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曾任《卓越》雜誌、《保險行銷》雜誌總編輯,曾被金石堂書店選為 1997 年出版風雲人物。何飛鵬部落格
組織派任有挑戰性的任務給員工是職場常態,能力不足便是工作者的常態。然而,挑戰能力不及的工作是快速進步的方法,在不足中面對挑戰,努力學習,勉強完成,所以永遠不要擔心不足。
任何事物如果數量眾多、差異甚大,就很難概括而言、一視同仁,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分類,這篇是把負責事物分類的方法,再就這些次分類進行分析,並採取不同的對策,以做為快速對應的準則,我稱之為「橄欖球思考法」。
執行力與策略思考,是主管非常重要的兩種技能。主管的能力養成,通常是透過聽命行事,用執行力去完成任務,隨著能力的提升,才開始培養策略思考,決定「做什麼事?」以及「怎麼做?」
許多笨方法具有最大的效果,大多數的聰明人不屑、不肯用笨方法,所以經常在不可能犯錯的地方,犯下不可思議的愚昧大錯。這是我從一個公司的小主管身上得到的啟發,方法一點也不特別,只不過是事前仔細預演一遍,但對已經自恃聰明的我,宛如晨鐘暮鼓,效用極大。
我們經常本末倒置,當我們搞砸一件事時,我們會說這件事太難做了,所以沒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難做,還是我們沒做好?誰都不知道。
由人資單位發出的生日賀卡、由老闆祕書自動發布的問候,老闆在整件事的過程中既無參與、也無了解,這就是制式化的廉價關心,缺乏人味的溫暖。
有人在三十五歲升為公司的中階經理人,也有人在四十歲成為中階經理人,但是大多數人到了六十歲,仍然只是中階經理人,能升為決策高層主管的永遠是少數,為什麼這些中層經理人永遠只是中層呢?
如果有人問你: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相信沒有人會回答:沒有。我當然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我怎能在職場上工作?這是每一個人共同的答案。可是我的答案稍有不同,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真正處境艱難、造次顛沛之際,就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有這種能力了。
網路巨霸谷歌(Google)推行一項叫做「目標與關鍵成果」(Objectives & Key Results,OKR)的制度已經很久,不但讓所有員工自己訂「目標」(Objectives),也自己訂想完成的「關鍵成果」(Key Results),逐月逐季逐年檢討。谷歌這些年的成長,聽說與這項管理制度有巨大的關聯,這實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員工的熱情是寶貴的資源,一定要小心呵護,面對員工主動提出的各種創意或意見,主管要有「不論好意見,或者壞意見,只要有意見,就是好事,就值得鼓勵」的心態,給予正面肯定。
了解團隊的實力、體察外界環境的變動,是主管必需做到的事,這些都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業績變化。好主管不會只懂得踩油門、擠壓業績,也要懂得何時該踩煞車。
有一個主管,每當我找他來談事情時,他總是先問我,何先生,你又要罵我嗎?許多次我並不是要罵他,我只是要提醒他某些事,但他的話,讓我驚覺到是不是我話講得太直接了,讓他時常感覺到被罵。從此我和他的溝通變麻煩了
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道不盡的為難;每一個層級、每一個職位,都會遇到不合理的對待,都會遇到不講理的人,也會遭遇不稱職的團隊成員,更會碰到不夠英明的老闆、主管,所以每一個組織中都充滿了抱怨!
一個非常能幹的工作者,升上主管之後,一切都變了,他幾乎一件事情都完成不了。每天忙得團團轉,隨時都在救火,但通常還是來不及,悲劇不斷的發生。我仔細觀察,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所有的學習都要經過「學習、質疑、過濾、內化」這4步驟,將吸收到的知識去蕪存菁、留下有用正確的,形成自己的理念。學習不在多,而在正確,而在內化,而在能用。不正確的學習,不如不學!
在一場演講後,一位先生提問:他已四十歲,是一家公司的中階主管,他服務的公司是一家傳統製造業,所生產的產品數十年如一日,毫無改變,雖然目前生意還過得去,但是他自己卻覺得了無生趣,因為每年都做一樣的事,每天也都做一樣的工作,他想改變,但又沒有勇氣辭職,問我該怎麼辦?
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我常思考:如何才能讓團隊全力以赴,做出不可思議的成果?各種答案都可能,但是我最相信的一件事是:推心置腹的信任。對於同事能力的百分之百相信,以及對他的人格、道德、價值觀
有一段時間,我曾一直想如何快速致富,可是做新聞工作,領的是薪水,唯一能想的是省吃儉用,省點小錢;想發財,門都沒有!轉換跑道,去創業嗎?
主管聽到關於部屬的負面傳言,該怎麼處理?我對人的態度已非簡單的信任或不信任,人會改變,也會因為各種情境做出令人意外的事,因此最好的是先信賴,然後仔細觀察,這才是安全的方法。
敢對員工採取差別待遇,是企業變身的開始。只要傑出人才能夠實質提高經營效率,這種策略性的差別待遇,將促成企業的變革,絕對值得一試。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工作的人,通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已經歷經了許多工作,卻對每一個工作都提不起興趣,而自己也缺乏非常明確且傲人的專長,因此做什麼不像什麼,始終找不到歸屬
任何偉大的構想、周全簡報者要把整個計畫的價值、意義、創新及關鍵重點,濃縮成五分鐘之內可以說完的腳本,遇到任何人、任何場合,我們都可以把握推廣的機會,向所有可能的人宣傳,這五分鐘的開場,是一切可能的起點。的計畫,在推廣、實踐階段,一定要有「五分鐘決勝負」的心理準備。
對所有團隊成員一視同仁,無差異回饋,是許多主管共通的盲點。然而,這其實不是組織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