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收起來,就必須完成「解散」與「清算」的法定程序,才能完全退場。除了自願收起來的「任意解散」之外,還有兩種你不知道的「法定解散」與「強制解散」。
《巧連智月刊》停刊震驚了出版業,其實不只台灣,日本也有類似狀況。日本紙本出版市場規模狂崩 1600 億日幣,媒體業想轉型,可以參考日本經濟新聞的策略:
川方這家本來不在絞盤產業的公司,開發出的專利,竟然連美國第一大品牌當時的CEO都來拜訪,這大概是20年來,絞盤業界最重要的煞車專利。
近10年來,日本罐裝咖啡銷量共下降了60%,為挽救頹勢,三得利、伊藤園紛紛出招,雖然方式不同,但共通點都是將客群最大化,拯救銷量危機。
微軟能夠在AI競賽中領先要歸功於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他上任以來,帶領微軟從個人電腦領域往AI前進,加上雲端計算的發展,讓微軟的市值突飛猛進。
Google 威脅分析小組的研究人員在近期發現,Google Chrome 與 Excel 存在安全漏洞。具體可能存在什麼影響?企業如何有效防禦?
近期日本燒肉業態出現變化,個人燒肉(一人燒肉)風潮更吹進臺灣、掀起一波新熱潮,眾多品牌如燒肉 LIKE、燒肉 Smile 超夯。背後的關鍵因素是?
全美最大的消費型電子與家電產品零售商,曾在2012年遭遇營運危機,單季虧損超過17億美元;卻能在一系列改革後,讓 ROIC 從負值爬升至 22.7%,
愈是成熟且可預估規模的產業,愈容易吸引大量的同質性競爭,企業該如何避免深陷同業間的「內卷」危機?
全台 400 多家麥當勞,已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換上新面貌:兒童遊樂區與 McCafé 吧台等設施都將逐漸走入歷史,改裝費「比開一家星巴克還貴!」
和碩出讓世碩昆山廠控制權給「策略投資人」立臻精密,2 現象值得觀察,首先是立訊「公開否認」跟立臻精密是母子公司;其次,和碩保留業務接單模式。
為了對抗特斯拉等對手,豐田汽車等日系車廠據悉已設立一個新組織、攜手研發車用先進晶片,將研發10奈米以下的SoC。
打開新聞,能發現不少大型食品製造、零售批發、餐飲服務業者,默默開始擴大建置自有物流設施。 大型食品製造、零售批發業,為何都開始自建物流服務?背後原因:
OpenAI 創始人奧特曼突然被開除後,約 500 名 OpenAI 員工集體寫信抗議,威脅要辭職,並要求董事會辭職,讓奧特曼重回擔任執行長。
美國奇異公司 (GE) 16 日股價漲逾 2%,創下 5 年多來的最高收盤價,2023 年迄今漲幅近 80%。波音分析師探討背後多項上漲動力。
亞馬遜(Amazon)上周五在其 Alexa 部門裁減數百人,由於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的出現,讓 Alexa 面臨了競爭壓力。
設願景、呼口號、訂目標,幾乎所有公司都在做,但是對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來說,「我的個性是我喊出來,一定要想盡辦法讓它做到。」
鴻海澄清先前被傳遭中國要騎補稅1800億、土地被收回等消息皆為不實謠言。日前曾遭中國查水表,但中國這麼做,為何反而會加速廠商轉移的腳步?
比特幣近期大漲,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市占率卻下降,導致創辦人趙長鵬從原本全球富豪榜第11名跌至第95名,背後原因跟監管挑戰有關。
今年雙 11 購物節面對酷澎加入、疫情紅利消退,momo 如何應對內憂與外患?
微軟欲以 690 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案,13 日確定掃除所有主要障礙,經歷歐盟、美國與英國監管機關的核准後,交易案將在數日內開始進行。
蝦皮好不容易轉虧為盈,但 CEO 李小冬仍在月中寄出全員信,提及未來將「進入全面戰鬥模式」,體現出當前局勢的危急。
馬斯克投資的SpaceX終結連續兩年虧損、實現了獲利,且營收達到了 15 億美元。目前SpaceX估值已相當於英特爾、迪士尼。
韓國三星電子盈利的逆境,是多重因素的綜合結果。記憶體晶片需求變遷、華為、小米等大陸競爭對手的進一步崛起,都深刻影響著公司的光景。未來的發展會怎樣>>