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並非領導者不想做出決策,而是兩個選項分不出孰優孰劣,要人如何決策起?從兩難中找出最佳解的情境有無數種可能...
大多數領導者相信,明智的決策來自於精確的資訊,因此養成了重視數據和事實的態度,在推動變革時,一味地提供硬邦邦的訊息,忽略了感性和人際因素,導致工作者雖然理智上能理解變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情感上卻仍不自覺地消極抵抗。
有些老闆動不動就愛說,年輕人這不好那不好的,好像公司經營不起來都是別人的錯,尤其是這一代的錯!可是,有些說法滿奇怪的,還會前後矛盾。
好的團隊一定有好的主管。好的主管能引出部下最大限度的能力。為此,有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也非做不可,那就是了解部下、熟悉部下。
初上任者通常也會因為自己對該職位還不夠進入狀況,對職掌的運作、職權的拿捏還不夠純熟,所以心態上會比較戰戰兢兢、戒慎恐懼,並且廣納他人意見、虛心求教,在待人處事、溝通協調方面也會格外注意到各個層面,藉此希望自己能盡快勝任新的職位,並獲得他人的認同。
我的朋友是一家公司的總監,他曾經一面為同事們倒茶,一面這麼對我說:「主管不應該有主管的架子,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然而對員工和公司來說,沒有架子的主管真的好嗎?
老闆說:「這件事情要怎麼處理,你決定就好!」真是高興,終於說服老闆接受自己的意見,既然老闆授權給自己決定,那當然就是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執行囉!但是一執行下去,卻發現老闆一臉不高興,雖然口頭上沒說,實際上就是不支持,事情也難繼續進行,當初老闆明明就說讓自己決定,怎麼最後結果會這樣?
官渡大戰袁紹一敗塗地,倉皇逃回河北,約有數萬名士兵遭曹操軍包圍,棄械投降,曹操下令加以屠殺。事後在清理戰場時,曹操從敗軍不及銷燬的機密文件中,搜出一批曹營人士與袁紹暗通的書信。當下有人建議逐一點名,整
「究竟新的情境領導模型有什麼不同?」「情境領導應該如何應用在教練領導工作上?」「學習情境領導是否應該先具備一些領導基礎條件?」
人活著,總是希望能展現自己、被人肯定的。但主管們,當你過度展現自己,縱然你有「人中呂布」的一夫當關之勇,或「一個打十個」的葉問之能,那也僅止於
我工作幾十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在創業,但是從工作滿一年起,我就當了主管,從管幾個人一直到管幾十個人、到幾百人。可是我真正體會到我是一個主管,而且真的會當主管,是最近20幾年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