此快速。
2019年5月啟動的行動支付「PX Pay」,上線兩周創下百萬下載紀錄,至今已突破700萬用戶,晉升台灣前三大行動支付。
去年大苑子推出訂閱制遭遇瓶頸,使其開始重新思考如何與客人建立長久的消費關係,透過線上內容經營及線下門店體驗,創造全新品牌價值...
數位轉型無可避免,我申請轉調數位部門,經過半年的洗禮,我領悟出一些方向,在此與大家分享,應該把握哪些準則及態度,讓自己真正的數位轉型?
古馳(Gucci)2020年全球銷售下滑23%!開雲集團(Kering)旗下百年品牌Gucci怎麼轉型?3策略解密:推出網路獨賣款式、增加線上商城活動
萊雅集團(L'oreal)、香奈兒(Chanel)紛紛透過 App 或人工智慧等平台提供虛擬試妝體驗。
歐舒丹(L'Occitane)美國子公司聲請破產!疫情下,歐舒丹歐美門市一直倒,永久關閉 44 間表現不佳的店舖。為何全球銷售額仍持續成長?
台北市電腦工會理事長彭双浪閒暇不追劇,談到推薦書單,他第一個最推薦的是跟工作分不開的好書:《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
全聯福利中心宣布跟Uber Eats合作、統一超商7-ELEVEn宣布將收購台灣本土外送平台foodomo部分持股,零售業、外送業結盟動作頻頻,原因?
全聯攜Uber Eats、統一超收購foodomo!零售業與外送業為何合作?從美國DoorDash、Grubhub市占率分析:背後有5大好處。
台灣想在這場疫後人才戰中扳回一城,就要從調薪開始!人才大未來關鍵報告:台灣薪酬結構有 3 大問題
1111購物節一波促銷,掀起獨立書店與網購業者的戰火。台灣出版業不景氣,日本也沒好到哪去。但從角川集團轉型成IP文化事業的故事,能給台灣企業一些建議。
高端精品LV、Gucci、Dior 、Burberry被疫情逼上轉型之路,除了線上時裝周、數位服裝,它們還推出哪些新服務?
麥味登將直營店改裝成外帶店,並靠雞蛋糕把過客變死忠顧客,搶攻小資族的用餐尖峰時段──以後麥味登是早餐店還是下午茶店,將由消費者決定!
未來已來,數位人才成為企業轉型致勝的關鍵。想植入數位基因,必須不斷學習、提升新技能(reskill╱upskill),並保持心態的彈性、敏捷與靈活。
餐飲業想加速外送平台,要注意什麼?外送是解救餐飲業的萬靈丹嗎?日本餐飲業者心聲:這 4 件事很令人擔心。
無論今年 5 月,中油加油站遭駭客入侵,或是 2018 年,台積電中標,這些公司都找了安碁資訊幫忙。究竟宏碁小金雞如何站穩資安市場?
Nike公布今年截至8月底的財報資料,總營業額為106億美元,遠超乎分析師預期,其中線上銷售成績最為亮眼,營業額大幅成長82%。Nike做對哪些事?
美廉社展店已達744家,距離1000店不遠!近來透過串連線上線下會員、導入App支付,創造新消費體驗,在超商、超市高度競爭下,走出自己的特色。
麥肯錫顧問公司 2018 年發布對全球 1200 位高管的調查,僅有 16% 的高管認為數位轉型稱得上成功。為什麼數位轉型這麼難?
誠品已連續關了8家店,年底前還要再關兩間。關店,是降低費用跟虧損,讓組織更朝輕資產邁進的第一步,下一步則是全通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