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2

總是一開口就激起對立?想在職場談合作、交盟友,4 個方法練習「非暴力溝通法」

整理・撰文 林庭安
2023-10-18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又遲到了!」「為什麼你做事總是拖拖拉拉?」這些話,你曾經說過嗎?還是從別人嘴巴裡聽到?這些帶有批判、貶低、責備的語言,被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Rosenberg)稱為「暴力語言」,它的象徵動物是豺狼;長頸鹿則代表同理、善解人意的「非暴力語言」。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學會非暴力溝通,在職場上,就沒有所謂的敵人,人人都能成為你的盟友。

想要在職場上活用「非暴力溝通法」,

不妨嘗試以下 4 種練習(點擊可直接前往該段落)

1. 觀察但不評論
2. 表達內心感受
3. 認清自身需要
4. 提出具體請求

練習 1|觀察但不評論

我真的不想找架吵, 為什麼一說話就激起對立?

「你可以說看到我沒做家事,心裡很失望,但罵我『不負責任』,並不會讓我更想幫忙。你可以說我拒絕你的追求,讓你頗為受傷,但罵我是『木頭人』,並不會讓你將來更有希望。」

盧森堡的這段話,完全展現出 人們在表達時加入自己的主觀評論,讓對方不僅無法聽進去,反而會認為我們在批評指責,更加抗拒行動。 因此,非暴力溝通的做法,是要你學習「觀察」和描述他人的一舉一動,但不能和「評論」混為一談。主觀評論和客觀描述的差別是什麼?

不帶評論意味的客觀陳述,是如實呈現自己所見人事物的所作所為,僅此而已,比如「山姆在開會時沒有詢問我的意見」。但如果你是說,「山姆每次開會都自顧自地發表意見,也不想聽別人的想法」,則屬於添加主觀意見的評論。

《非暴力溝通》指出,當說話者指涉的對象不明確(移工講話都很大聲)、言談間增加個人的推測(他不會準時把成品交出去的)、習慣將預測當成既定事實(不吃早餐,對身體不好),或是使用含有個人詮釋的副詞與形容詞(吉姆長得很醜),都可能使單純的觀察變成評論,引發談話雙方的對立情緒。

延伸閱讀:加入新團隊,當心踩到 3 種地雷!用 7 招「新鮮人」職場生存法化解不適

比方說,提到你「總是」很忙、「每次」都不幫忙等字句,聽者往往會急於為自己辯解「哪有總是忙」「多少有幫忙吧」,質疑你過度誇大,自然無法產生善意,進行有效溝通。

練習 1 |把存粹的「觀察」圈起來

練習1:把純粹的「觀察」圈起來
非暴力溝通法|練習1:把純粹的「觀察」圈起來
經理人

練習 2 |表達內心感受

我感覺很受傷, 應該坦白講出來嗎?

你曾經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情緒嗎?「我很生氣」「感覺受傷害」,這些感覺不宜公開的內心活動,其實是有助於溝通的利器。幫助對方充分了解你的感受,雙方才有機會進一步掌握彼此需要、達成共識。

雖然我們常常使用「我覺得」這個詞,但實際上卻沒有說出太多感受。《不再各說各話》解釋,感受是身體經歷到的感覺,但大多數人會把情緒和腦袋中的想法混淆在一起。舉例來說,「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對我並不公平」,其實只傳達了你的想法,並沒有提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更精確的說法是「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對我並不公平,我有點不滿。」 如果沒有談到情緒,不僅無法增進雙方的理解,還可能讓對方過度聚焦想法、感到委屈,不願意繼續溝通。

在表達自身感受時,用詞最好明確、具體。可以擴充與感受有關的詞彙,未來就有機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一般來說, 當「我覺得」後面接著以下 3 種說詞,就代表說話者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

  1. 似乎、好像: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失敗者
  2. 我、你、他、它等代名詞:我覺得我總是在聽命行事
  3. 人名或指稱某些人的名詞:我覺得小艾很負責任

在聆聽他人說話的時候,也是如此。當你聽到對方說「我覺得同事看不起我」,與其反駁沒人看不起他,不如同理他的感受,往下思考背後的需要,幫助對話進展下去。

練習 2|哪些字句成功表達出感受?

練習2:哪些字句成功表達出感受?
非暴力溝通法|練習 2:哪些字句成功表達出感受?
經理人

練習 3|認清自身需要

面對同事赴約遲到, 為何我有時擔心、有時生氣?

和部門同事約了午餐,過了 12 點他卻沒出現,你可能會生氣地想「這麼沒有時間觀念」,但再過 1 小時他還是沒來,你或許會轉為擔憂,怕對方出事了。

明明都是遲到,為什麼你上一秒生氣、下一秒又轉為擔心?《不再各說各話》提到,人們在面對相同情境,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盧森堡也強調,人類的感受是源自當下的需要與期望,以及對他人言語和行為的解讀。換句話說, 你會有情緒,不是因為別人做了什麼。對方做的事或說的話,只是一個「刺激」,真正的原因,是這件事與你的某個價值觀或需要違背,所以你才會有反應。

舉例來說,聽到別人說:「你是我見過最自以為是的人!」當下你可能會覺得是自己不好,向對方道歉;或是憤怒反駁。但依循非暴力溝通的處理方式,是在自省與對抗之前,試著察覺自己的感受,反思背後的需要。

比如,你感到很委屈,因為過去一直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卻沒有被察覺。這份委屈背後的需要,是希望有人肯定自己為他人所做的努力。盧森堡表示,愈能將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加以連結,就愈能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不會一味責怪他人。在日常對話裡,有些常見的句型會讓你不自覺怪罪他人。例如,「我感覺(某種情緒),因為(別人做了什麼)⋯⋯」,或是在陳述中只提到別人的行為(我升職那天沒有人祝賀我,我覺得很傷心)。如果改用「我覺得⋯⋯,因為我⋯⋯」的句型描述事件,能訓練自己更有意識地為感受負責。

延伸閱讀:脾氣好的老實人,別委屈自己!可以保有善良,但不能永遠忍讓

練習 3|哪些句子真正為感受負起責任?

練習3:哪些句子能真正為感受負起責任?
非暴力溝通法|練習3:哪些句子能真正為感受負起責任?
經理人

練習 4|提出具體請求

為什麼我表達了訴求, 卻沒有人願意照著做?

「我希望你們在公司裡能隨心所欲地發表意見。」當主管這樣說,你真的敢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嗎?

多數人不敢,因為這句話有太多模糊空間,很難確保自己會不會有天因為「太隨心所欲」,而喪失晉升機會。

《非暴力溝通》指出,人們會用含糊抽象的語言,掩蓋想要操控對方的意圖。即便主管真的希望員工能自在表達,但沒有明確告訴對方可以怎麼做,只會讓人無所適從。更好的說法可能是:「我希望你們可以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讓你們更敢於表達意見。」如果主管能清楚表達自己的請求,就愈有可能得到相對應的結果。

向別人提出請求時,盡可能使用正向、具體明確的字詞,以對方有能力做到的方式,提出要別人「去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如果只告訴對方不要做什麼,一來他無法理解你真正的意圖,二來可能激發出叛逆的心理。

不過,盧森堡提醒,不要把「請求」跟「要求」搞混。

如果你心裡想的是:「他應該照著我的話去做」「老闆理應幫我加薪」「要他們加班是有道理的」,你提出的就有可能是「要求」,當對方不照你的話去做,你就有可能會批評他們;如果有人曾經拒絕你而受到責備,他也會認為你之後提出的請求都是要求。

如果想讓對方明白我們真的是在「請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遭到拒絕後,同理他的處境與難處,再試著就我們的訴求,與他人對話、尋求更好的解方。

練習 4|哪些句子有表達明確的請求?

練習4:哪些句子有表達明確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法|練習4:哪些句子有表達明確的請求?
經理人

非暴力溝通法如何改善人際關係,專家這麼說(點擊閱讀專訪):

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認證培訓師 鄺麗君:
不是學一套話術改變別人,而是「學一種可以跟對方連結的說話方式」

「中華好好說話,學會」創辦人 賴佩霞:
把想法表達出來,要不要做是對方的事,所以「非暴力溝通其實是表達真實的自己。」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3

想請員工改善狀況,卻說不出口?一個溝通法學起來,不傷人還能夠具體表達要求

整理・撰文 吳俊毅
2025-09-03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與主管面談完,小芳低落地離開會議室,主管雖然稱讚她工作效率高,但同時卻說她穿著不專業,原因在哪也無從得知。那天之後,她每天上班都為穿著苦惱,不久後就因此而離職。

不論生活或職場,給予意見或回饋時,如果太過抽象或模糊,不僅有可能造成誤會,更容易讓人無所適從。主管在績效面談或一對一面談時,不應該只說出評價,而不給原因跟建議,否則員工無從做出改變。

很多主管其實並非不想給具體回饋,而是不知道怎麼說才不會讓員工受傷,或不清楚如何把觀察轉化為可執行的改善方向。這也是為什麼《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特別設計了一系列溝通與管理工具,幫助主管從日常一對一到績效面談,都能更精準地表達需求,有效帶動團隊成長。

利用「推論階梯」觀察事實:你在哪裡加了個人解讀?

《不再各說各話》建議,可以利用「非暴力溝通」的 4 要素來傳遞訊息,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 當主管透過觀察來代替評論時,比較不會引發衝突,也不會讓員工感到不舒服,引發防衛心態、降低士氣。 例如部門業績沒有達標,主管在跟團隊開會直接說:「大家上班都不認真積極。」就會引發團隊反彈,可以嘗試陳述客觀事實,「我觀察到大家 8 月分只開發 10 位新客戶,沒有達到上個月的標準。」

但即使是觀察,我們往往還是會加入自己的主觀評斷。哈佛商學院名譽教授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設計「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以階梯比喻我們跟其他人交流時,可能會加上個人解讀,讓客觀事實變成帶有主觀見解的資訊。

延伸閱讀:三明治主管好難受!怎樣溝通,才能同時滿足老闆與部屬?

在客觀的真相裡加上個人的解讀與意義,即使是相同的事實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小王深度經營顧客,在上個月雖然只成交一筆訂單,但是該筆訂單金額高達 3000 萬元,甚至帶來許多潛在的頂級客戶。今天主管在會議中,一眼看到顧客成交數,在其他同仁都成交十多筆,小王只成交一筆,就他的觀察會判斷小王是位偷懶的員工,但其實他的成交額優於同仁 3 倍。所以,當主管知道自己的客觀判斷錯時,就要退回去原本階段,在眾多事實中,找到合適的資訊,輔助主管做出正確的判斷。

表達讚賞 3 要素,讓對方知道「做對了什麼」

藉由「推論階梯」,主管可以學到修正觀察的論點,但該如何將觀察的結果傳達給員工?一樣要善用「非暴力溝通」4 要素,例如,希望員工不要遲交報告時,與其說「你的報告都太晚交了。」不如說:「我注意到這些報告星期三得交,你卻到星期五才交(觀察),這樣會拖延專案的進度,這讓我很為難(感受),因為我很重視這次的客戶(需要),我們討論一下改善方式,希望下周可以如期繳交(請求)。」

給回饋不見得只有要求改善,有時候也是想表達讚賞。不過,稱讚也是需要技巧,《不再各說各話》則認為,與其給人正面評價,倒不如直接說看到的事實,並說明自己對這個事實的感受,對方也能從這些回饋學到東西。

延伸閱讀:員工表現不佳、拖累其他同事,主管該如何給予反饋?3 步驟拆解溝通流程

《非暴力溝通》建議,表達讚賞或感謝應該包含 3 個要素:
1. 對方的哪種行動幫助了你
2. 我們有哪些需要因此獲得滿足
3. 在需要被滿足後,你產生什麼樣的感受。

例如,想要稱讚部屬報告做得很棒,不要只說做得很好,然後拍拍肩膀,請喝杯咖啡就結束。可以說:
哪些行動 :這一季報告在編排上多了一倍資料,並且還製作資訊圖表
獲得滿足 :讓客戶們都能快速了解,他們因此下了 5000 萬元的訂單
感受 :讓我們今年業績提前達標,讓我感覺很開心,謝謝你。

所以,不管如何,透過非暴力溝通,可以讓讚美升級,讓負面的批評與溝通傷害降到最低。

137想請員工改善卻說不出口?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4

會議上爭吵,誰也不讓誰?練習一個溝通法,滿足對方也不委屈自己

採訪・撰文 林庭安
2023-10-12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件事交給你 3 個月了,怎麼還沒有進度?」聽到主管這句提問,你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覺得他在責怪你,通常接下來的對話會有 2 種發展。第一,怪罪對方、指責回去,「你有什麼資格說我?」「都是其他部門拖到時間」;另一種則是責怪自己,認為「是我做得不夠好」「我很糟糕」,開始計較誰對誰錯、誰應該做什麼、誰不應該做什麼, 落入「二分法」的思維模式,無論是哪種發展,都沒辦法推進討論,導致溝通品質不良。

鄺麗君在學會非暴力溝通(NVC,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之後,才明白 這些反應都是因為聚焦在老闆提問的「內容」,但更該被聽見的,其實是內容背後的感受跟需要。

向上管理、跨部門溝通核心:從對方的話裡察覺需要

「一開始接觸 NVC 是想處理親子關係,後來應用在職場上,卻因此深得老闆的心。」經過 10 餘位國際非暴力溝通培訓師的指導後,如今,鄺麗君已是台灣唯二獲得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認證的培訓師。

她強調,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 從對方的話裡聽見他的需要 ,「一旦找得到,就能提出策略,同時滿足對方和自己。」當你面對的人是主管,這就是向上管理的技能;場合換成與不同部門的人協商,就是跨部門溝通的能力。

非暴力溝通主要有 4 個元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首先,要觀察當下的情況,像是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再來,辨識自己看到這些行為的感受,可能是害怕、生氣、或是懊惱;接著,思考這些感受的背後,是基於哪些價值觀、渴望和需要。釐清前 3 個元素,最後就能坦承地向對方提出請求,說明希望他做出哪些具體行動。

延伸閱讀:為何部屬總是叫不動?微軟 CEO 推崇的「非暴力溝通」,善用 4 要素讓對方聽進你的話

在運用非暴力溝通時,一方面要清楚表達自己的 4 個元素,另外一方面也要推敲別人傳達的這 4 種訊息,才能有效達到雙向溝通,「我們不處理情緒,而是從情緒裡找需要。」

以開頭那一句主管的提問來說,沒有去聽需要,很容易認為他在批評、指責你,但如果能從這句話推測出主管背後的感受和需要 —— 可能是他重視效率,期待任務早點完成;或是最近被上頭催促、有點著急,需要了解進度;也有可能他其實樂於助人,只是想看看你遇到什麼困難,進而給予支持。

延伸閱讀:對老闆有意見,怎麼表達才聰明、不被討厭?組織心理學家的建議

當你同理老闆、猜測他背後的需要,就能進一步展開對話:「老闆希望我能盡快完成嗎?」「還是期待我以什麼頻率提供報告,方便掌握進度?」鄺麗君表示,即使猜不對也沒關係,因為開啟有效對話後,對方有機會告訴你真正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不是學一套話術去改變別人,而是學一種可以跟對方連結的說話方式。」

刻意練習「非暴力溝通」,與人建立連結、開啟有效談話

對話的雙方只要有一人理解非暴力溝通,討論事情就會比較順暢,「我不能決定自己會聽到什麼,也不能決定對方怎麼回應,但我能控制用什麼方式回應對方,所以一切決定都在自己。」

不過,想改變說話方式需要刻意練習。在開口說話或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帶著意識 —— 先問問自己,你說出的這句話背後是想滿足什麼需要,能不能說得更清楚,幫助對方理解、產生連結? 「它的理論很簡單、好操作,但困難的是,你要從舊有的習慣去改變到新的說話方式,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


Profile

鄺麗君|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曾任昱晶能源科技總經理室執行祕書。2012 年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2022 年獲得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認證培訓師。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5

已經好好講話,對方就是聽不進!溝通頻碰壁,賴佩霞用 4 階段學會「非暴力溝通」

採訪・撰文 林庭安
2023-10-16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日前,因為出演《人選之人》總統一角而備受人知的女星賴佩霞,除了演員身分,也是「中華好好說話,學會」創辦人、暢銷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的作者,「我花了 40 多年鑽研心理學,一直想要解開心裡的結,讓自己遇到不舒服的情況時,不要糾纏下去。」

2020 年,賴佩霞取得廣州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博士,她表示,在寫博士論文時,不知道要寫什麼,直到看到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用「非暴力溝通」成功調解部落紛爭,深受感動,決定深入研究。

學會以「事實」溝通,別把情緒投射在他人身上

她發現很多溝通、說服、談判的技巧,都建立在非暴力溝通的基礎上。溝通只要有一點不友善的語言,關係就可能會崩塌。 賴佩霞指出,簡單的一句「你為什麼⋯⋯?」可能就會激起別人的防衛心,認為你在指責他,更中立的說法是,「你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狀況?」把討論聚焦在事情本身。

舉例來說,當她看見家裡的狗狗便盆沒人清理,家人卻在一旁吃東西、看電視,她當然可以問,「為什麼沒人清理?」不過得到的結果可能是,家人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不斷爭論,愈演愈烈。

延伸閱讀:別怪員工講不聽!想給部屬建議,車上、茶水間的閒聊比你想的還重要

事實上,你想知道的不是「原因」,而是你有一個請求,希望對方能完成。在這個情境下,就是希望有人維持家裡整潔、把家務事放心上。「非暴力溝通,就是邀請你來跟我合作,」用「愛的語言」如實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並且提出正向、明確且具體可行的請求,最後交由對方決定是否要與你合作。

其中的關鍵,是要學習以事實講話,避免混淆感受與評論。例如,「我覺得主管今天心情不好,」表面上是在描述主管的心情,但實際上它是一句評論,「就像你不可能感受到別人的冷,你也不可能替別人感受他是不是在生氣,」你會說這句話,可能是聽到主管講話音量比平常大聲,因此感到害怕與不安,「主管在生氣」只是你的情緒投射,「只要受詞是別人,都是評論。感受是在談自己,我開心、我難過,受詞是自己。」

4 階段學習非暴力溝通:釐清自我,才能同理他人

非暴力溝通的說法會是,「我注意到你今天比平常講話還大聲、語速也比較快(觀察),我有點害怕(感受),因為我喜歡跟人維持和平關係(需要),可不可以以後出現類似狀況的時候,我們先稍緩談話?(請求)」賴佩霞指出,請求不等於要求,對方有權選擇做或不做, 「當你把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要不要做就是對方的事,所以非暴力溝通其實是表達真實的自己。」

延伸閱讀:為何部屬總是叫不動?微軟 CEO 推崇的「非暴力溝通」,善用 4 要素讓對方聽進你的話

這需要練習和自省,賴佩霞說, 學習過程可以分成 4 階段:
開始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不清楚自己講話經常夾雜評論、習慣性貼標籤;
再來是「我知道我不知道」,了解自己原來不知道怎麼好好說話;
接著是「我知道我知道了」,清楚自己現在有辦法好好說話;
最後是「我不知道我知道了」,不需要刻意練習,也能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與請求。

而她也是經過多年的練習,才從只會講「爽不爽」跟「超級不爽」,變成可以抽絲剝繭地把自己看清。「其實就是留點餘裕,好好觀察自己,」久了後就像盧森堡所說,「一旦你把自己理清楚了,當你看到別人在發怒,就會知道對方內心可能很無助,當你能夠辨認出這個需要,你就有辦法連結這個世界。」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1

為何部屬總是叫不動?微軟 CEO 推崇的「非暴力溝通」,善用 4 要素讓對方聽進你的話

採訪.整理.撰文 林庭安
2023-10-1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本與管理無關的書籍,為什麼成了微軟(Microsoft)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拯救公司的重要角色?

納德拉在自傳《刷新未來》提到,接任執行長後的首次高階主管會議,他就發給每位主管一人一本《非暴力溝通》,將這本全球銷售百萬冊的心理學書籍列為必讀項目。「在微軟,我們被訓練成習慣用一連串的問題來擊破對方論點,讓任何人的想法在 5 分鐘內被摧毀。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但常常得罪人。」

延伸閱讀:想要「講重點」該怎麼做?3 個溝通祕技,讓你開口專業又有力

他強調,微軟的轉型動力應該來自同理心,「在人類與 AI 共存的世界裡,同理心會是無價之寶,它能夠察覺、體會他人的思緒與感受,共同合作並建立關係,這是至關重要的能力。」這份信念讓納德拉實現了微軟的文化轉型,從 2014 年上任至今,公司股價上漲超過 1000%、市值不斷翻倍,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企業。

用「暴力語言」溝通,指責、衝突不間斷

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發展出的「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是以同理他人為核心的溝通方法,曾調解許多國際衝突,包含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政治對立。他在全球 60 多個國家創設了非暴力溝通中心,提供相關培訓。

具體而言,何謂暴力溝通?什麼才是非暴力溝通?盧森堡喜歡用「豺狼」跟「長頸鹿」這 2 種動物來比喻。豺狼控制欲跟攻擊性都很強,習慣自我防衛,什麼事都要爭輸贏,是暴力語言的代表;長頸鹿有更高、更廣的視野,擁有強大的同理心,願意聆聽與包容他人,是非暴力語言的象徵。

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指出,人類的天性友善,但從小在家庭、學校教育習得的說話方式,時常把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話語掛在嘴邊,不小心變成了「豺狼」。豺狼有幾種常見的說話模式:

第一,當別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就暗示對方做錯事,像是「你的毛病就是太自私」「那樣做很不恰當」,這種溝通方式將人們困在一個只講對錯、非黑即白的世界。

另外一種說話方式,則是暗示自己沒有選擇權,「老闆叫我騙客戶」「我不想上班,但我有家庭要養,所以只好去」。盧森堡表示, 當人們宣稱自己是受外在因素驅使才採取某項行動,就是在推卸責任。事實上,做每件事都是你的選擇,應該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動負起責任。

延伸閱讀:容易焦慮、敏感的同事犯了錯,我該如何提醒他?不妨嘗試從「看懂需求」開始

非暴力溝通 4 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認證培訓師鄺麗君表示,用「暴力語言」溝通時,談話品質就不會好。 因為當人們接收到批評或指責,身體會陷入「戰或逃」的反應機制,前者是爭論回去、與人起衝突;後者則是選擇逃避,但時間一長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

怎麼做,才能像是長頸鹿一般、切換成非暴力溝通?

盧森堡提倡從表達和傾聽著手,協助你在面對棘手、不樂見的情況時,不再下意識地做出慣性反應,實現清楚表達自我,還能尊重、同理他人需要,提出滿足雙方的行動策略,最終促成合作。他將非暴力溝通分為 4 大要素:

  1. 觀察: 不帶評論或判斷,客觀陳述別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2. 感受: 陳述自己觀察到這個行為的感覺,是感到傷心、害怕,還是懊惱?
  3. 需要: 思考是哪些價值觀和渴望,讓自己產生這種感受。
  4. 請求: 希望對方透過哪些行為來豐富你的生命?

鄺麗君認為,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以同理心為基礎,創造人跟人之間有品質的連結。這也是納德拉一再強調的觀念,如同他在《刷新未來》所說:「不管是在我們推出的產品,還是與顧客和夥伴共事,都必須培養更深的同理心,理解客戶未說出口、未被滿足的需求。」

127你的表達方式,是豺狼、還是長頸鹿?
經理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