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燒肉起家的乾杯集團,在今天宣布創立新鍋物料理品牌「麻辣 45」。台灣人愛吃火鍋,是經過市場認可的,但一個燒肉品牌,要怎麼在這個紅海市場勝出?
問問你的同事、主管,公司的「品牌形象」是什麼,10 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同。但是,品牌看不見、摸不著,形象如何打造?
購買快速消費品時,消費者習慣於認大牌子、老牌子,這時如果新品牌想要進入消費者的「習慣」之中,該怎麼做?喜茶和江小白的做法值得參考。
多數人認為創業就是要尋找藍海市場,但是沒有競爭者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足夠需求的市場,或是想法很難具體落實。
10 月 4 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赴清華大學演講,談「總經理的學習」。半導體教父人氣超高,現場 350 人座無虛席,清大更有十個教室同步轉播。
瞄準自助旅行商機,亞洲兩大旅遊體驗平台 KKday 與 KLOOK,祭出不同策略吸引自助旅人的青睞。補貼金 PK 深度行程,哪種較吸引你?
二手商品銷售並不是獨創的商業模式,但 Mercari 做到在日、美下載破億次,還掛牌上市。這驗證了一件事:只要用心,市場永遠都找得到空隙。
大膽擠下星巴克!台灣連鎖咖啡廳的王者已經不是星巴克,今年 9 月,路易莎分店數直逼 480 間,超越國際咖啡連鎖龍頭星巴克。
全台美食外送平台龍頭Foodpanda公布在台營運7年成績,今年光是「單周」訂單數就等同「過去6年」的總和,每日訂單數也成長了25倍,他們怎麼做到的?
君品 Collection宴會平台聯合 16 個場所,舉凡古蹟、郵輪、遊艇、別墅、百年三合院、酒吧等場地,都能為人們見證愛情。業者只要出租場地,其他事宜皆由君品包辦。
要替既有組織帶進設計思維,是件不容易的挑戰。能不能轉型成功需要時間驗證,卻明確提醒了一件事情:任何產業都可能被注重設計顧客體驗的新商業模式所威脅。
他們主要帶來的效益,是更鮮明的第一印象,讓消費者可以快速記住品牌,但面膜市場的決勝點還是得回到產品力。要打造差異化、有競爭力的產品,楊尚軒認為 5 年前自 B2C(企業對消費者)轉向 C2B(消費者對企業)是重要轉捩點。不再賣自己覺得好的商品,得找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關鍵方法就藏在數據裡。
當各位成為經營者,以主帥的身分調動組織時,該避免做什麼舉動?就讓我來告訴各位:各位應該避免模仿業界的龍頭企業,也就是要避免盲目追隨式的經營。光是和別人做一樣的事,無法開創未來。
美國零售業寒冬,今年特別冷,市場研究機構 Coresight Research 預測,倒店數年底很可能破 1 萬 2000 間,創史上新高。
與網紅合作曝光產品和服務,投下去的預算能回收多少?這個問題不只是網紅行銷的困擾,更是所有行銷人的痛。預算下了、看得人很多,但真的有轉單嗎?meimaii 美賣總經理廖鈺琦認為,網紅電商,是這一問題的解答。
潘進丁觀察國內外零售、餐飲業等的經營模式,集結成《O 型全通路 26 個商業模式》,從中可看出,同質性高的服務難以突圍,差異化高的服務是如今許多成功企業的共同點。讓消費者感覺產品夠「懂我」,他們才會埋單。
繪製好一張地圖,跟產製出一份可以使用的地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誰更願意投入人手、資金長期維護產品,正是影響電子地圖品質的關鍵。歷史路況資料庫愈完整,預測時間、距離會愈正確, 與 AI 預測模型雙管齊下,預測路況的正確率能從目前同業平均的 70%,提升至 90%。精準度提高,更意謂著電子地圖可以應用的場景也跟著拓展。
藉由觀察玩家行為,修正遊戲內容與控管投放預算,讓真好玩能以低風險的方式代理遊戲,「我們不是追求每個勝利都是絕對的勝利,只要追求每一個敗,都是可以被控制的。」周玄昆表示,不一定每場戰役都要贏,但至少要知道怎樣做會輸,下一場贏的機率就比較高了。
一個企業要獲利,要看經營策略,方向對了,才能找到商業模式和獲利來源,但光是想法的本質不同,就能衍生相反的經營方針。策略思考要能找到新意,首先要拋開既定框架,別人認為的零市場,或許是你的新藍海。
我們很早就開始說,星巴克是最懂互聯網的科技公司。1999 年,時任星巴克 CEO 霍華.舒茲宣布,星巴克正式從一家賣咖啡的公司轉型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推出門戶網站和在線購物平台。2009 年,星巴克正式推出手機移動端 App,並逐漸加入行動支付、點外賣、叫車等多樣功能。
Airbnb 創立房屋共享的商業模式之後,吸引超過 100 萬人訂房,也具備足夠的營運資本,但難以擺脫被競爭對手模仿、抄襲的惡夢。最令 Airbnb 苦惱的是競爭對手成立幾周就找來 400 名員工、募得 9000 萬美元,規模比他們還大。
Uber 目前正在測試整合外送、乘車、出租腳踏車的訂閱套餐,究竟這種作法對 Uber 在各市場上的競爭,有何影響力?
走進樂斯科位於宜蘭的實驗鼠培育中心,首先你得噴酒精消毒、換上實驗衣,最後還要檢查背包。食物、飲料等易污染物不用談,連紙筆都不能帶進去,要用對方提供的。
2000 年六月,艾倫.雷夫利(Alan G. Lafley)即將取代杜克.賈格爾(Durk I. Jager)成為寶僑執行長。當時寶僑的股價一落千丈,經過與紐澤西藥廠華納蘭伯特(Warner-Lambert)烏煙瘴氣的購併案後,投資人懲罰寶僑,公司股價暴跌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