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7

馬斯克面試愛考這一題!超燒腦的「腦筋急轉彎」,如何幫他挑出厲害人才?

編譯‧整理 Vincent、王宥筑
2021-08-09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身兼特斯拉(Tesla)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執行長的馬斯克(Elon Musk)無疑是當今最有話題的科技巨擘之一,許多人搶破頭都想進他的公司。但無論想進特斯拉或 SpaceX 工作,只要給馬斯克本人面試到,你很有可能要面對一道燒腦的謎語。

馬斯克愛用的面試題,竟是一道腦筋急轉彎

根據馬斯克的傳記《鋼鐵人馬斯克》,在 SpaceX 創立初期,為了找到最適合公司的人才,前 1000 名員工幾乎都是馬斯克親自面試的。當然,以現在事業發展規模,馬斯克已無法親自參與每一場面試,但他會隨機出現在幾場面試,不僅能考驗應徵者的臨場反應、抗壓性,更要看他們能否解出馬斯克的獨家謎題。

這個神秘的面試題如下:

「你站在地球表面,你往南方走了一英里,再往西方走一英里,再往北方走一英里,最終回到原點。請問你在哪?」(原文:You are stand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You walk, one mile south, one mile west, and one mile north. You end up exactly where you started. Where are you?)

正在讀文章的你,想出解答了嗎?

最常見的答案就是「北極」。假設你身處北極點,想像你先往南、往西再往北,走了一個三角形的路徑,剛好會繞回北極。

看到這你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不!馬斯克在面試時還會接著問:「除了北極,你還可能在哪?」原來,這題可能有兩個答案,第二個答案是「南極」,跟第一個答案是同樣的邏輯。

故意用謎語考倒面試者,馬斯克的用意是什麼?

不過,即使答錯這道題,未必就沒有機會進入特斯拉或 SpaceX 工作。

延伸閱讀:馬斯克面試時,用這一題戳破「騙子」!研究證實:這方法有效

因為馬斯克考這題,並不是要做智力測驗,藉此淘汰答錯的人。而是藉此觀察應徵者如何抽絲剝繭解決一個問題,並說明自己的想法,甚至能透過回答時的自信或答錯時的應對了解應徵者的 EQ。如果應徵者願意提問,聽說馬斯克會很樂意進一步討論他的想法。

為馬斯克撰寫傳記的作家艾胥黎.范思(Ashlee Vance)指出,其實馬斯克不太在意應徵者是否給出正確的答案,相反地,他更重視的是應徵者消化資訊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這個謎語跟馬斯克另一道知名且廣受討論的面試題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請你告訴我你遇過最棘手的問題,以及你如何解決那個問題。」馬斯克相信,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勢必有能力找到新穎的解方、並顧及細節。

這兩個面試題,都彰顯出馬斯克在挑選人才時,有多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特斯拉和 SpaceX 開發的產品、服務都是走在時代最前端,員工在工作上面臨的難題往往沒有可以借鑑的先例,必須有解決問題的強烈企圖心和能力。

資料來源/Entrepreneur, Yahoo Life, CNBC

繼續閱讀 面試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1

狂人主管馬斯克,碰到這些情況會叫你滾!特斯拉「反手冊」寫了什麼?

編譯‧整理 王宥筑、Vincent
2021-03-09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特斯拉(Tesla)執行長、一度成為世界首富的伊隆·馬斯克一向以標新立異聞名,這也反映在他管理特斯拉這間公司的作風上,好比自建特斯拉充電網和門市,在電動車市場與其他競品做出差異性;拒絕傳統行銷操作,幾乎不花錢投放廣告,而是透過各種免費管道取得曝光。

就連特斯拉的員工手冊也相當叛逆,稱作 「反手冊」手冊(The Anti-Handbook Handbook),用直白、毫不修飾的文字,告訴員工:如果你會犯蠢,或是根本是個混蛋,那麼特斯拉不需要你,慢走不送。

延伸閱讀:特斯拉真正的價值,不只是汽車!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反思Tesla的破壞與創新

特斯拉「反手冊」的引言寫了什麼?

「我們是特斯拉,我們正在改變世界。我們永遠樂於重新思考事物。我們是一間與眾不同的科技公司,也是一間與眾不同的汽車公司。我們喜歡與眾不同,這個特質使我們能嘗試那些沒人做過的、認為不可能辦到的事。」

特斯拉的「反手冊」一開頭,就強調特斯拉這間公司的獨特性,以及公司多希望員工也保有革新思維。

一般的員工手冊都會列出公司規章和相關懲處,但特斯拉卻直接在反手冊中提供一個網址,叫員工自己去看人力資源相關內容,反手冊則的重心則放在闡釋公司的理念和對員工的期待。

「我們想要的工作夥伴,是即使沒有人盯著,也能正直、自動自發地完成對的事。這是你嗎?如果是,我們很期待能與你一起做些很棒的事;如果不是,或許有別的地方更適合你。我們無意表現得苛刻,這就是事實。」

特斯拉「反手冊」列出的 15 項行為守則

從「反手冊」列出的 15 項重點,我們得以一窺馬斯克顛覆傳統的管理風格: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信任

我們寄予團隊中所有人許多信任與責任,並假定所有人都會做對的事,包括你。但事實上有些人會違背我們的信任、怠忽職守,我們不會因為這些令人失望的人而改變方針,而是叫他們走人。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2:溝通

為了整間公司的利益考量,特斯拉所有員工都可以、也應該與他人溝通,藉此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你不必事先徵得許可,就可以跟經理、或是經理的經理、或是另一個事業部的主管對話,你甚至可以直接跟伊隆·馬斯克對話。要讓對的事情發生,你有義務得這麼做。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3:職責

你必須清楚知道自己被賦予哪些期待,你的經理也有義務向你說明你的職責,如果你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就問,別把「沒人告訴我」當藉口。

你的第一要務,也是特斯拉每一個人的第一要務,就是使公司成功。 如果你想到任何能優化我們現行做法的點子,不管是否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都應該勇於提出。特斯拉這間公司成功與否,你也有份,所以提供建議、想法吧。除非分享出來,否則你的想法毫無意義。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4:目標與反饋

我們鼓勵你跟主管在非正式、日常的對話中討論你的工作表現。如果你希望從主管口中得到一些反饋,就主動詢問。別等到主管主動開口,或是在公司考核中才索取反饋。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5:安全

我們非常重視安全,也希望能確保你每天安全無虞地返家。我們相信創造安全至上的文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些聰明人善用他們良好的判斷力。意思就是:

  1. 時刻保持安全意識。
  2. 遵循所有安全政策和作業流程,包括穿戴必要的護具(相信我們,如果特斯拉制定任何規定,就表示它是絕對必要的,我們沒有武斷的規定)。
  3. 不從事你認為不安全的工作。
  4. 保持工作區域、走道淨空,尤其在生產區域。
  5. 發現安全問題就告知他人。
  6. 向環境健康與安全部門通報不安全或危險情況。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6:出勤

假如你是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的那種人,我們會期待你能達到的「出勤守則」就是:成為團隊能仰賴的那種人、在該出現時出現。一旦你不能如期出勤,就盡快通知主管。如果你不能對出勤負責,特斯拉不適合你,你會被要求走人(這可能沒有選擇餘地)。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7:遲到

「你遲到了!」是學校會告訴孩子的話,這裡可不是學校。請準時上班,按表操課。我們理解交通有時會出狀況,但不會剛好發生在足球賽季期間的每個周一。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8:病假

你如果生病了就待在家,別讓其他同事也生病,並請盡快通知主管,最好在你表定的上班時間以前。你也可以使用帶薪假。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9:假期

我們知道你需要放假,所以請事先安排、獲得主管批准。請記得,並非所有請假申請都會被批准,有人可能早你一步,請了同一天的假;或是在重大專案交辦前夕,也可能會暫時無法放假。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0:無故缺勤

如果你沒來上班,也沒交代原因,你就是個混蛋!你最好有個好理由能解釋自己為何無故缺勤,否則就滾吧!這種事發生一次就夠了。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1:外部雇傭關係

你可以同時從事另一份工作,只要那不影響你在特斯拉的表現,你也沒有外流任何公司機密或財產。但我們不會因此降低評估你工作表現的標準,一旦外部雇傭關係影響到你的工作表現,我們會要求你辭去另一份工作,如果你還想繼續待在特斯拉的話。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2:蠢事

如果你犯了蠢,根據情節輕重,我們可能會再給你一次機會,或是要你走人。我們有太多重要的事要做,無法浪費時間處理蠢事。

如果你需要知道什麼是蠢事,這裡有些例子:

  1. 偷竊或者蓄意損壞公司財產。
  2. 洩露機密。
  3. 騷擾或霸凌他人。
  4. 對他人身體造成傷害或訴諸暴力。
  5. 持有非法毒品。
  6. 持有炸藥、武器或火器。

這些例子舉不完,如果你認為自己可能會犯蠢,那就幫我們一個忙,離開吧。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3:樂趣

我們希望你樂在工作:交到朋友、獲得成長、嘗試新鮮事。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樂趣,你不會開心,這是我們所不樂見的。我們希望你認真工作,喜愛工作,並且樂在其中。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4:故事的寓意

以上這些守則的重點很簡單:成為你自己也想要有的那種同事,以你希望被對待的那種方式待人。特斯拉必須是那種讓人一早就期待去上班的公司。

特斯拉反手冊重點 15:解決疑慮

我們想要提供一個正面的工作環境,尊重每個員工的特性。

如果你有任何疑慮,請放心、開放地找任何你認為能幫上忙的人商量。如果你不確定能找誰,請聯繫人資,我們會盡力提供一個健康、充實、高效、友善的工作環境。

反手冊、反規定,但真的可以別管規定怎麼說?

看完特斯拉的「反手冊」,你或許會覺得這份員工手冊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既然取名為「反手冊」,意即不談規定,但實際上又列了 15 項行為守則,要員工遵循,否則後果自負。

而馬斯克過去也曾多次在內部信中,告訴員工無須理會任何不合理的規範和流程,「基本上,員工可依照自己的判斷力行動,而非一味遵守公司規定;如果有顯然不合理的規定,那就必須改變。」 例如,當員工發現自己在一場會議中毫無貢獻時,可以馬上離席。

馬斯克給員工許多彈性、獨立思考的空間,但又在反手冊寫明多項不可踰越的底線,要說開明也可以,要說鐵血也不假。 在這樣自成一格的管理風格下,特斯拉創造出革新車款和爆炸性成長的銷量,但同樣的,也付出了售後服務出包和其他昂貴的代價。兩年前開始,特斯拉逐步修正錯誤,才開始盈利,慢慢走向比較穩定的道路。這樣特立獨行的特斯拉,能否持續成長、成為改變世界的領頭羊?全球拭目以待。

特斯拉「反手冊」手冊完整內容請見:The Anti-Handbook Handbook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CNBC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2

先給糖,再提醒你誰是老大!馬斯克寫給員工的 2 封信,背後的管理啟示

編譯‧整理 Y Chen
2021-12-03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每一次在社群媒體上發表看法都引來大量討論,像是前陣子他就在推特(Twitter)辦了一場投票,詢問他的粉絲們,是否應該出售其 10% 特斯拉的股份,獲得了多數贊成之後,馬斯克就真的賣掉了其 1/10 的持股。

近期讓他再度受到矚目的,是兩封來自特斯拉內部的信件,《Fortune》就表示,這兩封 Email 充分展現了馬斯克經營團隊時,給員工「胡蘿蔔與棍子」的管理風格。

延伸閱讀:真的很痛恨開會!談到如何提高員工生產力,馬斯克的 7 個建議

先展現對員工的關懷,再提醒大家「誰是老闆」

首先第一封信件,是他回應了工廠同仁「想在上班時聽音樂」的提議。馬斯克在信中同意工廠員工在工作時聽音樂,但基於安全考量,建議只有單邊耳朵戴上耳機,他也允許直接裝設喇叭等播放設備,「只要你和同事之間,在選擇音樂時有共識的話。」

這封信寄給了全公司的員工,最後馬斯克特別強調,因為他十分在乎每個人都能期待上班,所以:

「如果還有其他事情,可以改善你的一天,請告訴我。」(If there are other things that you think would improve your day, please let me know.)

這封信顯示出他關心每位特斯拉夥伴的工作舒適度,然而隔天的另一封信件,似乎又讓馬斯克的形象直接 180 度翻轉。

《CNBC》報導,第二封信件則像是嚴厲的警告,在這封簡短的信件當中,馬斯克列出當他有所指示時,管理階層只能有的 3 種反應:

  1. 回信指出他哪裡說錯了,畢竟有時候他也會出錯。
  2. 如果指令不明確,提出還需要哪些資訊。
  3. 執行指令。

假設管理階層做了以上 3 種反應以外的行動,那麼 「這位主管很快就會被要求離職」(...that manager will be asked to resign immediately.) 短短兩天內,馬斯克就展現了「鎮撫兼施」的領導形象。

兼顧兩種領導特質,激勵人心之餘也強調規定

不過,現在的職場都講求協助團隊找尋內在動機、自我激勵,馬斯克給「胡蘿蔔與棍子」的這套方法還管用嗎?

至少從公司營運面來看,特斯拉今年第三季的汽車交付量,超越了外界預期、達到 24 萬輛。另一方面《路透社》指出,特斯拉董事會替馬斯克設計了 10 年薪酬計畫,其中包含 12 個市值里程碑,達到之後才能獲得股票選擇權,然而在短短 3 年之間,他已經達成了一半,可見他的經營方法,並沒有讓特斯拉失去競爭力。

《金融時報》觀察,馬斯克這套管理方式,並沒有與時代脫節,反而很好融合了美國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 「X 和 Y 理論」:前者偏向傳統管理方式、訂定各種命令與規章,像是其內部員工曾因為小孩出生、錯過一場公司活動就遭到斥責;後者則傾向 授權、激發潛力,顯現在他經常提出改變世界的目標,例如抵達火星等,也同時帶領著團隊前進。

延伸閱讀:沒人追隨,何來領導?部屬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馬斯克在一場由美國空軍協會舉辦的大會上,談及如何打造讓員工能充滿創意的職場時,也曾描述他對「胡蘿蔔與棍子」的想法:「...要確保企業體制中,創新是會被獎勵的,而不是會被懲罰的。」 如果一位員工在這方面有足夠發揮,就應該儘快給予肯定或升遷,而無法做到的人自然拿不到獎勵,甚至應該走人。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Business InsiderCNBCFortuneReutersYouTube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3

馬斯克叫員工「不要太拚」,為何是高明的管理手段?

編譯‧整理 Y Chen
2021-12-2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又展現了他與眾不同的管理手法:叫員工「不要太拚」。更精確一點來說,他在 11 月底的一封電子郵件中,闡述了對特斯拉目前工作方式的看法:比起在季度尾聲為達成目標而瘋狂衝刺,他更樂見的是穩定且得以降低交付成本的流程。

《CNBC》提到,儘管特斯拉今年不斷努力趕上向客戶承諾的交車日期,但或許是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部分車主卻仍得多等待數周到好幾個月,才有辦法取車,使得車主在「無車可開」期間必須負擔暫時性的租車費用,甚至需重新調整車貸。既然顧客已經因為交車日期延後而感到不滿,為什麼馬斯克還是向團隊提出「放慢腳步」的建議?

延伸閱讀:馬斯克面試愛考這一題!超燒腦的「腦筋急轉彎」,如何幫他挑出厲害人才?

穩定交付頻率之餘,更能管理團隊期待

馬斯克在信中寫道,從特斯拉過去的生產記錄中可以發現,當他們在某一季尾聲瘋狂衝刺時,副作用往往會出現在下一季:使得下一季前幾周交付量大幅下降,甚至是一台電動車都不會到客戶手上。另外,趕進度不只員工得付出額外時間,更會因而衍生出大量加班費、臨時承包商等費用,才有可能完成目標,完全不是理想的工作流程。

《Inc》指出,馬斯克的做法也是一招高明的管理策略,能有效降低員工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更有機會達成目標。他清楚知道要提高團隊生產力,單單增加員工的工作時間,絕不是最好的途徑。當減少對他人和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時,其實也同步降低了可能癱瘓生產力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人們覺得某項任務更容易達成,這樣的心理暗示,確實可提高事情成功的機率。

這種藉由調整期待、目標,以增加效率或成果的方法,又稱為「85% 原則」,不只是適用於團隊管理,也能運用在個人的工作或生活中。

有餘裕才能多思考、面對突發的風險

曾獲得奧運 9 面金牌的美國田徑運動員卡爾・路易斯(Carl Lewis)就是 85% 法則的信奉者之一。《Business Insider》表示曾經有教練觀察,多數選手於百米賽跑中超過 60 公尺關卡時,都會產生「再努力一點」的想法,使得他們繃緊表情與肌肉,但路易斯不一樣,他通常前期會落後他人,卻能在最後關頭超越對手。

延伸閱讀:先給糖,再提醒你誰是老大!馬斯克寫給員工的 2 封信,背後的管理啟示

關鍵就在於,他保持著 85% 的努力,同時具備可以思考和放鬆的空間,而不是把自己逼到絕境或極限,反而筋疲力盡。維持「有餘裕的狀態」,讓路易斯得以觀察他人,或根據當前狀況做出更好的決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然而,85% 法則並不意味著鬆懈,它之所以能發揮效果,是仰賴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你可能熟悉客戶各個面相的需求、瞭解供應商的所有環節,或已經精通任務得以完成的技能,接著才可以抱持不用「火力全開」的心態迎接挑戰,遇到麻煩或問題時,便能利用剩餘的 15% 精力或腦力,找出解決方案,並帶著自信達成目標。

資料來源/CNBCIncBusiness Insider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4

賈伯斯和馬斯克的領導學!喊出遠大志向的主管,如何激發團隊突破自我?

整理‧撰文 盧廷羲
2021-12-07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 2007 年發布第一代 iPhone 時曾說,「iPhone 會創造出滑鼠問世以來,最具革命性的使用者介面。」於是,出現了沒有鍵盤、以手指觸控滑動螢幕的手機。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發下豪語,要發展太空網路,雖然還沒實踐,但他已經做到成功發射火箭,把平民送上太空。

老闆的遠見和願景,決定了一家公司能走多遠。《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進一步說明, 領導者建立的願景,使組織目標一致,所有人為了某種價值而努力,團隊才有凝聚力。

《第五項修練》提到,沒有共同願景就沒有學習型組織,願景像拉力,把人們拉向真正想要實踐的目標,會激發人們新的思考和行動。如果沒有願景作為支撐,維持現狀的力量將牢不可破。學習很辛苦,共同願景能幫你放棄固守看法,發現思考盲點。

然而,要寫下好的願景並不容易。「我們要成為全球最棒的通訊公司。」「我們要致力改善人們的健康。」你大概常看到這類宏大但模糊的願景,它沒有呼應企業為什麼要存在,員工到底要朝著什麼方向前進。

延伸閱讀:台積電、Google如何讓員工心甘情願追隨?談「願景」與「使命」的角色

願景是否具備往下延展的配套措施?

聖吉說,一般企業在訂定願景時,會類似以下情境:總經理站在大會議室前,向所有員工做了一小時的簡報,大聲說出公司往後要怎麼做。但這可能使成員消極接受,他們會想,「反正老闆已經決定,我盡力照做就好。」

嚴格來講,這一小時的簡報,不可能把老闆的「個人願景」,轉變成所有人的「共同願景」,因為它只處在「由上而下告知」的階段,組織成員沒有機會投反對票。

聖吉解釋,告知、布達式的願景,必須搭配不同溝通方法。首先, 關於公司的現況,一定要說實話,而且傳遞訊息的方式要直接、透明化《讓部屬甘心跟著你》舉例,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曾說,他要推動登月,是因為這件事很困難,但可以測試當前最頂尖的技術。這個願景,也成功讓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踏上月球。

其次, 說明哪些事情可以妥協,哪些則不容置喙 。比方說,公司永不接受削價競爭,永遠以創新為第一,但要想出降低成本的行銷策略。

第三, 要稍微描述願景的細節,才不會過於空泛 。舉例來說,保險公司的願景是「不讓所有顧客吃虧」,可詳述保險員鑑定損壞汽車時,需仔細檢查,釐清修車廠的報表是否作假或灌水。

除了採取直接告知的方法,還有一種技巧是推銷。聖吉建議,你可以跟團隊說,「公司的目標要仰賴大家努力,如果各位不想做,就得重新討論。」當你用「我們」取代「我」,能拉近願景與基層人員的關係。接著,多描述願景帶來的好處,以及它將如何滿足員工需求。

願景與員工學習方向能否對齊?

接下來,則是要獲得員工反饋。最簡單的方式,可以設計匿名問卷,詢問所有人對新願景或策略的看法,在保護員工隱私的情況下,得到直接回饋。其次,在員工同意後,採取面談,直接討論「這個願景到底能不能產生效果」。

最後,才是進入「共同創造」的階段,也就是大家一起討論、修正。舉例來說,有間公司的願景是誠信,員工就可以提問,「誠信是針對自己,還是面對供應商、顧客也要做到?」

人們願意提高參與度、當責,有了穩定向前的團隊,才有餘力學習與成長。

從「告知」到「共同創造」,5步驟具體描繪願景
經理人
繼續閱讀 激勵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績效管理
feature picture
5

馬斯克十年內不領薪,特斯拉市值卻狂翻 12 倍!薪酬真的能提高工作動力嗎?

丁維瑀
2021-03-29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今年 1 月時,特斯拉(Tesla)的市值一度來到 7740 億美元,你能想像嗎?在 3 年前,特斯拉的市值還只有約 500 多億美元。如今,特斯拉的市值翻了 12 倍,而這個目標早已寫在特斯拉創辦人暨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薪酬計畫裡!

延伸閱讀:狂人主管馬斯克,碰到這些情況會叫你滾!特斯拉「反手冊」寫了什麼?

特斯拉董事會在 2018 年替馬斯克制定了一項「10 年薪酬計畫」,主要內容為馬斯克 10 年內不會領取任何薪水和獎金,但只要達成 KPI,他就能獲得優渥的股票期權獎勵,是一個讓馬斯克靠股票致富的瘋狂計畫。

《財星》(Fortune)報導,特斯拉這項 10 年薪酬計畫分成 12 項目標,第一個目標市值為 1000 億美元,隨後以 500 億美元逐級遞增,最後一項目標為市值 6500 億美元。且馬斯克除了要達成市值目標,還要解鎖利潤目標。如今,特斯拉市值已超越最後一項目標,等於提前 7 年達成。

從特斯拉的成長來看,高薪的獎賞或許是督促馬斯克的動力之一,獎勵計畫似乎能激勵人心,帶來高績效。但不論是對管理階層或一般員工,「外在獎勵」有時或許只是最基礎的條件。

又或者說,能激勵管理階層、員工前進的動機,除了錢,還有什麼呢?

有錢能使鬼推磨?「內在獎賞」才是最大驅動力

美國麻州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與非營利組織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曾做過研究顯示,最能有效勉勵經理人的方式,在於提供「內在獎賞」,像是帶來學習的機會、成就感、喜悅等的感受。

這項研究指出,受到內在獎賞所驅動的經理人們,面對工作是最快樂、最有效率的,也較不容易離開組織;相反的,缺乏內在獎賞的經理人們,對工作的滿意度最低、離職風險也最高,甚至,外在獎勵不會影響他們對工作的感受,也就是說,難以藉由獎金、薪酬使他們感到滿足。

馬斯克追求的內在獎賞

馬斯克常常說,自己的動力不是賺錢。他曾在 2017 年一場活動中表示,「希望自己能想到未來,並且覺得很不錯」是驅動他前進的力量。

「我們正在盡可能讓未來變得更好,我們也會因即將發生的事而受到啟發,對於明天充滿期待。」

他還提到,他累積個人資產的主因,是為了募集推動新計畫所需的資金;他真正的動力,在於如何確保自己做的事情可以一直是最好的。

諮詢公司 Vantage Consulting 創辦人蒙泰恩(Christian Muntean)曾指出,錢固然重要,但往往比不上「他人對你的讚賞」、「有意義以及有挑戰性的工作機會」、「享受與同事的關係」、「對管理階層的敬重」、「個人成長」等帶來的滿足感。

理想與麵包的論戰仍持續著

呈上述討論,依據績效給予令人滿意的薪資與獎金固然重要,但員工內心真正在乎什麼、為什麼而工作,也同樣值得被重視。儘管如此,收入與金錢獎勵與是否滿意工作、進而帶來高績效的關係,仍非常複雜。

延伸閱讀:月入 3 萬 vs. 25 萬,誰感到比較幸福?從月薪爭議,看金錢與快樂的關係

《CNBC》在 2019 年的一份調查揭露,高薪者確實更對工作滿意:年收入超過 15 萬美元的工作者中,有 68% 對工作非常滿意;年收入低於 5 萬美元的工作者,則只有 40% 對工作非常滿意。但在上述調查中,幾乎所有年齡層的受訪者都認為,感覺到工作具有意義,是構成職場幸福感最重要的部分。

對馬斯克而言,10 年薪酬計畫或許扮演著驅動他的因素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內在動機也發揮了關鍵作用。《財星》指出,展望特斯拉的未來,馬斯克必須致力提升特斯拉的盈利能力;特斯拉因此需要訂定「薪酬計畫 2.0」,以更艱難的挑戰,激勵馬斯克繼續破關。

資料來源:Fortune, Clark Universitiy, CNBC(1), CNBC(2), Forbes, The New York Times

繼續閱讀 績效管理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6

馬斯克面試時,用這一題戳破「騙子」!研究證實:這方法有效

編譯‧整理 Vincent
2021-05-03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成功的企業除了要有具備遠見的領導人,還要有優質的團隊。因此找對人才,是企業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到底什麼樣的員工特質最重要?

延伸閱讀:馬斯克十年內不領薪,特斯拉市值卻狂翻 12 倍!薪酬真的能提高工作動力嗎?

對於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而言,員工念過什麼厲害的學校一點都不重要。馬斯克曾在 2014 年一場訪談中表示:「我的員工可以沒念過大學,甚至沒念過高中。」比起學歷,馬斯克更重視員工是否具備長才,因此他在面試時,會試圖了解求職者過去的經驗。 他認為,「如果能找到與其長才相關的成就,那麼就可以期待他在未來繼續發揮。」

馬斯克靠一個提問,識破吹噓的求職者

但問題來了,求職時,每個人都可能在面試場合撒謊、吹噓自己多厲害,往往等到求職者正式入職並工作一段時間後,雇主才能真正知道員工有多少本事。

面對吹噓的求職者,馬斯克在 2017 年的世界政府高峰會(World Government Summit,WGS)公布了自己的面試妙招,他說他每次與求職者面談,必定會問一題:

「請你告訴我你遇過最棘手的問題,以及你如何解決那個問題。」

馬斯克表示,他期待聽到求職者仔細分享那個問題是什麼,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人,講得出細節,他們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馬斯克要的是證據,如果求職者能清楚說明自己如何解決一個棘手問題,代表他真的有料。「真正遇過棘手問題的人,絕不會忘記當時痛苦的情況。」

科學研究證實:馬斯克的做法真的能揭穿謊言

去年底《記憶與認知期刊》發表了透過科學拆穿求職者謊言的方式,其中一項做法剛好與馬斯克用的招數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技巧稱作「不對稱資訊管理」(Asymmetr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不對稱資訊管理原本用於檢察偵訊,調查人員會要求嫌疑犯說明事件細節,並在說明的過程中觀察對方講的是不是真話,而且可以從言談中找到一些可以詢問佐證的證人。

使用這個技巧的面試官必須注意,重點在於讓求職者講越多細節越好,從細節中判定對方是不是誠如自己所說,是實際經手某件事的人。

如果發現對方有所保留,或是針對某些細節含糊帶過,一方面可能是愧疚使然;另一方面是,他們擔心自己提供更多的訊息,可能會導致謊言被拆穿。因為那些真正有經驗的人,可不會用三言兩語隨便講完自己的成就。

資料來源/CNBC, Science Direct

繼續閱讀 招聘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