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小資女艾蜜莉,和許多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一樣,薪水只領2萬多,她如何靠投資股票,快速存到100萬?她選擇標的有3個標準。
理財專家施昇輝的投資哲學:自律儲蓄、減法投資。48歲後才開始用0050與0056兩檔ETF定期存股,現年61歲的他靠著現金股利過著快樂的退休生活。
你理想中的退休金,是多少錢?靠勞退和勞保年金,能讓你安享退休生活嗎?關於退休後的用錢,最好從 30 歲開始打算。
你的穩定收入來源,除了工作的薪水,通常就是從儲蓄產生的利息,波動小、風險低,但風險低的代價,當然是報酬也偏低。打開存摺、來自利息的收入幾乎都是個位數字,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倚靠儲蓄利息來維生。
提到信用卡,許多人想到的是卡費。但是《從 0 開始打造財務自由的致富系統》指出,只要做到以下 5 件事情,信用卡就可以提供你許多回饋跟利率優惠,讓信用
剛接觸投資理財的人,一個入門選項是共同基金。它是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由專業經理人操盤,集中投資、操作,用小錢(最低新台幣3000元)就能投資。
財務自由不是不用工作,而是不用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反過來說,如果能找到既能賺錢,又能滿足興趣的工作,等於是提早財務自由。
你每天都喝 150 元的星巴克咖啡,試著將換算成自己的每小時工資(假設月薪 30000/工作22天/8小時=約170),差不多工作一小時才能換到一杯。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窮人認為「人生發生在我身上」;有錢人積極管理金錢,窮人就像等開獎的人一般,怪罪自己運氣不好、沒有富爸爸,期待財富「降臨」。
《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澤爾去年迎來了自己的孩子,他為了孩子寫下一封信,裡面是 9 個多數人太晚遇見的人生課題:
柴和鼠創辦的 YouTube 頻道「柴鼠兄弟」,目前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運動的實踐者。然而,兩人在 10 年前還是一般上班族,完全沒有財務智商:
如果世界上有天才,孫策肯定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他的征戰本事,恐怕連曹操都自嘆不如。但萬夫莫敵的孫策,為何才拿下江東就死於刺殺?
許多投資犯下的基本錯誤,就是把投資買賣與體育競賽混淆不清。如果你的想法就像這樣,要提醒自己:你不是粉絲,你只是投資人!
心學大師王陽明有一個觀點,叫「知行合一」。也就是說,知和行是一體的。意思是如果你知道了而不去行動,其實還是一種無知>>
進入40歲,大腦主要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會以每年削減0.5%的速度萎縮。儘管沒有任何食品、藥品或醫療技術能阻止大腦衰老,但大腦認知功能衰退並非不可避免。
桑德爾這次的新書《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談的是更「落地」的命題:現代社會提倡的才德至上,真的合理嗎?
生活忙碌的我們,將「花錢」視為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不過一天不花錢,你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當「零元日」融入生活,可創造下列的效果:
有位女大學生利用假期到東京帝國飯店打工,本想學習飯店行政的工作,沒想到進了她嚮往的五星級飯店,第一份工作竟是掃廁所!
GameStop(GME)一場史詩級的大軋空,這場由散戶揭竿起義血洗華爾街的事件,跌破各方專家的眼鏡,「散戶大軍強逼機構投資人退場」是怎麼發生的?
改變不會憑空發生,想要變得更好,只能靠自己。而第一步,可以從以下5部、點閱超過300萬人次的Ted演講開始。
戴上管理的眼鏡閱讀《漫威宇宙》,會發現它其實是史丹.李(Stan Lee)的職涯發展史,講述著一位被老闆壓榨,被同事討厭的員工,怎麼成為漫威之父。
哪幾檔ETF交易最熱絡?證交所公布2020年交易量最多的10大ETF,其中,高股息0050、0056仍受熱門,有兩類高風險ETF也入榜>>
ETF為指數股票型基金,性質介於股票以及基金之間,既像股票一樣交易方便,又有基金分散風險的效果。那ETF和股票、共同基金有何不同?
你需要正念冥想、減壓訓練嗎?正念創始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整理出 8 個需要正念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